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3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27篇
化学   37篇
力学   8篇
数学   2篇
物理学   26篇
综合类   13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31.
Metastasis is the leading cause of most cancer deaths, as opposed to dysregulated cell growth of the primary tumor.Molecular mechanisms of metastasis have been studied for decades and the findings have evolved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progression of malignancy. However, most of the molecular mechanisms fail to address the causes of cancer and its evolutionary origin, demonstrating an inability to find a solution for complete cure of cancer. After being a neglected area of tumor biology for quite some time, recently several studies have focused on the impact of the tumor microenvironment on cancer growth. The importance of the tumor microenvironment is gradually gaining attention, particularl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biophysics. In vitro three-dimensional(3-D) metastatic models are an indispensable platform for investigating the tumor microenvironment, as they mimic the in vivo tumor tissue. In 3-D metastatic in vitro models, static factors such as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biochemical factors, as well as dynamic factors such as cell–cell, cell–ECM interactions, and fluid shear stress can be studied quantitatively. With increasing focus on basic cancer research and drug development, the in vitro 3-D models offer unique advantages in fundamental and clinical biomedical studies.  相似文献   
32.
陈红卫  齐亮  袁伟 《科技信息》2011,(30):55-56,59
本文在已有计算机支持的协同学习模式基础上,建立了一种基于Ruby On Rails的CSCL系统。文章详细论述了该CSCL系统的理论基础、设计理念与主要功能、系统模块与栏目设置。设计完成的CSCL系统能有效地提高学习者的自主学习积极性,促进学习者的个性发展,激发学习者的创新热情。  相似文献   
33.
应用复变函数方法,研究了含有两个圆孔无限大电致伸缩材料的二维应力集中问题。基于精确的电学和力学边界条件以及复变函数级数表示法,给出了孔边电场和应力场的一般解;在具体数值计算中,通过令两孔相距足够远得到单孔问题的近似解,并与已有单孔精确解比较,验证了本文解的正确性;通过改变孔内介质的介电常数和孔的位置讨论了孔周应力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当两孔距离很大时,圆孔孔周应力分布不受另一孔的影响;一般情况下孔内的电场很微弱,对孔周应力影响很小,可略去不计;当两孔圆心连线垂直于外加电场时,孔周应力峰值达到最大。  相似文献   
34.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教学改革与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伟 《科技信息》2009,(34):I0384-I0384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是高等学校培养电类非计算机专业人才的核心基础课程之一。为提高该课的教学质量,本文针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实验教学、考核方法四个环节进行教学改革与探讨。  相似文献   
35.
以L-(+)-酒石酸为手性源,合成了一类新型手性锌(Ⅱ)卟啉配合物,用元素分析,比旋光、紫外可见光谱等手段对产物及其中间体进行了表征,研究了这类卟啉与三种咪唑类配体轴位反应热力学性质,发现取代基的电子效应强烈地影响锌卟啉和配体的热力学性质,并用分子力学、半经验量化计算的方法对卟啉和配体的结构进行了优化和计算,得到和实验现象相一致的结果。  相似文献   
36.
超细轻质碳酸钙制备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电导仪跟踪CaCO3 乳液碳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生成的CaCO3 粉末材料的粒径与反应温度、石灰乳液浓度及碳化用二氧化碳的通气速率有关,反应过程主要受CO2 的吸收速率控制,但当CO2 的流量增大时则反应速率同时受CO2 的吸收及Ca(OH) 2 的溶解速率共同影响。在研究过程中,试验了各种表面活性剂对产品分散性能的影响,探索单分散碳酸钙的制备条件和过程控制。  相似文献   
37.
蓝俊  袁伟  张祖熠 《海峡科学》2022,(12):3-6+12
整理并分析福建省区域自动气象观测站2008—2020年逐小时气温数据,结果显示,2009年以来,区域站最高气温、最低气温、气温年平均实有率均在90%以上;2008—2020年区域站最高气温、最低气温、气温数据年平均正确率均大于99%,年平均错误率均小于0.12%,年平均可疑率均小于1%;2008—2020年福建省年平均气温呈整体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38.
以M地区测井、实验、试油等资料为研究基础,采用电阻率相对值技术,建立含水饱和度解释模型,避开了地层混合液电阻率的求取.探讨了研究区两种含水饱和度计算方法的应用过程,计算结果表明电阻率相对值法计算的含水饱和度与岩心分析饱和度匹配较好.实际应用表明,该模型效果良好,为M地区饱和度计算提供了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9.
利用RT-PCR、T-A克隆技术获得了藏绵羊H-FABP基因, 并对克隆序列进行分析. 结果显示, 藏绵羊H-FABP编码基因全长402bp, 编码133个氨基酸. 将藏绵羊H-FABP基因及氨基酸序列分别与Gene Bank中公布的山羊、水牛、家牛、野牦牛、猪、马、狗7种动物进行序列一致率比对, 结果显示, 藏绵羊与所选的7种动物的H-FABP基因序列一致率在90.8%~99.5%之间, H-FABP氨基酸序列一致率在93.2%~100%之间. 其中, 藏绵羊与藏山羊H-FABP基因存在2个位点核苷酸差异:114位碱基位点A→G和第129位碱基位点T→C, 但两个位点的核苷酸差异均为同义密码子, 藏绵羊与山羊H-FABP氨基酸无差异.  相似文献   
40.
首次采用Materialsstudio软件中不同的交换-相关势能函数对N-(1-萘基)-琥珀酰亚胺进行密度泛函理论计算,通过与文献报道的B3LYP/6-311G**常规计算方法进行比较,以及MP2/6-311G**方法进行单点能计算,确认所采用方法计算N-(1-萘基)-琥珀酰亚胺分子最低能量构象更接近整个势能面的全局最小点;振动频率理论分析结果与N-(1-萘基)-琥珀酰亚胺化合物羰基振动双重分裂的红外光谱特征相吻合,表明红外光谱可以作为琥珀酰亚胺类化合物的重要表征方法;根据对N-(1-萘基)-琥珀酰亚胺、萘和萘胺的轨道分布和电荷密度进行理论分析,解释了N-(1-萘基)-琥珀酰亚胺化合物溶液的紫外和荧光的光谱特征,并进而可推断N-(1-萘基)-琥珀酰亚胺分子在溶液中的构象和理论计算得到的真空中最低能量构象相同,其二面角为94.99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