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3篇
化学   28篇
力学   1篇
数学   2篇
物理学   33篇
综合类   7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4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结合滑坡实例,从滑坡地质环境出发,通过对滑坡变形特征机制和稳定性分析,认为前缘的临空面,坡体倾向与基岩面基本一致以及暴雨是诱发该滑坡的主导因素,并根据具体工程对治理方案进行了比较,提出了合理的治理方案。  相似文献   
112.
镁合金具有优良的理化性能和机械性能,近年来,随着金属镁的提取和加工技术的发展,镁及镁合金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镁合金作为一种结构材料,抗腐蚀能力差,限制了它的广泛应用.提升镁及镁合金的抗腐蚀性能是研究者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而在介质中添加缓蚀剂是目前镁合金防腐中最常用,也是最有效且最简便的方法.在镁合金材料的环境介质中添加缓蚀剂由于具有不需要特殊的附加设备,又易于操作、保护效果好等特点而受到广泛的关注,是目前镁合金防腐研究的重点方向.本文按照镁合金缓蚀剂的化学组成进行分类讨论,综述了无机缓蚀剂、有机缓蚀剂与复合缓蚀剂的研究进展,并对它们的缓蚀机理进行了总结,最后对镁合金缓蚀剂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3.
本文对高温超导微波谐振器的非线性特性做了测试,对测试结果进行了分析t并对该谐振器的构造方案做了分析.发展并实现了利用中等功率电平进行微波临界电流附近高温超导强非线性特性的测试方案.  相似文献   
114.
南朝著名的道教思想家、医家陶弘景曾隐居温州多年,在瑞安、永嘉等地留下不少遗迹和传说。不论编著道教典籍活动,还是炼丹活动,其重要的实践地都离不开温州。他并且在温州收获了弟子周子良,也留下了与温州有关的散文篇章。对陶弘景与温州有关的行踪作一考证,揭开陶弘景在温州的隐秘岁月之谜,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15.
采用低温控制和催化精馏循环相结合的方法一次性合成了2,2-二甲氧基丙烷.实验表明该法能够缩短反应时间,大大提高反应产率.确定该合成工艺的最佳工艺参数为精馏柱柱顶温度为56.5℃,甲醇补加量流速为2 mL/min,催化剂床层温度为-10℃,丙酮转化率可以达到71%.  相似文献   
116.
117.
提出一种新型的竹胶板-薄壁钢管复合约束收尘石粉混凝土组合柱(BSDCC),对10根BSD-CC试件进行轴压试验,考察试件的破坏特点和形态,调查收尘石粉混凝土的含量率和强度、试件长细比、截面组合与拉杆约束方式、拉杆间距比对试件承载能力和变形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BSD-CC试件的受压破坏形态主要为试件中部约束拉杆之间竹胶...  相似文献   
118.
新型含油污泥处理技术的分析与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含油污泥是石油化工工业的主要污染物之一。综述国内外含油污泥无害化、资源化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分析优缺点,并结合现有含油的处理技术,探索了新型的处理技术:微波—膜组合处理技术,为含油污泥的处理开辟了更加快捷、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9.
随机游动在风险理论中有着重要应用.本文致力于研究随机游动与风险理论之间的联系,主要考虑了运用随机游动来确定保险公司从初始资本4开始的最终破产概率,并根据赔偿要求的具体情形进行求解.  相似文献   
120.
本文简单地回顾了烯烃与双烯烃共聚反应方面的研完发展。扼要地介绍了南开大学高分子化学研究所近年来在这一领域的研究工作。研究中涉及到当前实际中主要使用的苯乙烯(St)、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和对氯甲基苯乙烯(p-CMS)烯烃单体,与二乙烯基苯(DVB)及其纯异构体(m-DVB,p-DVB)和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EGDM)双烯烃交联剂。研究了上述体系的共聚合反应动力学过程。提出了烯烃与双烯烃共聚的网络形成模型,并以此解释了实践中出现的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