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81篇
  免费   173篇
  国内免费   211篇
化学   246篇
晶体学   8篇
力学   98篇
综合类   8篇
数学   193篇
物理学   326篇
综合类   1286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48篇
  2021年   51篇
  2020年   51篇
  2019年   51篇
  2018年   51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79篇
  2013年   83篇
  2012年   88篇
  2011年   92篇
  2010年   101篇
  2009年   100篇
  2008年   107篇
  2007年   96篇
  2006年   87篇
  2005年   90篇
  2004年   82篇
  2003年   85篇
  2002年   67篇
  2001年   70篇
  2000年   62篇
  1999年   49篇
  1998年   36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51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32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35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23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16篇
  1983年   20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2篇
  1976年   2篇
  1965年   2篇
  196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通过溶液法合成了一种非中心结构长条状的CsSbSO4F2晶体.其晶体结构属于空间群Pna21,结构中[SbO2F2]与[SO4]多面体共顶点连接形成了一维链状结构,Cs+填充在长链之间维持电荷平衡.利用Kurtz-Perry方法对晶体进行粉末倍频测试,表明CsSbSO4F2属于可相位匹配的物质,其倍频效应约为KH2PO4的0.65倍.紫外-可见光-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显示,该物质的截止波长为233 nm.光学性能测试表明,CsSbSO4F2在紫外区域有潜在应用.  相似文献   
92.
现有隐式拓扑优化方法在进行超弹性结构拓扑优化设计时,具有设计变量多、中间设计有限元分析存在严重的收敛性和设计结果无法直接导入CAD/CAE系统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移动可变形孔洞的显式拓扑优化方法来进行承受大变形的超弹性结构设计,材料本构采用常用的Mooney-Rivlin模型。首先,介绍了移动可变形孔洞方法的基本思想和可变形孔洞的显式描述方法;其次,构造了基于移动可变形孔洞方法的超弹性结构拓扑优化的数学列式,给出了相应的灵敏度结果;最后,通过数值算例验证了本方法的有效性。数值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通过较少的设计变量和非常稳健的优化过程,给出边界由B样条曲线描述且可与CAD/CAE软件无缝连接的超弹性结构设计。  相似文献   
93.
针对多集分裂可行问题提出了一种可变步长的双外推梯度投影算法.与现有的投影法相比,新算法采用最优步长来更新每次迭代的投影域,以保证下一次迭代更接近解集.在适当条件下,证明了算法的收敛性.基本的数值实验表明,该算法是有效的,而且比现有的投影法收敛更快.  相似文献   
94.
傅里叶叠层显微成像术是近年来提出的新型计算成像技术,它有效解决了传统显微成像中分辨率与视场制约的问题,无需对样本进行机械扫描便能获得十亿像素级的高通量图像,有效解决传统数字病理扫描仪器的拼接伪影、重影、拼接成功率低、景深狭小、效率偏低等问题。近年来更是发现其不单是解决视场与分辨率制约的工具,更是解决一系列权衡问题的范式,从而迸发出源源不绝的生命力与应用潜力。本文全方位概述了傅里叶叠层显微成像术技术9个方面的发展趋势,简介了其起源与基本原理,着重综述了其在面向下一代数字病理成像分析仪的多个阶段与最新进展。指出其在这一应用方向上已进入“10-100”的产业化阶段。讨论了其产生大规模社会经济效益的可能性,其极有可能给数字病理行业及其上下游相关行业带来突破进展。尽管如此,作为典型交叉领域仍有不尽人意之处,包括科学问题、技术问题、工程问题及行业问题,需要多方共同努力推进,展望了未来技术与工程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5.
以PEG400,1000,6000为成孔剂,合成了一系列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co丙烯酸)水凝胶,研究了成孔剂分子量和数量对凝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聚乙二醇(PEG)分子充当成孔剂,不参与反应.PEG分子量越大,投料越多,所得凝胶孔的孔径越大,孔数目越多,在室温时可以容纳更多的水分子,因而溶胀率也越大.凝胶的大孔结构有利于水分子的进出,所以响应速率比普通共聚凝胶快.随着PEG分子量增大,孔数目增多,响应速率相应变快.  相似文献   
96.
Y(NO_3)_3·3H_2O-18C6-CH_3CN三元体系溶解度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半微量相平衡法研究了 Y(NO_3)_3-3H_2O-18C_6-CH_3CN 三元体系在25℃的溶解度。溶解度曲线由两支组成:一支极短,与冠醚18C6的固相相对应;较长的一支与络合物Y(NO_3)_3·18C6·3H_2O 的固相相对应。饱和溶液的折光率曲线也由两支组成,与溶解度曲线相对应。在平衡过程的液相和固相中水和硝酸钇的摩尔比皆是3:1。对制得的固态络合物Y(NO_3)-3 18C6-3H_2O进行了化学和红外光谱分析。络合物的差热-热重行为表明,Y(NO_3)_3·18C6·H_2O 在72℃开始脱水,在148℃转变为4:3的络合物。  相似文献   
97.
采用基因定点突变的方法, 构建了细菌视紫红质(Bacteriorhodopsin, BR)的3种突变体蛋白, 即单突变体BRE194Q、三突变体BRI119T/T121S/A126T和四突变体BRI119T/T121S/A126T/E194Q. 测定了突变体和野生型BR在水溶液和聚乙烯醇(PVA)膜中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拉曼光谱, 采用显微视频录像技术记录了PVA膜中野生型和3个突变体样品的M态寿命. 与野生型BR相比较, 在水溶液中, 单突变体的可见吸收光谱的最大吸收峰发生了轻微红移, 三突变体和四突变体的最大吸收峰则分别发生了11.0和12.0 nm的明显蓝移. 在PVA膜中, 3个突变体BR的可见吸收光谱的最大吸收峰均发生蓝移, 四突变体BR的最大吸收峰为557 nm, 蓝移达15.0 nm. 四突变体BR在水溶液中的共振拉曼光谱不仅表现有与M态特征相关的1567和1573 cm-1谱带, 还有L态特征带1334 cm-1及N态特征带1200, 1328, 1530和1549 cm-1. 在PVA膜中的样品与在水溶液中的比较, 四突变体共振拉曼光谱的1334和1549 cm-1带消失, 同时1187 cm-1带的强度下降. 显微视频录像技术记录的PVA膜中样品的M态寿命表明, 野生型BR的M态寿命最短, 单突变体的M态寿命小于1.0 s, 三突变体的寿命为3.0 s, 四突变体的寿命为2.0 s.  相似文献   
98.
1 问题的提出 传统化学实验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99.
通过电化学氧化法制备具有不同孔径氧化铝模板 ,利用交流电镀的方法在模板中沉积金属 ,再用酸溶解模板可以得到相应尺度的金属纳米线或纳米棒的阵列 .本文利用原子力显微镜和表面增强拉曼技术分别表征了金和铜两种金属纳米线阵列 .研究结果表明 ,作为探针分子的硫氰(SCN )在金属纳米线上的碳氮三键的振动频率随纳米线直径的增大而蓝移 .这一现象可能是因为尺寸效应对纳米线的费米能级造成影响 ,使不同直径的金属纳米线电子结构存在微小的差别 .  相似文献   
100.
薛冰寒  林皋  胡志强  庞林 《力学学报》2016,48(3):615-623
摩擦接触问题是计算力学领域最具挑战性的问题之一,接触系统的泛函具有非线性、非光滑的特点,导致接触算法的收敛性与精确性难以保证.因此将比例边界等几何分析(scaled boundary isogeometric analysis,SBIGA)与B可微方程组(B dierential equation,BDE)相结合,提出了求解二维摩擦接触问题的比例边界等几何B可微方程组方法.在比例边界等几何坐标变换的基础上,通过虚功原理推导了关于边界控制点变量的接触平衡方程,表示成B可微方程组形式的接触条件可被严格满足,求解B可微方程组的算法的收敛性有理论保证.此比例边界等几何B可微方程组方法(SBIGA-BDE)只需在接触体边界进行等几何离散,使问题降低一维,能精确描述接触边界,并可通过节点插入算法进行真实接触区域的识别.此外,由于几何建模和数值分析使用相同的基函数,节约了划分网格的时间.以赫兹接触问题和悬臂梁摩擦接触问题为例,通过与解析解及数值计算软件ANSYS计算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该方法求解二维摩擦接触问题的有效性及高精度等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