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56篇
  免费   252篇
  国内免费   619篇
化学   712篇
晶体学   62篇
力学   170篇
综合类   35篇
数学   170篇
物理学   587篇
综合类   2291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51篇
  2022年   67篇
  2021年   66篇
  2020年   56篇
  2019年   78篇
  2018年   81篇
  2017年   59篇
  2016年   66篇
  2015年   96篇
  2014年   217篇
  2013年   156篇
  2012年   156篇
  2011年   183篇
  2010年   163篇
  2009年   163篇
  2008年   148篇
  2007年   180篇
  2006年   138篇
  2005年   147篇
  2004年   124篇
  2003年   128篇
  2002年   99篇
  2001年   91篇
  2000年   120篇
  1999年   115篇
  1998年   98篇
  1997年   108篇
  1996年   81篇
  1995年   85篇
  1994年   76篇
  1993年   81篇
  1992年   81篇
  1991年   66篇
  1990年   57篇
  1989年   71篇
  1988年   43篇
  1987年   34篇
  1986年   34篇
  1985年   21篇
  1984年   20篇
  1983年   18篇
  1982年   17篇
  1981年   17篇
  1980年   12篇
  1979年   6篇
  1978年   6篇
  1965年   3篇
  1963年   5篇
  195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61.
合成并测定了标题化合物的分子结构,Ca空间群,a=2.1933(2)nm,b=1.2447(3)nm,c=1.5912(5)nm,β=117.02(2)°,I'=3.8679 nm~3,Z=4,最后根据I>3G(I)的2849个独立衍射点的强度数据,把结构精修到R=0.036.在晶体结构测定基础上进行了EHMO计算,以研究其簇骼成键性质,结果表明,该分子虽不存在金属-金属键,但M与μ-O之间除了σ键外,还存在四中心d-ρπ键,它是该类化合物稳定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2.
聚苯胺/二氧化钛复合薄膜的制备及其气敏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室温条件下, 运用静电力自组装和原位化学氧化聚合相结合的方法制备了聚苯胺/纳米二氧化钛(PANI/TiO2)复合薄膜和聚苯胺(PANI)薄膜, 并通过XPS和SEM对薄膜进行了分析表征. 采用平面叉指电极式器件制备了PANI/TiO2复合薄膜和PANI薄膜气体传感器, 研究了其在常温下对有毒气体NH3和CO 的敏感性能. 结果表明, PANI/TiO2复合薄膜较PANI薄膜具有更优的灵敏度和响应恢复特性.  相似文献   
63.
A novel pyridinium salt, 2,4-bis[p-(N,N-dimethylamino)styryll-N-metlayl pyridinium iodide (BMSPI) was synthesized and characterized by TG, ^1H NMR spectroscopy and elemental analysis, and the reaction process was studied by using ES-MS. When BMSPI was pumped by a pulsed 1064 nm, 50 ps laser beam, it manifests highly efficient TPA (Two-Photon Absorption) and up-conversion superradiance. The up-conversion efficiency was 6.0% at the pump energy of 4-6 mJ and the lifetime of two-photon fluorescence was measured as 59 ps.  相似文献   
64.
以苯重氮硼氟酸盐与亚铁盐在微量铜离子存在时能引发丙烯腈聚合,聚合速率服从:R∝[φN_2~+]~(1/2)[Fe~(++)]~(1/4)[Cu~(++)]~(1/4),氧化还原引发历程为: Fe~(++)+Cu~(++) Fe~(+++)+Cu~+ φN_2~++Cu~+→φ·+N_2+Cu~(++) φ·+M→φM·→φMM·…该历程符合上述动力学关系。但使用对硝基苯重氮硼氟酸盐时,微量铜离子对聚合反应速率影响不大,与亚铁盐浓度在一定范围呈R∝[Fe~(++)]~(1/2)的关系,因此例的引发历程为: φN_2~++Fe~(++)→φ·+N_2+Fe~(+++) φ·+M→φM·→φMM·…苯环上推电子取代基降低了重氮基的氧化势,如对位取代甲氧基、甲基或没有取代基都不能用纯亚铁盐引发丙烯腈聚合,需有微量铜盐存在才能聚合。而拉电子取代基如对位取代硝基、羧基可用纯亚铁盐引发聚合。  相似文献   
65.
高砷低金银的铅阳极泥中银的冶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报导了将纯碱加入砷含量高的铅阳极泥熔炼成贵铅,用硝酸溶解,硫氰酸盐沉淀,再用锌粉还原得银的方法。从而避免砒霜挥发。  相似文献   
66.
为了在分子层次上揭示相关催化反应的机理, 人们对过渡金属氧化物团簇与碳氢化合物分子反应进行了大量研究. 相比于过渡金属氧化物团簇阳离子, 阴离子对一些碳氢化合物的活性弱得多, 因此研究还很少. 在本工作中, 我们通过激光溅射产生钒氧团簇阴离子VxOy, 产生的团簇在接近热碰撞条件下与烷烃(C2H6和C4H10)以及烯烃(C2H4和C3H6) 在一个快速流动反应管中进行反应, 飞行时间质谱用来检测反应前后的团簇分布. 在VxOy与烷烃的反应中, 生成了产物V2O6H-和V4O11H-; 在与烯烃的反应中, 产生了相应的吸附产物V4O11X-(X=C2H4或C3H6). 密度泛函理论计算表明: V2O-6和V4O-11可以活化烷烃(C2H6和C4H10)的C—H键, 也可以与烯烃(C2H4和C3H6)发生3+2环化加成反应形成一个五元环结构(-V-O-C-C-O-), C—H键活化与环加成反应都需经历可以克服的反应能垒. 理论计算与实验观测结果相符合. V2O-6和V4O-11团簇都具有氧原子自由基(O·或O-)的成键特征, 活性O-物种也经常出现在钒氧催化剂表面, 因而本研究在分子水平上, 揭示了表面活性氧物种与碳氢化合物反应的机理.  相似文献   
67.
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与化学计量学方法,建立了一种国内外不同品牌维生素C片的无损鉴别方法。采集了国内外8个品牌的维生素C片共计40个样本的近红外光谱数据,比较了完整样品以及粉末样品的近红外光谱,采用连续小波变换技术消除背景干扰和基线漂移,基于标准偏差与相对标准偏差的变量筛选方法筛选出具有代表性的波数点,结合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国内外不同品牌维生素C片进行鉴别分析。结果表明:原始光谱存在着明显的背景干扰和基线漂移现象,且粉末样品的重现性要优于完整样品;单纯使用原始光谱无法辨别来自不同品牌的维生素C片;连续小波变换可以有效消除背景干扰,提高模型鉴别能力;完整样品的鉴别准确率优于粉末样品,说明国内外不同品牌维生素C片主要成分基本一致,可能是辅剂和工艺上存在细微差异。通过结合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与化学计量学方法,可实现对国产以及进口不同品牌维生素C片的鉴别分析。  相似文献   
68.
在低压下以异丁醇为溶剂,采用溶液聚合法合成了平均相对分子质量较高的原油降凝剂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EVA),探讨了合成条件对降凝剂EVA产量和性质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反应体系的压力从4 MPa增加到11 MPa时,EVA的产量从3.88 g增加到11.6 g,醋酸乙烯酯(VA)链节含量从25.2% 下降到16.34%,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从0.38×104增加到1.37×104;引发剂用量从0.05 g增加到0.25 g时,EVA的产量从6.0 g增加到13.3 g,VA链节含量保持在23.5%左右不变,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从0.34×104增加到1.72×104.醋酸乙烯酯用量从9.5 g增加到27.0 g时,EVA的产量从4.79 g增加到10.35 g,VA链节含量从8.81%上升到22.2%,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从0.63×104增加到1.51×104;反应体系的温度从333.5 K上升到373.5 K时,EVA的产量从14.33 g下降到5.14 g,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从1.39×104减小到0.53×104,EVA分子结构中VA链节含量从16.8% 上升到35.3%, 总支化度从25.0 CH3/(1?000C)升高到72.9CH3/(1?000C); 反应体系的溶剂选用良溶剂时,EVA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较低,反应体系的溶剂选用非良溶剂时,EVA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较高.当苯作为溶剂时,得到的EVA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4?951;当异丙醇为溶剂时,EVA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1.32×104.  相似文献   
69.
基于OPC技术的现场总线系统集成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针对当前多种现场总线在工业控制中的应用,以及由此产生的不同现场总线相互之间数据交换的问题,本文讨论了四种总线系统的集成方案,并较详细地分析了OPC技术在总线系统集成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0.
采用将预应变TiNi合金与不同刚度系数k的偏置弹簧相串联的方法,对TiNi合金弹性耦合系统的驱动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k值的增加,TiNi样品达到逆相变结束时的输出应变、应力温度范围逐渐变大,最大回复力逐渐增大,但驱动行程减小;样品的应力与应变之间呈线性关系,二者的比值取决于k;预应变量较大的样品,其回复应力随温度的变化率较大。通过配置偏置弹簧的刚度系数,可以控制样品输出的最大应力和最小应变,有效防止耦合系统过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