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71篇 |
免费 | 87篇 |
国内免费 | 184篇 |
专业分类
化学 | 191篇 |
晶体学 | 32篇 |
力学 | 17篇 |
综合类 | 5篇 |
数学 | 68篇 |
物理学 | 178篇 |
综合类 | 65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篇 |
2023年 | 9篇 |
2022年 | 16篇 |
2021年 | 16篇 |
2020年 | 17篇 |
2019年 | 19篇 |
2018年 | 23篇 |
2017年 | 15篇 |
2016年 | 16篇 |
2015年 | 18篇 |
2014年 | 49篇 |
2013年 | 41篇 |
2012年 | 38篇 |
2011年 | 45篇 |
2010年 | 60篇 |
2009年 | 52篇 |
2008年 | 50篇 |
2007年 | 47篇 |
2006年 | 48篇 |
2005年 | 37篇 |
2004年 | 38篇 |
2003年 | 45篇 |
2002年 | 28篇 |
2001年 | 48篇 |
2000年 | 37篇 |
1999年 | 49篇 |
1998年 | 34篇 |
1997年 | 33篇 |
1996年 | 22篇 |
1995年 | 36篇 |
1994年 | 42篇 |
1993年 | 23篇 |
1992年 | 20篇 |
1991年 | 17篇 |
1990年 | 10篇 |
1989年 | 10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4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3篇 |
1984年 | 2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6篇 |
1981年 | 3篇 |
1980年 | 1篇 |
1979年 | 3篇 |
1977年 | 1篇 |
1965年 | 2篇 |
195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1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81.
采用稳态和瞬态荧光法对2-(2-羟苯基)苯并噻唑(HBT)与七元瓜环(CB7)的超分子作用及CB7分子纳米腔限制作用对HBT激发态质子转移(ESIPT)过程进行了研究,并采用Benesi-Hildebrand方程对荧光数据进行处理,以确定超分子复合物的组成比.结果表明,在N,N-二甲基甲酰胺(DMF)和二氯甲烷溶液中,CB7与HBT的作用均形成化学计量比为1∶1的主客体复合物,HBT的质子转移对溶剂很敏感,CB7的加入,使HBT的荧光寿命降低,量子产率增大.在DMF溶液中,CB7的加入促进了酚氧负离子的形成,而在二氯甲烷溶液中,CB7的加入限制了HBT的激发态质子转移.结构优化计算表明,CB7与HBT能形成化学计量比为1∶1的复合物. 相似文献
82.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TiO2以及La2O3-TiO2载体, 再用沉积沉淀法制备Au/TiO2和Au/La2O3-TiO2催化剂, 并对催化剂的CO氧化反应活性进行测试. 结果表明, La2O3助剂可以显著提高催化剂催化氧化CO的活性. X射线衍射(XRD)、程序升温脱附(TPD)、N2吸附-脱附(BET)表征结果表明, La2O3助剂不仅提高了催化剂比表面积, 抑制了TiO2晶粒尺寸的长大, 并且增强了TiO2的晶格应变, 在O2气氛吸附过程中主要在TiO2表面形成O-物种. 原位傅立叶变换红外(FT-IR)结果进一步表明, La的掺杂不仅提高了吸附在Au活性位CO的氧化速率, 还使TiO2表面形成第二种活性位, 从而显著提高了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83.
氧氟沙星与脲诱导牛血清白蛋白结合的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 利用荧光光谱和紫外光谱研究了脲(Urea)对牛血清白蛋白(BSA)结构的影响以及氧氟沙星(Oflxacin)与脲诱导的BSA结合的情况。结果显示:Urea诱导BSA变性历经两步、三态过程,且伴随中间态的形成。随着Urea浓度的增大,BSA荧光强度降低并先蓝移(344 nm~336 nm),后又红移至350 nm。Urea浓度在4.6~5.2 mol/L范围时,Oflx对BSA中间态有强的猝灭作用(KQ=10.46×104 L/mol, Urea 4.8 mol/L)和较大的结合常数(KA=3.8807×105 L/mol, Urea 4.8 mol/L),但是结合位点数小(n=0.76, Urea 5.0 mol/L),能量传递效率低(E=0.3002, Urea 4.8 mol/L)。同步荧光光谱显示:Urea诱导BSA去折叠时,Trp-212残基微环境并未发生改变,而Tyr的最大荧光发射峰蓝移,Oflx的加入诱导Trp-212的微环境更具疏水性。Oflx加速了Urea对BSA的失活作用。 相似文献
84.
以六氯环三膦腈(HCCP)为原料合成了六(4-苯基苯氧基)三聚膦腈(HPPCP)和六(4-苯基偶氮苯氧基)三聚膦腈(HPDPCP),运用1HNMR、31P NMR、IR等测试技术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TGA结果表明,两种物质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HPPCP的最大热分解温度高达455℃,HPDPCP残留率高达62·83%(800℃)。同时紫外光谱研究结果表明,极性溶剂使HPDPCP的紫外吸收波长红移。HPPCP和HPDPCP在阻燃材料方面、HPDPCP在线性或非线性光学以及分子信息存储器件等方面有着潜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5.
以芴为起始原料, 合成了两种主链含有芴酮及二腈基亚甲基芴结构单元的聚烷基芴光伏材料, 通过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谱对其进行了表征. 目标共聚物P1和P2的热分解温度分别为461.2和448.1 ℃, 玻璃化转变温度(Tg)分别为122.4和146.6 ℃, 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 在300~700 nm范围内, 该种材料对太阳光的吸收基本覆盖了整个可见光区域, 电化学分析得出其具有较好的氧化还原可逆性, 并且具有1.94和1.86 eV的相对较窄的能带宽度. 相似文献
86.
方酸作桥联配体的双核铕螯合物的电致发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方酸作为桥联配体合成了一种双核铕鳌合物Eu_2(DBM)_4(Sq)Phen_2 .用TPD作空穴传输材料、Eu_2(DBM)_4(Sq)Phen_2作发光材料和载流子传输材料、 8-羟基喹啉和铝(AlQ)作电子传输材料,设计了不同电致发光电特性,结果表明 Eu_2(DBM)_4(Sq)phen_2是一种同时具有空穴和电子传输能力的红色电致发光 材料,在器件结构为ITO/TPD,50nm/Eu_2(DBM)_4(Sq)Phen2,20nm/ALQ,50nm/LiF, 1nm/Al,200nm时,获得了在16V,6.9mA下有最大亮度91cd/m~2的电致发光器件. 相似文献
87.
将离子液体1-丁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BMIm][PF6])作为萃取剂,采用分散液相微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番茄样品中的4种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并考察了不同缓冲溶液浓度、pH值及萃取时间等因素对分散液相微萃取效果的影响。在优化实验条件下,该方法对涕灭威、克百威、甲萘威、异丙威的富集倍数分别为317、430、545、625,且具有良好的线性范围(0.01~10mg/L)和较低的检出限(0.12~0.43μg/L),对涕灭威、克百威、甲萘威、异丙威测定5次的相对标准偏差为5.3%~5.5%,用于示范区采集的番茄样品分析,平均加标回收率为75%~120%。研究表明[BMIm][PF6]可有效地萃取番茄中的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具有萃取效率高、灵敏度高、操作简单、绿色环保等优点,可以满足番茄样品中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的检测要求。 相似文献
88.
以氯甲基辛醚为氯甲基化试剂, 对杂萘联苯聚芳醚酮酮(PPEKK)进行改性, 制备了氯甲基化杂萘联苯聚芳醚酮酮(CMPPEKK). 考察了氯甲基辛醚用量对氯甲基化程度的影响. 1H NMR表明氯甲基成功引入到聚合物结构中. 采用溶液法制备了CMPPEKK基膜, 然后将其进行三甲胺胺化, 制备了季铵化杂萘联苯聚芳醚酮酮(QAPPEKK)阴离子交换膜. 表征了QAPPEKK的基本性能: 离子交换容量, 含水率, 面电阻. QAPPEKK膜的含水率随离子交换容量增加而升高, 面电阻随离子交换容量的增加而降低. 将QAPPEKK膜应用于全钒液流电池(VRB)中, 电池的能量效率达到85.0%, 电流效率为98.5%, 电压效率为86.3%. 相似文献
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