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20篇
  免费   158篇
  国内免费   199篇
化学   345篇
晶体学   10篇
力学   29篇
综合类   42篇
数学   69篇
物理学   247篇
综合类   1335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56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48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41篇
  2015年   56篇
  2014年   148篇
  2013年   70篇
  2012年   93篇
  2011年   102篇
  2010年   99篇
  2009年   121篇
  2008年   89篇
  2007年   127篇
  2006年   97篇
  2005年   89篇
  2004年   79篇
  2003年   63篇
  2002年   49篇
  2001年   43篇
  2000年   59篇
  1999年   55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40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31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6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2篇
  1965年   2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提出了一种新的认知诊断自适应测验选题策略和题库按项目所包含的属性模式分层方法.与传统方法相比,该方法不仅提高了测量精度而且可以提升选题速度.  相似文献   
992.
复杂状态下桥用高强混凝土收缩徐变性能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大量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桥梁长期变形难以准确预测的现状,分析了多种高强混凝土收缩徐变预测模型分别在实验室和实际桥梁工程条件下的适用性,指出了现有预测模型并没有考虑大跨度预应力桥梁桥用混凝土早期受循环荷载作用等特点.制作了7组不同应力比、不同荷载循环周期的试件,对混凝土的收缩徐变性能进行了测试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高强...  相似文献   
993.
本文根据生物工程下游技术实验教学情况的现状,提出了生物工程下游技术实验与课题结合的教学设计的改革内容、方法与目标。  相似文献   
994.
阐述了工程阶段核电防腐工作的重要性,介绍了腐蚀的定义和核电站产生腐蚀主要影响因素,列举了工程建设阶段核电站的主要防腐措施,对核电站工程建设阶段的防腐工作内容进行了全面介绍。  相似文献   
995.
陈饰勇  唐振宇 《科技资讯》2011,(24):224-224
数控实训是数控技术专业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环节。目前,高校数控加工实验、实训教学方法各异,本文以数控车床加工实验、实训的两种教学方法进行对比,并且提出了自己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996.
选取基准测试程序集SPECMPI的4个程序,以及我国研制的天气预报并行应用GRAPES,在消息传递接口层面(MPI)以及不同的平台上对这5个程序的通信性能进行了插装采集和分析,并使用进程映射的方法进行通信优化.实验结果表明上述方法可完成对较大规模的并行程序的性能数据采集,这对于定位和优化并行程序的性能起到重要作用;在通信性能较差的以太网平台上,进程映射的效果较为明显,而在通信性能较高的Infiniband网络上,进程映射的效果不明显,因此,在选择优化方案时,还需要注意目标平台的性能指标.  相似文献   
997.
明宣宗朱瞻基即位后,其叔父汉王朱高煦仿效朱棣的靖难之役发动叛乱,但很快就被平定。明宣宗平定高煦之乱的原因可以总结为:明朝中央实力的加强和藩王力量的削弱;明宣宗治国经验丰富、知人善任;朱高煦有勇无谋、失道寡助;明宣宗应敌策略得当。  相似文献   
998.
罗布麻作为新疆的特色常用药材,主要用于肝阳眩晕、心悸失眠、浮肿尿少以及高血压、抑郁症的治疗。为保证临床用药安全稳定,常用传统的四大鉴别方法和现代的色谱、波谱技术分析中药材的质量差异。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法对收集的17份新疆不同产地罗布麻药材进行分析,红外光谱扫描范围为4 000~400 cm-1,二阶导数范围为1 800~600 cm-1,得到图谱后进行图谱解析;采用谱带较密集的指纹区(1 800~400 cm-1)计算红外光谱图的相关系数;然后结合红外光谱吸收峰系统聚类、共有峰率和变异峰率双指标序列分析法对不同产地罗布麻药材的红外指纹图谱进行分类和异同点比较。结果表明,不同产地罗布麻药材红外光谱的峰形、峰位相似,在3 336,2 920,1 443,1 375,1 247,1 103,1 070,833和601 cm-1附近均有吸收,在1 103,1 070和1 656~1 609 cm-1处均存在特征宽强峰。892和717 cm-1处为CO2-3振动峰,并且仅克拉玛依独山子区药材S4和产地相邻的乌苏市甘家湖保护区药材S5出现此吸收峰,推测与土壤盐碱化程度高有关。除了S5,其余16批罗布麻药材的相似系数均大于0.960,整体相似度较高,说明不同产地罗布麻药材具有一定的相似性。经求导,发现二阶导数光谱的峰形仍具有较大的相似性,但在1 444~1 738和833~1 030 cm-1范围内峰数明显增加。采用SPSS 21.0软件以各药材吸收波数为变量进行聚类分析,S9与S14,S2与S10,S3与S8,S12与S13最先聚为一类;当欧式距离为15时,可将所有药材样品分为四类,即在1 615 cm-1处有吸收峰的药材为一类,在1 646 cm-1处有吸收峰的药材为一类,1 646和1 615 cm-1处均有吸收峰的药材S1为一类,在2 962 cm-1处有吸收的药材S5为一类;当欧式距离为20时,可将药材分为S5和其他药材两大类。双指标序列法结果显示,S9:S14,S2:S10,S3:S8和S12:S13序列共有峰率为100%,罗布麻药材样品总体共有峰率≥61.1%,变异峰率≤53.8%,认为未表现出明显的产地差异性。红外光谱相关系数分析、聚类分析和双指标序列分析结果相互补充和印证,说明该方法可靠有效,可从不同角度分析评价罗布麻药材产地差异,为保证药材质量的稳定可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9.
受保存条件影响,很多纸质文物表面会形成狐斑(foxing),如果不能进行有效监测和科学判断,会进而影响纸质文物安全。纸质文物狐斑病害检测存在滞后性、主观性等问题,对于书画藏品被墨色、颜料及印章等覆盖的区域更是难以通过肉眼进行识别,因此,基于文物的预防性保护理念,亟待开发对于狐斑高效、精确识别的无损检测技术。可见光-近红外高光谱图像结合了光谱和图像,包含丰富的空间信息与光谱信息,可以实现无损批量地平面采集样本光谱信息。该研究提出一种基于高光谱成像技术检测纸质文物狐斑的快速识别方法,获取模拟纸质文物在360~970 nm的高光谱图像,因360~450 nm受噪声影响过大,所以选择剔除这部分光谱数据;选取感兴趣区域并获取相应的平均光谱反射率,比较健康区域与被狐斑感染区域,发现两者的光谱曲线存在差异;在450~600 nm附近,受狐斑影响区域比健康区域的光谱反射率偏高,并在600 nm附近出现波峰形态;而在600~900 nm范围内,被感染区域与健康区域的光谱都趋于平稳,两者之间差异逐渐减小。选取从特征波长对应的图像中提取的特征信息建立图像识别模型,运用波段运算观察狐斑图像特征,狐斑的大小和分布情况都能清晰地显示,但与印章和墨迹重叠部分,狐斑被印章和墨迹遮盖,难以识别;利用最小噪声分离,虽然不同部分有重叠,但能发现仅凭肉眼难以识别的隐藏的狐斑;180条高光谱数据(450~970 nm)建立狐斑判别模型,随机地分为120条数据为训练集,60条数据为测试集,应用K-近邻法与BP神经网络建立纸质文物狐斑光谱判别模型,总体上两种方法对狐斑判别率分别达到73.3%和85%;BP神经网络相较于K-近邻模型,总体判别率更高,识别效果也更好。结果表明,利用高光谱成像可高效准确识别纸质文物狐斑,为后续研究狐斑分布发展提供可靠的技术手段,也为博物馆馆藏文物的保存提供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1000.
Based on a simple classical model specifying that the primary electrons interact with the electrons of a lattice through the Coulomb force and a conclusion that the lattice scattering can be ignored, the formula for the average energy required to produce a secondary electron (ε) is obtained. On the basis of the energy band of an insulator and the formula for ε, the formula for the average energy required to produce a secondary electron in an insulator (εi) is deduced as a function of the width of the forbidden band (Eg) and electron affinity χ. Experimental values and the εi values calculated with the formula are compared, and the results validate the theory that explains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Eg , χ, and εi and suggest that the formula for εi is universal on the condition that the primary electrons at any energy hit the insulato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