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3篇
化学   52篇
晶体学   1篇
力学   3篇
数学   5篇
物理学   5篇
综合类   11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11.
风化店中生界火山岩的归属问题及岩石类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认为风化店中生界火山岩层呈层状分布,其间夹火山碎屑岩和沉积碉夹层;岩石的气孔及流纹构造发育,矿物学特征显示出喷出岩中矿物所具有的特性;岩石的氧化度较高,Fe2O3/(Fe2O3+FeO)平均为53.50%,SiO2的含量平均为68.46%。根据岩体地质特征.岩石学及岩石化学等证据,认为绝大部分岩石属于钙碱性酸火山喷出岩,只有少部分为偏碱性中性或偏碱性中酸性火山喷出岩。岩石类型主要为英安流纹岩、流纹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油、气、煤与铀的综合研究对于含油气盆地内多种能源的成因机制及盆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方法对鄂尔多斯盆地东胜地区和吐哈盆地十红滩地区砂岩型铀矿的岩石学特征、地质构造、含矿建造与古水文地质条件及铀矿的成矿特点等进行了综合分析与研究。结果源区火成岩和泥岩可能为铀的物质来源之一,铀矿化是成岩—后生阶段介质条件及环境改变的产物,受氧化-还原界面的控制;构造作用使目的层的抬升掀斜与暴露以及水动力环境是形成层间氧化带和铀矿化的重要条件;铀矿石带中黄铁矿表面及其附近存在吸附铀α径迹,有机质碎屑胞腔中沥青铀矿和黄铁矿共生,含铀砂岩中可见含沥青质的镜煤。结论铀的富集和铀矿的形成可能与黄铁矿、油气、煤等有机质有密切的成因关系。  相似文献   
13.
现代城市空间结构包括基础设施的空间结构、产业组合的空间结构、人力资源组合的空间结构及景观组合的空间结构等内容。企业网络是现代城市空间结构的重要微观基础,价格机制是形成和改变城市空间结构的基本力量。数字城市的企业网络与空间结构有新特点,数字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化方向和路径存在多种可能性。  相似文献   
14.
采用水热煅烧法合成CuO/MIL(Cr, Cu)非均相类芬顿催化剂,对CuO/MIL(Cr, Cu)复合材料进行了XRD、FT-IR、SEM、XPS、BET等表征,结果表明CuO均匀分散在金属有机框架MIL(Cr, Cu)的表面。对不同催化剂催化降解苯酚的性能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当催化剂用量为0.3 g/L,H2O2浓度为50 mmol/L,pH=6,初始底物浓度为30 mg/L时,CuO/MIL(Cr, Cu)复合材料对苯酚的降解效果可达100%,降解效果优于CuO、MIL-101(Cr)。通过自由基猝灭实验和EPR测试等证明·OH是催化体系主要的活性自由基,并给出其可能的催化降解机理。CuO/MIL(Cr, Cu)复合材料可在近中性条件下降解酚类污染物,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法同时测定了蜂王浆中氯霉素、甲砜霉素和氟甲砜霉素残留。样品加入阴性蜂蜜和水均质后,采用乙酸乙酯提取,蒸发浓缩,C18固相萃取净化。HPLC分离后,串联质谱法以电喷雾负离子多反应监测方式(MRM)进行定性定量分析。通过对固相萃取条件的优化,大大减小了基质的干扰。氯霉素、氟甲砜霉素和甲砜霉素的检出限分别为0.1 ng/g0、.2 ng/g和0.5 ng/g,平均回收率为89.9%~98.4%,相对标准偏差(RSD)均小于8.2%。  相似文献   
16.
王超  蒋伟  陈瀚翔  朱林华  罗静  杨文书  陈光英  陈志刚  朱文帅  李华明 《催化学报》2021,42(4):557-562,中插1-中插4
以铂系金属为代表的贵金属催化剂在工业反应中通常表现出优异的催化性能,这是因为其具有独特的d带电子结构和较高的价电子比.近年来,由于大气排放法规愈发严苛,铂系贵金属催化剂在催化空气氧化燃油脱硫方面的研究引起了广泛关注.在该催化反应中,铂系金属纳米粒子可以有效活化空气中的氧气,产生的活性氧物种可以将油品中的噻吩类硫化物氧化为其对应的强极性砜类物质,从而可以将其从非极性的油品中分离出来,有效实现油品中硫化物的深度氧化脱除.然而,在反应过程中铂系贵金属纳米粒子易发生流失和烧结,从而导致催化剂的失活.因此,急需寻找一类可以有效固载铂系贵金属纳米粒子的载体.在目前已报道的众多载体中,以ZrO2、TiO2、CeO2、ZnO等为代表的过渡金属氧化物引起了广泛的关注.通常认为,铂系贵金属纳米粒子的d轨道电子和过渡金属氧化物之间可形成金属-载体强相互作用.然而,目前所使用的过渡金属氧化物载体的比表面积较小,从而导致铂系贵金属纳米粒子难以有效且均匀地分散于其表面.本文采用热膨胀气相剥离法制备了超薄V2O5纳米片,并通过超声辅助沉积法将Pt纳米粒子固载于其表面,从而得到一系列可高效活化空气氧化脱硫的催化剂(Pt NPs-n/V2O5纳米片).通过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谱、高倍透射电镜、原子力显微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X射线衍射、拉曼光谱和氮气吸附脱附等方法对催化剂的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尺寸为4-5 nm的Pt纳米粒子可有效均匀分散于层数约为6层的V2O5纳米片表面;在空气氧化脱硫反应中,当催化剂中Pt理论负载量为2 wt%时,反应5 h后,油品的脱硫率可达99.1%,实现了硫化物的深度氧化脱除.该反应体系对不同硫浓度、不同含硫底物的油品均有较好的脱除效果,但对含有烯烃、芳烃的油品脱除效果较差.此外,催化剂循环使用7次后,其脱硫活性仍无明显下降,表现出优异的重复使用性能.对反应后的催化剂进行表征,发现Pt几乎不发生流失,这可能是由于Pt纳米粒子和V2O5纳米片之间形成了金属-载体强相互作用.该结果为其他空气氧化反应的有效进行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浅谈住宅生态室内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静 《科技信息》2010,(30):279-279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但人类对自然的破坏也与日俱增。现在大多数人追求奢华的家居风格,不仅造成了装修材料的浪费,而且使用不环保的装饰材料,对居住环境会产生严重的污染,人们的身体健康也受到了威胁。国外的生态设计已经走向了成熟,而我国才刚刚起步,希望多借鉴国外的理论和技术使我国的住宅生态室内设计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18.
罗静 《科技信息》2009,(26):I0220-I0221
Keller认为学生的学习动机由四个部分组成:注意(Attention)、相关(Relevance)、自信(conridence)和满足(satisfaction),简称ARCS模式。我们把这个模式运用到多媒体网络教学中,从现代教育学和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分析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我们发现,随着计算机网络的不断发展,基于网络的多媒体教学不但不能代替教师,反而越来越需教师的参与。  相似文献   
19.
在日前揭晓的2004年度国家科技奖获奖项目中,南京大学喜获丰收:一家独得4项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位居全国高校首位,这是自1999年国家奖励制度改革以来南大创下的历年最好记录。至此,南大在2000至2004年连续5年获得9项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这在全国高校中更是独一无二。谈起获奖原因,南大人讲南京大学赢在了三个字上:强、和、新。在“强”字上下功夫学科建设是建设一流大学的基础,但一流大学的建设并不是学科越多越好,规模也不是越大越好,特色与强项才是办学水平的内在体现。南大校长蒋树声教授形象地将大学的规模比做“分母”,办学质量和效益…  相似文献   
20.
设计合成了3种基于香豆素骨架的紫外-可见发光二极管(UV/Vis-LED)可激发的新型吡啶鎓盐光引发剂, 并研究了这3种香豆素吡啶鎓盐的构效关系及其作为单组分自由基光引发剂在丙烯酸酯体系中的光引发活性.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表明, 这3种香豆素吡啶鎓盐在300~400 nm区域有较强吸收. 在LED@365 nm和LED@405 nm光源辐照下, 研究了3种光引发剂的稳态光解和光聚合动力学. 研究表明, 这3种香豆素吡啶鎓盐光引发剂在相应光辐照下都具有较好的光解速率. 此外, 3种光引发剂对丙烯酸酯都具有较好的引发活性. 构效关系研究表明, 吡啶环4号位引入推电子的甲氧基会使其引发丙烯酸酯单体聚合的活性降低; 而引入吸电子的乙酰基会使其引发丙烯酸酯单体聚合的活性增加. 差示扫描量热(DSC)实验表明, 此类吡啶鎓盐光引发剂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 当3种光引发剂与丙烯酸单体混合时可提升体系的热稳定性; 通过电子自旋共振(ESR)证明了活性物种的产生, 并对该类引发剂的引发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