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542篇 |
免费 | 347篇 |
国内免费 | 406篇 |
专业分类
化学 | 458篇 |
晶体学 | 6篇 |
力学 | 134篇 |
综合类 | 19篇 |
数学 | 151篇 |
物理学 | 659篇 |
综合类 | 186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2篇 |
2023年 | 56篇 |
2022年 | 71篇 |
2021年 | 85篇 |
2020年 | 70篇 |
2019年 | 74篇 |
2018年 | 76篇 |
2017年 | 52篇 |
2016年 | 62篇 |
2015年 | 80篇 |
2014年 | 168篇 |
2013年 | 122篇 |
2012年 | 143篇 |
2011年 | 143篇 |
2010年 | 171篇 |
2009年 | 181篇 |
2008年 | 172篇 |
2007年 | 210篇 |
2006年 | 156篇 |
2005年 | 132篇 |
2004年 | 105篇 |
2003年 | 98篇 |
2002年 | 69篇 |
2001年 | 74篇 |
2000年 | 76篇 |
1999年 | 86篇 |
1998年 | 50篇 |
1997年 | 44篇 |
1996年 | 54篇 |
1995年 | 41篇 |
1994年 | 43篇 |
1993年 | 23篇 |
1992年 | 20篇 |
1991年 | 29篇 |
1990年 | 31篇 |
1989年 | 29篇 |
1988年 | 27篇 |
1987年 | 21篇 |
1986年 | 14篇 |
1985年 | 8篇 |
1984年 | 11篇 |
1983年 | 12篇 |
1982年 | 10篇 |
1981年 | 11篇 |
1980年 | 5篇 |
1979年 | 5篇 |
1962年 | 7篇 |
1959年 | 5篇 |
1957年 | 5篇 |
1956年 | 6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2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992.
富勒烯配合物η2-C60[Ru(NO)(PPh3)]2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1985年Kroto等[1]发现富勒烯至今, 其在化学、材料和物理等领域已有较多的研究[2~8]. 目前有关C60取代的金属小分子配合物(如羰基、亚硝酰基等)的研究方兴未艾. 而以NO为配体的亚硝酰基金属富勒烯配合物仅有数例[2,3], Green等[3]在研究以CO和NO为配体的金属富勒烯系列化合物的合成中, 认为C60不能与Ru(NO)2(PPh3)2发生反应. 本文利用Ru(NO)2(PPh3)2与C60反应首次合成出η2-C60[Ru(NO)(PPh3)]2配合物, 并对其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993.
以已知18种多溴二苯醚(polybrominated diphenyl ethers,PBDEs)芳香烃受体结合能力实验值为因变量,构建基于取代基参数的PBDEs芳香烃受体结合能力定量构效关系模型以补足PBDEs芳香烃受体结合能力值,借助全析因实验的分析方法研究不同取代位置对PBDEs芳香烃受体结合能力的主效应及二阶交互效应,并分别从总取代基数、两苯环取代相似性、同一苯环取代基分布性综合研究PBDEs取代特征对芳香烃受体结合能力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 PBDEs芳香烃受体结合能力受各取代位置主效应和二阶交互效应的显著影响,邻位取代基可显著降低PBDEs芳香烃受体结合能力,对位取代基则显著增强,间位取代基主效应较弱,主要通过与邻对位取代基间的二阶交互效应影响PBDEs芳香烃受体结合能力;总取代基数、两苯环取代相似性与PBDEs芳香烃受体结合能力无显著相关性,而同一苯环上取代基间分散性越大,同系物芳香烃受体结合能力越小. 相似文献
994.
静态顶空/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检测食品用塑料包装材料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残留量的适用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两种采样方法——静态顶空法(SHS)和顶空固相微萃取法(HS-SPME)-用于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检测食品用塑料包装材料中15种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残留量的适用性作了比较研究。SHS中选用的提取温度和时间依次为100℃和20 min。HS-SPME中用50/30μm DVB/CAR/PDMS萃取头,在室温萃取20min。结果表明:用HS-SPME采集挥发物时,测定结果的灵敏度远高于SHS,虽然采用两种方法所得测定值的RSD值相比较,SHS优于HSSPME,但考虑到食品用塑料包装材料中VOC′s的阈值很低,用HS-SPME与GC-MS相结合更适当。 相似文献
995.
996.
997.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TiO_2、TiZr和TiSn载体,浸渍锰制备了10%MnO_2的MnTi、MnTiZr和MnTiSn催化剂。采用BET、XRD、H_2-TPR、FT-IR和XPS等对样品进行表征,并对三种催化剂进行固定床脱汞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在100-300℃,MnTiZr和MnTiSn催化剂脱汞性能均优于MnTi催化剂,这归因于Sn和Zr的引入提升了催化剂比表面积和低温氧化还原性能增加了催化剂表面的酸性位点数量、高价态锰离子和O~*含量;在反应温度为150-300℃,MnTiSn催化剂脱汞效率均高于MnTiZr催化剂这是由于前者具有更好的氧化还原性能,表面具有更多含量的高价态锰离子、O~*含量和酸性位点数量;在Hg~0脱除过程中催化剂表面活性组分如高价态锰离子和O~*均消耗,参与了Hg~)氧化为Hg~(2+)的反应且MnTiSn催化剂表面活性组分的消耗量更多。 相似文献
998.
取原油样品120个,分别按照GB/T 11133-2015和GB/T 17040-2008中所述方法测定了上述原油样品中的水分和硫的含量。通过优化的近红外光谱(NIRS)条件采集了上述原油样品的NIR光谱图。采用杠杆值算法剔除4个异常样品。在建立水分含量分析模型时,采用的条件为:用Savitzky-Golay法对光谱进行滤波预处理,建模光谱区间为6 200~8 200cm-1,主成分数为6,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法(PLS)交叉验证建立分析模型。硫含量分析模型的建立条件为:采用二阶导数-Norris Derivative对光谱进行预处理,建模光谱区间为4 400~4 700cm-1,主成分数为6,用PLS交叉验证建立分析模型。水分和硫含量模型的预测值与测定值的相关性较好。水分模型的决定系数(R2c)为0.989 9,校正标准偏差(RMSEC)为0.084 2,说明其预测效果较好,可用于原油中水分含量的预测。硫含量模型的R2c为0.996 3,RESEC为0.069 6,说明此模型的预测效果也较好,可用原油中硫含量的预测。应用所建立的两个模型对10个未知原油样品中水分和硫含量进行了预测,并与其测定值比较,结果表明两者之间的相对偏差均小于10%。 相似文献
999.
在室温下能够自由流动的原油或燃料油样品,直接用注射器移取样品;在室温下不能自由流动的原油或燃料油样品,需将样品在密闭状态下放入水浴中加热至可以流动(温度不能超过40℃),或者剧烈搅拌后取样。采集的样品经Ⅱ类基础油稀释,用空气鼓泡萃取出样品中的硫化氢,空气流中的硫醇和硫醚被吸附剂吸附,采用电化学传感器法快速测定空气流中硫化氢的含量。硫化氢的线性范围在200.0mg·kg~(-1)以内,检出限(3s)为0.02mg·kg~(-1)。以空白原油样品为基体进行加标回收试验,所得回收率为98.9%~100%,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6)为0.30%~2.3%。 相似文献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