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137篇 |
免费 | 439篇 |
国内免费 | 430篇 |
专业分类
化学 | 541篇 |
晶体学 | 14篇 |
力学 | 136篇 |
综合类 | 23篇 |
数学 | 189篇 |
物理学 | 750篇 |
综合类 | 235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7篇 |
2023年 | 60篇 |
2022年 | 79篇 |
2021年 | 104篇 |
2020年 | 105篇 |
2019年 | 89篇 |
2018年 | 91篇 |
2017年 | 65篇 |
2016年 | 75篇 |
2015年 | 92篇 |
2014年 | 199篇 |
2013年 | 156篇 |
2012年 | 171篇 |
2011年 | 183篇 |
2010年 | 205篇 |
2009年 | 229篇 |
2008年 | 216篇 |
2007年 | 244篇 |
2006年 | 202篇 |
2005年 | 164篇 |
2004年 | 130篇 |
2003年 | 122篇 |
2002年 | 86篇 |
2001年 | 96篇 |
2000年 | 97篇 |
1999年 | 96篇 |
1998年 | 65篇 |
1997年 | 52篇 |
1996年 | 61篇 |
1995年 | 46篇 |
1994年 | 47篇 |
1993年 | 37篇 |
1992年 | 26篇 |
1991年 | 33篇 |
1990年 | 33篇 |
1989年 | 31篇 |
1988年 | 28篇 |
1987年 | 23篇 |
1986年 | 15篇 |
1985年 | 9篇 |
1984年 | 13篇 |
1983年 | 15篇 |
1982年 | 11篇 |
1981年 | 12篇 |
1980年 | 5篇 |
1979年 | 6篇 |
1962年 | 7篇 |
1959年 | 5篇 |
1957年 | 5篇 |
1956年 | 6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0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31.
132.
133.
三体系统轨道动力学问题是航天动力学领域中的经典问题, 具有丰富的理论与工程意义, 并将在人类由近地延伸到深空的航天活动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回顾并总结了三体系统轨道动力学相关研究进展, 并结合未来的深空探测的发展趋势, 展望了三体系统轨道动力学研究中的热点与挑战. 首先阐述了三体问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简要回顾了三体系统动力学模型的发展历程. 其次, 系统概述了三体系统平衡点附近的局部运动特性, 介绍了平衡点附近周期轨道解析与数值求解方法, 给出了拟周期运动的最新进展. 同时总结了共振轨道、循环轨道、自由返回轨道等三类三体系统全局周期运动的动力学特性与研究进展. 再次, 从不变流形理论和弱稳定边界理论两个方面综述了三体系统中低能量转移与捕获轨道设计的研究进展. 最后, 综述了三体系统轨道动力学在编队飞行、导航星座设计两方面的应用, 并展望了全月面覆盖轨道设计、三体系统下的小推力轨道优化和三体系统的三角平衡点开发利用中值得关注的轨道动力学与控制问题. 相似文献
134.
利用大涡模拟方法及一个考虑气核效应的欧拉$!-!$拉格朗日新空化模型, 对绕NACA0009水翼叶顶间隙泄漏涡(top-leakage vortex, TLV)及其空化流动开展了高精度的模拟, 结果显示数值模拟与实验吻合较好.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了不同间隙大小对TLV空化的演变行为及其发生前后TLV强度、气核分布以及切向速度分布等特征参数的变化规律, 分析了TLV空化对TLV演变行为及其特征参数的影响机制. 结果表明, 空化发生后, TLV的强度主要受片空化演变行为的影响, TLV空化对其自身强度的影响较小. 此外, 间隙越小, 片空化越不稳定, TLV的强度也会呈现相应的准周期性波动. 随着间隙的逐渐增大, 片空化强度逐渐减小, 其不稳定性也逐步减弱, TLV强度逐渐恢复至无空化时的水平, 其波动也会逐渐减小. 空化对涡心处气核分布会产生较为明显的影响, 其影响程度取决于空化发生后TLV在空间上的稳定性以及TLV空化的强度. 此外, 空化发生后, TLV半径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大, 且在空化区域外围形成``类刚体旋转'的切向速度分布特性, 其形成原因主要是空化生长引起的膨胀过程以及流动的黏性作用. 相似文献
135.
2013年4月15日,美国波士顿发生马拉松爆炸案,其两名嫌犯都来自俄罗斯车臣共和国地区。2013年5月22日凌晨,佛罗里达州奥兰多市一名车臣男子伊博拉金·托达谢夫在FBI探员问讯时突然发起攻击,被当场击毙。美国波士顿马拉松爆炸案给车臣人带来了负面影响,因畏惧欧盟国家加强边界管制,5月初一些车臣人移民波兰。 相似文献
136.
分子量(MW)是影响堆肥溶解性有机物(DOM)化学性质和环境行为等的重要因素,目前关于堆肥DOM的MW分布等认识仍不清晰.以蘑菇渣堆肥(MRC)和水稻秸秆堆肥(RSC)中DOM为研究对象,采用超滤分级技术对堆肥DOM中不同MW组分进行分级定量和化学表征,进而探究不同堆肥DOM中MW组分的分布和光谱特征.DOC结果显示,MRC和RSC中DOM均以>10 kDa的高分子量(HMW)组分组成为主,分别富集有80%和71%的DOC(溶解性有机碳),而中等分子量(5~10 kDa,MMW)和低分子量(<5 kDa,LMW)组分分别占总DOC的12%~15%和9%~15%,表明HMW是决定腐熟堆肥DOM的化学组成和分子结构的关键物质.光谱特征参数(如SUVA254、E2/E3和HIX)结果显示,不同MW的DOM的芳香化程度和腐殖化程度均呈现相同的趋势,即HMW>MMW>LMW;而BIX和FI值则呈现与之相反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堆肥DOM中HMW(高分子组分)组分富集了较多的芳香环等不饱和共轭结构,而MMW和LMW组分具有更高的自生源贡献.三维荧光-平行因子分析结果显示,堆肥DOM及其MW组分主要由3种类腐殖质(C1-C3)和1种类蛋白质(C4)构成.其中,MRC和RSC中的HMW组分均以长波类腐殖酸(C3)组成为主,其含量分别占HMW组分总荧光强度的34%和85%;而两类堆肥中MMW和LMW组分则以类富里酸(C1,41%~53%)和短波类腐殖酸(C2,25%~36%)组成为主.红外光谱(FTIR)结果表明,堆肥DOM中HMW组分含有更多的疏水性苯环结构,而MMW和LMW组分则具有较多的亲水性含氧官能团(如羰基、羧基等).研究结果促进了对堆肥DOM化学组成和分子结构的认识,为进一步评价堆肥腐熟和稳定化程度及其环境行为等提供了重要的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137.
三体问题中, 轨道的受力和运动规律非常复杂. 对于特定的任务, 如何选择轨道的初始解是一大难题.针对平面三体问题, 利 用近拱点庞加莱映射, 对平动点顺行轨道和逆行轨道的长期和短期演化性质进行分析.根据轨道的初始状态将其分为逃逸轨道和捕获轨道.对于逃逸轨道, 给出了同宿轨道和异宿轨道的设计方法, 并利用两级微分修正法消除了拼接点处的位置不连续问题.对于捕获轨道, 得到了几类典型的周期和准周期轨道.对逆行轨道的演化性质进行分析时发现, 逆行轨道通常为准周期轨道, 比顺行轨道更加稳定.利用近拱点庞加莱映射可以快速确定不同类型轨道对应的初始状态, 为特定任务需求下的轨道设计提供了一种快速而有效的选择方案. 相似文献
138.
为了研究高速柔性转子系统工作时发生共振的可能性、工作状态的安全性及改善柔性转子系统振动过大的优化方法,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针对支承方案为1-0-1的双盘柔性转子系统,通过参数化建模的方法,建立动力学模型并进行模态分析、谐响应分析以及加速情况下的瞬态响应分析,得到该柔性转子系统的固有频率、临界转速、振型以及跨一... 相似文献
139.
140.
针对多商品流的供应链网络均衡问题,考虑电子商务对供应链网络的影响,得到了制造商、零售商及需求市场的均衡条件,利用变分不等式形式把供应链网络均衡模型表述出来,得到了系统均衡的模型,利用拟牛顿法,得到了具多商品流的供应链网络均衡模型的求解方法。 用具体的数值算例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