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01篇
  免费   204篇
  国内免费   371篇
化学   641篇
晶体学   10篇
力学   91篇
综合类   310篇
数学   483篇
物理学   491篇
综合类   3050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84篇
  2022年   106篇
  2021年   89篇
  2020年   57篇
  2019年   109篇
  2018年   96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72篇
  2015年   96篇
  2014年   242篇
  2013年   186篇
  2012年   278篇
  2011年   327篇
  2010年   268篇
  2009年   252篇
  2008年   250篇
  2007年   218篇
  2006年   176篇
  2005年   176篇
  2004年   149篇
  2003年   146篇
  2002年   155篇
  2001年   104篇
  2000年   119篇
  1999年   83篇
  1998年   59篇
  1997年   65篇
  1996年   77篇
  1995年   65篇
  1994年   51篇
  1993年   34篇
  1992年   61篇
  1991年   45篇
  1990年   58篇
  1989年   51篇
  1988年   57篇
  1987年   45篇
  1986年   59篇
  1985年   43篇
  1984年   46篇
  1983年   38篇
  1982年   35篇
  1981年   24篇
  1980年   25篇
  1959年   23篇
  1958年   22篇
  1957年   34篇
  1955年   27篇
  1954年   2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应用煤岩相方法并结合化学和工艺性质分析对峰峰煤田煤进行了比较系统的鉴定.本煤田系属于石炭-二叠纪,煤的变质程度沿走向由南向北加深.煤层宏观岩相以暗色和暗色层状煤为主,其微观煤岩成分则大部为镜煤.显微镜研究表明,煤层呈现暗色系由于其中存在许多细小夹石层以及煤岩成分受矿物质浸染之故.同时观察到,角质类物质含量有沿走向逐渐减少的趋势,说明其含量的多少是变质变化的结果,而不决定于原始物料.峰峰煤田煤的可选性一般较差,这和煤岩成分被细条与粒状矿物浸染有关,并且也和煤层中夹石层的多寡相适应.根据煤的工艺性质,峰峰煤田煤一般皆属于好的炼焦煤.  相似文献   
172.
在小型连续液相加氢装置中进行了抚顺古城子煤低温焦油残油馏分(>325℃)的一次加氢和循环加氢.加氢的物料平衡及各族氮化合物的氮分布结果指出:经加氢后,能被10% H_2SO_4抽出的强硷性分增加到原来的213—227%;其中沸点325°以下的占126—127%,并且主要为喹啉和异喹啉系衍生物(192—325°馏分占<325°的90—90.5%).生成油<325°馏分的强硷性氮中有42—46%能被乙酰化.因此,强硷性分的生成可以解释为高分子氮化合物分子结构的破坏简化和含氮杂环的环破裂成胺类.硷性分的还原成氨较非硷性分难,但前者较易裂解.  相似文献   
173.
對正庚烷在鉑重整條件下的各種反應進行了考察。詳細分析了反應產品,並根據產品分析結果,提出了可能進行的一些反應的图式,考察了反應變數如温度、壓力、空速、催化劑使用時間等對於加氫裂化、異構化及總轉化程度的影響。並求得在溫度455—515°、壓力20—40大氣壓、空速2.0—6.0(體積/體積/小時)等試驗條件範圍內,催化劑使用初期與晚期的加氫裂化及總轉化反應的速率常數,動力學方程式及视活化能,加氫裂化反應服從一次反應式。正庚烷的總轉化服從反應產品有阻抑作用的一次反應式。並提出正庚烷的加氫裂化可能經過異構化階段的假設。  相似文献   
174.
通过Stille反应合成了3',4'-亚乙基二氧-2,2':5',2"-三噻吩(TET),并以其作为单体,采用化学氧化原位聚合方法在碳纳米管(CNT)的表面包覆新型聚(3',4'-亚乙基二氧.2,2':5',2"-三噻吩)(FTET),制备了PTET-CNT纳米复合材料.通过TEM、SEM和IR对其进行了表征,并利用循环伏安、交流阻抗、恒电流充放电等电化学测试方法,比较研究了复合材料以及碳纳米管在0.1 mol/L四乙基四氟硼酸铵(Et_4NPF_4)的乙腈溶液中的电化学行为.实验结果表明,在电流密度为3 mA/cm~2时,PTET-CNT复合材料的比电容为86 F/g,比原碳纳米管比电容20 F/g提高了3.3倍.基于这种复合材料的电容器的能量密度达到2.02 Wh/kg.  相似文献   
175.
Nano-sized HfO2, C and C/HfO2 powders obtained through hydrothermal process have been investigated by XRD, TEM and FTIR, and Different precursors, namely Hafnium(Ⅱ) oleate and Hafnium(Ⅱ) hydroxide derived from homogeneous precipitation method, have been chosen for the synthesis of nanometric HfO2 via hydrothermal proces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using the former material as the precursor under identically hydrothermal process can yield finer HfO2 nanoparticles, compared to using the latter. Nano-sized Carbon of about 100 nm with square morphology and narrow size distribution can be obtained through hydrothermal reaction of sucrose solution at 200 ℃ for 6 h. The addition of as-synthesised Carbon nanoparticles into the hydrothermal process of HfO2 powder can produce C/HfO2 composite powders with core-shell structure.  相似文献   
176.
谢文菁  傅英懿  马红  张沫  范楼珍 《化学学报》2012,70(20):2169-2172
利用电化学方法在碱性条件下电解石墨棒, 通过常温下水合肼还原, 得到5~10 nm的荧光石墨烯量子点(Graphene Quantum Dots, GQDs). 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原子力显微镜(AFM)对所制备的GQDs进行形貌表征, GQDs的粒子大小均一, 为单层石墨烯. 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荧光光谱(PL)、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X 射线衍射光谱(XRD)对所制备的GQDs进行性质测定, 发现GQDs可以发出黄色荧光, 量子产率为14%, 毒性低、具有良好的水溶性、荧光稳定性和生物兼容性, 可顺利进入细胞, 在肿瘤细胞的成像研究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7.
采用一种简单的溶剂热法成功的合成了花朵状的钴磁性粉体。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对样品进行物相与形貌的表征。结果表明样品为六排堆积(hcp)和面心立方结构(fcc)混合结构的钴单质,形貌为由很多个厚度约为50~150 nm的菱形花瓣构成的花朵状结构,每个花朵的尺寸约为2μm左右。采用振动样品磁强计(VSM)测试了样品的磁性能,测试表明样品在室温下表现出铁磁性,饱和磁化强度(Ms)为140 emu.g-1,剩磁(Mr)为9.4 emu.g-1,矫顽力(Hc)为280 Oe。  相似文献   
178.
在三乙胺的催化下,以1-苯基-3-异丙基吡唑-5-酮、芳香甲醛和丙二腈三组分为原料,经一锅法合成了一系列6-氨基-4-芳基-3-异丙基-1-苯基-4H-吡喃[2,3-c]吡唑-5-腈类化合物4a~4j.与常规合成法相比,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及产率较高等优点.产物的结构通过IR,1H NMR和质谱进行了确定.  相似文献   
179.
探讨提取玉米粕蛋白质的最佳工艺条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取料液比(g·mL-1)、温度、NaoH浓度为响应因子,玉米粕蛋白质的提取率为响应值,实施3因素3水平的响应面分析,建立数学模型,得出最佳工艺条件。试验结果表明,玉米粕蛋白质的最佳提取条件为:料液比1:6.89(g·mL-1)、温度44.92℃、NaoH浓度0.078mol·L-1,在此工艺条件下玉米粕蛋白质的提取率可达到40.57%。  相似文献   
180.
采用循环伏安法(Cyclic Voltammetry,CV)在碱性条件下电解石墨棒,得到水溶性的荧光碳量子点. 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拉曼光谱(Raman spectrum)、原子力显微镜(AFM)对所制备的碳量子点进行形貌及结构表征,发现该碳量子点由1~4层石墨烯片层堆积形成,粒径在19 nm左右,厚度在1 nm左右. 通过荧光光谱(PL)、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所制备的碳量子点进行性质测定,发现该碳量子点在400和525 nm处有两个荧光发射峰,且通过控制扫描周数可以调节两个发射峰的相对强度,从而调控碳量子点的荧光颜色:随着扫描周数的增加,400 nm处发射峰的相对强度逐渐减小,而525 nm处发射峰的相对强度逐渐增大,两个荧光发射峰分别与碳量子点的π-π共轭体系和含氧官能团的n-π共轭体系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