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1篇
化学   6篇
力学   1篇
物理学   89篇
综合类   16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针对强度调制/直接探测(IM/DD)系统,采用一种改进型光分路器结合数字信号处理(DSP)算法,实现了一种简单有效的偏振解复用方法。仿真结果表明,在2×40Gb/s的偏振复用强度调制/直接探测(PDM-IM/DD)系统中,该方法能够较好地分离两路偏振复用信号,并且算法收敛迅速,与传统IM/DD系统相比,误码率为10-4时对应的功率灵敏度仅为-2.3dBm。  相似文献   
92.
报道了一个基于TTF-吡啶的铜盐配合物1的合成、单晶结构和电化学性质。化合物1的化学结构式为Cu(dipic)·EDO-TTF-4-py[dipic=吡啶-2,6-二甲酸;EDO-TTF-4-py=ethylene dioxotetrathiafulvalenepyridine(L1)]。在化合物1中,L1配体通过吡啶N原子直接与Cu(dipic)中铜原子配位形成配合物。晶体结构中配体L1和Cu(dipic)分列成柱。研究了化合物1的光谱和电化学性质,结果表明,化合物1和配体L1的氧化电位有很大的区别,说明在化合物1中,配体L1和金属铜离子有较强的相互作用;此外,在紫外可见光谱中,化合物1的ICT的吸收峰相对于L1发生红移且强度增强,该结果得到了理论计算的证实。  相似文献   
93.
潘炜  李星  王志强  肖勋文  周国权 《化学通报》2014,77(11):1088-1092
报道了一个基于TTF-吡啶的铜盐配合物1的合成、单晶结构和电化学性质。化合物1的化学结构式为Cu(dipic)·EDO-TTF-4-py[dipic=吡啶-2,6-二甲酸;EDO-TTF-4-py=ethylene dioxotetrathiafulvalenepyridine(L1)]。在化合物1中,L1配体通过吡啶N原子直接与Cu(dipic)中铜原子配位形成配合物。晶体结构中配体L1和Cu(dipic)分列成柱。研究了化合物1的光谱和电化学性质,结果表明,化合物1和配体L1的氧化电位有很大的区别,说明在化合物1中,配体L1和金属铜离子有较强的相互作用;此外,在紫外可见光谱中,化合物1的ICT的吸收峰相对于L1发生红移且强度增强,该结果得到了理论计算的证实。  相似文献   
94.
Changjian Xie 《中国物理 B》2021,30(12):120703-120703
A 32-channel 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er with 100 GHz spacing is designed and fabricated by interleaving two silicon arrayed waveguide gratings (AWGs). It has a parallel structure consisting of two silicon 16-channel AWGs with 200 GHz spacing and a Mach-Zehnder interferometer (MZI) with 200 GHz free spectral range. The 16 channels of one silicon AWG are interleaved with those of the other AWG in spectrum, but with an identical spacing of 200 GHz. For the composed 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er, the experiment results reveal 32 wavelength channels in C-band, a wavelength spacing of 100 GHz, and a channel crosstalk lower than -15 dB.  相似文献   
95.
刘莹莹  潘炜  江宁  项水英  林煜东 《物理学报》2013,62(2):24208-024208
通过在互耦合外腔半导体激光器之间增加中继激光器,建立了一种链式互耦合半导体激光器混沌同步系统模型.理论分析了系统的实时混沌同步条件,数值研究了注入电流、互耦合条件、反馈条件等对系统实时混沌同步品质的影响,揭示了同步质量在反馈强度和互耦合强度二维参数空间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注入电流较大时,满足互耦合强度和反馈强度相同,互耦合延时和反馈延时相等,系统中所有激光器之间可同时实现稳定高品质实时混沌同步;中心激光器和边激光器之间的稳定实时混沌同步分布在在互耦合强度和反馈强度较小的区域以及互耦合强度和反馈强度相近的区域;边激光器之间由于同时接收到中心激光器实施的相同注入,能够较容易的实现稳定高品质的实时混沌同步.该系统可进一步扩展成为实现远距离的双向实时混沌同步或阵列激光器系统的实时混沌同步.  相似文献   
96.
王刚  罗斌  潘炜  熊杰 《中国物理快报》2005,22(10):2561-2564
Based on the transfer matrix method, we present a new one-dimensional steady-state model of vertical-cavity semiconductor optical amplifiers (VCSOAs), in which the longitudinal carrier concentration distribution in the active region and the discontinuity of the refractive index inside the cavity is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The model is theoretically proven to be a reliable one for describing the standing wave effect in a periodic gain structure. By using this model, some optical amplific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VCSOAs are investigated.  相似文献   
97.
刘莹莹  潘炜  江宁  项水英 《光子学报》2012,41(9):1023-1027
针对双延时和三延时互耦合半导体激光器系统,研究了互耦合延时和互耦合强度对实时混沌同步质量的影响,提出了双延时互耦合系统中可将其中一个互耦合延时看作反馈延时的思想,揭示了多延时互耦合半导体激光器系统实时混沌同步条件和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多延时互耦合系统中,某两条双向链路的互耦合延时比值为2,是实现高品质实时混沌同步的基本条件;增大互耦合强度,可以改善实时混沌同步品质,且在较低的等效耦合强度条件下,双延时互耦合系统较三延时互耦合系统更易于实现良好的实时混沌同步.  相似文献   
98.
电子在量子理论发展中的地位———纪念电子发现百周年张晓霞潘炜(青海师专西宁810007)1897年,英国物理学家JJThomson对于电子的发现,被认为是世纪之交开辟物理学新纪元的三大发现之一。电子的发现,否定了原子不可分的传统观念,把人类的视野...  相似文献   
99.
本文触及了当今新的物质统一图象、超对称的大统一理论。描述了不同自旋之间的对称性,超对称伙伴粒子和该领域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100.
潘炜  张晓霞  罗斌  陈建国 《光学技术》2001,27(4):291-293
考虑到端面反射率与波长有关 ,且带宽有限的实验事实 ,以及增益谱随载流子密度变化的因素 ,着重分析了激光二极管 (L D)镀膜端面反射率带宽、极小波长位置参量对光栅外腔激光器 (ECL D)调谐范围的影响。分析表明 ,除了 L D镀膜端面剩余反射率值、外腔反馈效率等因素之外 ,增大反射率带宽、精确控制极小波长位置是进一步挖掘 ECL D调谐范围的有效措施。增大反射率带宽 ,可更有效地提高参考载流子密度 ,延伸长波长端调谐区域 ,抑制 F- P腔影响。在确定的条件下 ,优化后的极小波长位置对应于调谐范围的极大值。理论分析结果较好地解释了实验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