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72篇
  免费   216篇
  国内免费   284篇
化学   386篇
晶体学   25篇
力学   51篇
综合类   27篇
数学   73篇
物理学   338篇
综合类   1472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51篇
  2018年   49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62篇
  2014年   103篇
  2013年   90篇
  2012年   115篇
  2011年   105篇
  2010年   119篇
  2009年   160篇
  2008年   121篇
  2007年   162篇
  2006年   108篇
  2005年   90篇
  2004年   90篇
  2003年   88篇
  2002年   67篇
  2001年   61篇
  2000年   80篇
  1999年   59篇
  1998年   45篇
  1997年   45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51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33篇
  1992年   30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对近期发展的固体圆二色(CD)光谱测试方法进行了概述、评价和比较, 着重探讨了“浓度效应”的存在使固体CD光谱失真的原因. 通过对本课题组和其他作者已报道的四种化合物的固体CD谱再测试的反思, 强调了依手性化合物的手性光谱学性质不同, 根据浓度梯度实验选择其合适测试浓度的必要性. 对固有手性的阻转异构化合物(S)-1,1'-联二萘酚(S-BINOL)进行了成膜法固体CD谱浓度梯度测试, 发现所得固体薄膜CD谱中也存在着“浓度效应”  相似文献   
92.
竹黄多糖的化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竹黄是高等真菌,腐生于箣竹上.子实体经分离后按常规发酵,再分离、纯化得到竹黄多糖SB1及SB2两个组分.物理化学性质测定证明分别为单一的均匀组分.经定性及定量气相层析分析表明SB1含D-葡萄糖、D-半乳糖和L-阿拉伯糖,摩尔比为0.37:1:0.07;SB2含D-葡萄糖、D-半乳糖、D-甘露糖和L-阿拉伯糖,摩尔比为0.25:1:0.47:0.12.经甲基化、过碘酸盐氧化、Smith降解和逐步水解等证明SB1的重复结构中含8种类型的单糖连接方式,非还原末端基团为葡萄糖、半乳糖和阿拉伯糖,主要键的连接方式为1,3-和1,3,6-葡萄糖及1,4-,1,6-和1,3,6-半乳糖.SB2的重复结构中含7种类型的单糖连接方式,非还原末端基团为葡萄糖和阿拉伯糖,主要单糖的连接方式为1,2-和1,3,6-甘露糖及1,4-,1,6-和1,3,6-半乳糖.上述多糖为一种新的杂多糖.  相似文献   
93.
强流脉冲电子束应力诱发的微观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强流脉冲电子束装置在各种工艺条件下对奥氏体不锈钢、单晶铝及多晶铝等面心立方金属进行辐照处理.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等详细分析了辐照样品的变形组织与结构.通过分析,在一定程度上建立起强流脉冲电子束诱发的应力特征与变形结构之间的关系,并对目前现有的几种应力波数值模拟结果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强流脉冲电子束能够在材料内部诱发102—103MPa的应力,其传播方式与材料的 晶体结构关系密切.这一应力是导致材料深层性能与微观组织结构发生变化的根源所在. 关键词: 强流脉冲电子束 应力 微观结构 变形  相似文献   
94.
覃业宏  唐超  张春小  孟利军  钟建新 《物理学报》2015,64(1):16804-016804
本文利用分子动力学的方法和模拟退火技术从原子尺度分析研究了Si (100), Si (111)和Si (211)表面单原子层石墨烯的褶皱形貌及其演化特点. 研究表明, 分别置于Si晶体的三种不同原子表面的石墨烯都展现出原子尺度的褶皱形貌. 石墨烯与Si晶体表面原子的晶格失配是引起石墨烯褶皱的主要原因. 研究发现, Si晶体表面石墨烯的褶皱形貌强烈的依赖于退火温度. 石墨烯的褶皱形貌还将直接影响其在Si晶体表面的吸附稳定性. 这些研究结果有助于人们认识基于Si晶体衬底的石墨烯的结构形貌及其稳定性, 为石墨烯的进一步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5.
遵循“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育教学理念,借助信息化教学工具,合理有效地设计好每一个教学环节.采用演示、体验、探究、问题导向和分组讨论等教学手段和方法,让学生在课堂中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实现“学生做中学、教师做中教”,大大提升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96.
近年来,电子回旋共振加热和驱动在许多装置上得到应用,例如:Tore Supra。JT-60U和Heliotron J,与其它加热和驱动方法相比,它具有以下优点。电子回旋波能以能量集中的高斯模式注入,产生高度集中的功率沉积,能进行理想的MHD不稳定性控制。  相似文献   
97.
为了在HL-2A装置上开展电子回旋共振加热实验研究,我院从俄罗斯GYCOM公司引进了两套4mm回旋管。它们均配有一个超导磁体系统,提供回旋管所需的磁场位形。回旋管中的磁场不仅仅起聚焦作用,更重要的是形成回旋电子束必不可少的,其作用为:(1)电子要产生回旋运动必须要有磁场;(2)回旋电子束要获得足够强的横向能量必须有足够强的绝热压缩量。通过调试测量了磁体磁场分布,确定了磁体工作电流及回旋管工作频率。  相似文献   
98.
刘敏  孟建新 《光谱实验室》2005,22(5):1067-1069
研究了3,5-二乙酰基-1,4-二氢吡啶的热致变色过程中吸收光谱的变化,考察了溶剂、酸碱性、加热时间和温度等因素对热致变色现象的影响,并简要讨论了可能的变色机理。  相似文献   
99.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Al18B4O33∶Cr3+荧光粉,使用X射线粉末衍射仪和FSEM对样品的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采用荧光分光光度计及紫外分光光度计研究了样品的发光性质及光吸收性质。结果表明,在紫外光或530~630 nm可见光激发下,样品能够发射出660~720 nm的红光,两个发射峰分别位于683 nm和694 nm,其最佳激发波长为590 nm。当原料中Al和B的量比为3.5时,样品的发光最强。初步分析了H3BO3的加入对样品发光影响的机理。样品的最佳煅烧温度为1 150℃。随着Cr3+掺杂浓度的升高,样品发光增强,但发光效率降低。样品的漫反射光谱表明,样品对绿光、黄橙光及紫外光有较强的吸收,是一种潜在的优良农用转光剂材料。  相似文献   
100.
辐射阻尼引起二维核磁共振NOESY谱中的伪信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郭建新  毛希安 《物理学报》1996,45(11):1793-1799
讨论水溶液样品NOESY谱ω1维上出现的谐波,用辐射阻尼线形理论对实验进行了分析,证明了这些谐波是由辐射阻尼造成的伪信号.同时分析了这种伪信号在不同混合时间时的线形特征,与实验结果符合相当好,给出了实验上消除这种伪信号的方法 关键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