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324篇 |
免费 | 179篇 |
国内免费 | 413篇 |
专业分类
化学 | 565篇 |
晶体学 | 13篇 |
力学 | 64篇 |
综合类 | 17篇 |
数学 | 75篇 |
物理学 | 414篇 |
综合类 | 176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5篇 |
2023年 | 46篇 |
2022年 | 59篇 |
2021年 | 73篇 |
2020年 | 48篇 |
2019年 | 68篇 |
2018年 | 48篇 |
2017年 | 44篇 |
2016年 | 60篇 |
2015年 | 59篇 |
2014年 | 129篇 |
2013年 | 96篇 |
2012年 | 106篇 |
2011年 | 113篇 |
2010年 | 135篇 |
2009年 | 142篇 |
2008年 | 128篇 |
2007年 | 144篇 |
2006年 | 130篇 |
2005年 | 131篇 |
2004年 | 118篇 |
2003年 | 105篇 |
2002年 | 107篇 |
2001年 | 96篇 |
2000年 | 70篇 |
1999年 | 69篇 |
1998年 | 65篇 |
1997年 | 60篇 |
1996年 | 68篇 |
1995年 | 53篇 |
1994年 | 46篇 |
1993年 | 43篇 |
1992年 | 31篇 |
1991年 | 38篇 |
1990年 | 34篇 |
1989年 | 38篇 |
1988年 | 19篇 |
1987年 | 10篇 |
1986年 | 8篇 |
1985年 | 13篇 |
1984年 | 9篇 |
1983年 | 5篇 |
1982年 | 6篇 |
1981年 | 3篇 |
1980年 | 6篇 |
1978年 | 2篇 |
1963年 | 7篇 |
1958年 | 1篇 |
1957年 | 1篇 |
1956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9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112.
NiO/SiO2气凝胶催化剂性能研究
Ⅱ. 顺酐合成丁二酸酐和γ-丁内酯的工艺条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溶胶-凝胶法制备的NiO-SiO2催化剂上温度,压力,反应时间,催化剂用量等工艺条件对顺酐液相选择加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镍含量为30%的NiO/SiO2气凝胶催化剂在适当的反应条件下顺酐液相加氢可高选择性地获得丁二酸酐和γ-丁内酯.当反应温度453K,氢压5.0MPa,反应时间8h,顺酐转化率100%,γ-丁内酯的选择性78.57%;生成丁二酸酐的条件因有或无溶剂而异,有溶剂存在时,反应温度398K,氢压2.0MPa;无溶剂在423K,氢压1.0MPa,顺酐转化率和丁二酸酐的选择性达99.5%以上. 相似文献
113.
马家塔煤及其显微组分的加氢液化特征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用Fe2O3作催化剂,硫黄为助催化剂,脱晶蒽油为循环溶剂,在反应温度为450度,初始氢压为10MPa,反应时间为60min的实验条件下,在微型高压釜内对马家塔原料煤及其显微组分的加氢液化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镜质组的液化反应性高于惰质组,在原料煤,镜质组和惰质组这三种实验原料中,原料煤的液化反应性是最高的,对总转化率和油收率而言,原料煤>镜质组>惰质组,对沥青烯产率而言,原料煤>惰质组>镜质组,水产率则是镜质组>原料煤>惰质组,气产率为惰质组>镜质组>原料煤,原料煤,镜质组和惰质组在加氢液化过程中所产生的气体在组成上也是有所差异的,各显微组分在加氢液化过程中可能存在着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14.
聚硅氧烷类固定液具有耐高温、极性范围宽和选择性好的特点,因而在气相色谱分析中被广泛应用。在非极性聚硅氧烷固定液和极性固定液聚乙二醇交联柱研究基础上对具有较强极性的甲基β-氰乙基(25%)乙烯基(1%)聚硅氧烷在~(60)Co γ射线辐射条件下的交联进行了研究,获得柱子的交联度达 相似文献
115.
116.
117.
118.
在亲核试剂(ED)如吡啶(Py)、N,N-二甲基乙酰胺(DMA)或三乙胺(TEA)存在下,由引发剂H2O和共引发剂TiCl4组成引发体系,在二氯甲烷/正己烷混合溶剂中进行异丁烯(IB)正离子聚合,考察了溶剂极性、聚合温度及异丁烯浓度对聚合反应转化率、产物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聚合体系溶剂极性增大,聚合速率加快,相近转化率时聚合产物的分子量分布变窄.随着聚合温度降低,聚合速率明显提高,聚合物的分子量增加,活化能为负值,活性链端发生链转移或链终止等副反应的几率减小,当聚合温度为-60℃时,可以抑制活性链端的β-H脱除反应和链转移副反应,并得到大分子链末端全部为叔氯基团的聚异丁烯(PIB).当[IB]0≤2.5mol/L时,随[IB]0增加,聚合转化率有所增加,聚合产物的GPC谱图均为单峰分布,分子量增大,而分子量分布基本保持不变,对于加入Py的聚合体系,分子量分布指数在1.33~1.45范围内,对于加入TEA的聚合体系,分子量分布指数在1.47~1.60范围内,并求出在加入Py和TEA的聚合体系中活性链向单体的链转移常数CM分别为5.5×10-4和6.6×10-4. 相似文献
119.
120.
全息波导显示系统中输出光栅的衍射效率、位置和长度对整个显示系统的光强输出均匀性及能量利用率有重要的影响.通常输出光强均匀性由输出光栅的衍射效率决定,能量利用率受多重光栅的位置和长度影响.本文以中心视场光束的输出光强均匀为目的,对相应输出光栅衍射效率的位置分布进行优化与曲线拟合,得到输出光栅衍射效率随输出位置连续递增的分布曲线,并应用到所有视场光束.计算结果表明,相比于传统阶梯状衍射效率分布输出光栅,全息波导显示系统中采用具有连续衍射效率分布输出光栅时的光强输出均匀性得到明显提升.针对部分衍射光束未能进入出瞳的现象,提出错位优化法,按照出瞳大小和使用距离优化各重输出光栅的位置和尺寸,减小了光栅的无效衍射区域,提高了出瞳范围内的能量利用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