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9篇
化学   8篇
综合类   1篇
数学   10篇
物理学   1篇
综合类   36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得到了M 族分布的若干性质,讨论了M 族与D族的联系;得到了S族分布的一个性质.  相似文献   
22.
 热泵技术自20世纪90年代引进国内以来,得到了快速发展。20多年来,全国利用各类热泵技术(地源,地下水源,其他各种热源,如地表水、海水以及中/污水等)进行的供暖-制冷-生活用热水的所谓“三联供”已在各地推广、应用,并得到建设部门和广大用户的认可。特别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热泵技术的应用更使这一技术声名鹊起。截至2012年底,全国利用热泵技术供暖的总建筑面积已达到2.1亿m2,取得了很好的效果。2013年1月,国家能源局等4部委公布的“关于促进地热能开发利用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要“积极推广浅层地热能的开发利用”。并规定:“到2015年,全国地热供暖面积要达到5亿m2”,其中采用热泵技术的供暖面积将大幅度增加。这是一项新的挑战和一次重要机遇。  相似文献   
23.
 自从上世纪70年代初李四光教授提出开发地热能源,向地球要热的号召以来,中国地热能的开发利用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主要表现在:1) 中低温地热直接利用始终走在世界前列,连续二十多年总量排名全球第一;2) 浅层地热能的开发利用已取得相当大的成效,截至2011年底,中国城乡利用地源热泵进行的供暖、制冷、生活用热水的“三联供”建筑面积已超过1.4亿平方米;3)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温泉洗浴、疗养已成为多数人的诉求,全国已命名的“温泉之乡”、“温泉城”等已达数十个。  相似文献   
24.
胶体颗粒在聚电解质多层膜表面的可控组装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原子力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了磺化聚苯乙烯胶体颗粒在由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和聚苯乙烯磺酸钠层状自组装而成的多层膜表面的组装.该组装受表面性质影响,通过对多层膜的最外层的组装条件或利用盐溶液对多层膜进行后处理可以控制胶体颗粒在膜表面的组装密度.  相似文献   
25.
Some equivalent conditions on the classes of lighted-tailed and heavily heavy-tailed and lightly heavy-tailed d. f. s are introduced. The limit behavior of and are discussed. Some properties of the subclass D K c and subclass D K c are obtained. 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10271087).  相似文献   
26.
同位素水文学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综述了国内外同位素水文学研究的主要成果,认为同位素示踪方法在解决某些水文、水资源及环境地质问题方面优势比较明显,并且有助于从宏观和微观上阐明水循环过程中各相关要素的变化情况,揭示某些水文基本现象的内在规律;指出了同位素水文学研究当前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一些重点课题,并对同位素技术或方法在水文学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7.
 所谓“地球充电/热宝”(earth charger),是指以地球介质为载体的“地热+”多能互补储/供能系统。该系统可将各种形式的能量储存于地下并按需求取出加以利用,是地热开发利用的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28.
中国东部大陆地区岩石圈热结构特征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根据最新汇编的热流数据,对我国东部大陆地区岩石圈热结构进行了研究,编制出我国东部大陆地区大地热流图、中国东部大陆莫霍面温度图以及中国东部大陆"热”岩石圈厚度图.在此基础上,对我国东部岩石圈划分出5个\\"热-构造区”:华南、扬子、华北、西伯利亚和松辽.自南向北,它们冷、热相间,并具有各自独特的岩石圈热结构特征.从整体上来讲,我国东部地区热流变化范围大,在30~140mW/m2之间,均值为(61.9±14.8)mW/m2.莫霍面温度多在500~850℃之间,"热”岩石圈厚度多在60~100km左右,岩石圈热结构总体上属于"冷壳热幔”型.中国东部大陆地区岩石圈热结构特征明显受中、新生代不同的深部地球动力学过程所控制.  相似文献   
29.
 “一带一路”是“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目前已成为中国综合性发展战略。中东、中亚各国虽然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传统化石能源十分丰富,但污染严重,加剧环境恶化,急需大力开发包括地热能在内的各种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相似文献   
30.
对Φα-极值吸引场(α>0)的随机样本及非随机样本的次序统计量的精致渐近性进行了讨论,得到非随机样本的次序统计量的精致渐近性的结果是随机样本的结果当λ=1时的特况,特别地当p=r时两者的结果是完全一致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