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9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51篇
化学   56篇
晶体学   4篇
力学   7篇
综合类   11篇
数学   75篇
物理学   72篇
综合类   37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4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6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2篇
  1976年   2篇
  1964年   2篇
  1963年   2篇
  1957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 毫秒
591.
微课程作为新生事物,已经受到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在阐述微课程内涵的基础上,结合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改革的实际,分析微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微课程教学模式的设计思路,以期为大学英语微课程教学改革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592.
提出了一种复合的多源序列图像融合方法。对从序列图像中提取的两帧配准的源图像进行小波多尺度积分解,首先采用改进的小波多尺度积方法定位其模极大值点。然后采用基于区域的方法获得融合的小波系数,对于低频分量,通过比较两幅子图像块的空间频率和对比度来确定其质量,以此得到融合图像的低频分量。对于高频分量中的模极大值点,通过绝对值选大来获得该点的融合小波系数;对于高频分量中的非极大值点,通过比较两幅子图像对应块的均匀度测度,而后获得融合图像的高频细节分量。通过反变换重建可以获得最佳的融合图像,同时增强了图像中目标的边缘信息。结合多聚焦图像序列、缸外图像序列.缸外和可见光图像序列的融合实验,表明所提算法的优越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593.
基于线阵CCD空间滤波效应的航空相机像移速度测量方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基于空间滤波测速原理,提出了利用线阵CCD空间滤波效应进行航空相机像移速度测量的新方法。对线阵CCD输出图像进行隔行采样,模拟了多狭缝的空间滤波特性,实现了对航空相机像移速度的光学非接触测量。通过研究空间滤波器的功率谱密度函数,对影响线阵CCD空间滤波特性的关键因素进行了特性分析,并在实验上验证了利用线阵CCD推扫图像模拟多狭缝空间滤波器测量像移速度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对于5~53.2 mm/s范围内的像移速度,测量误差导致的像移量误差不大于1/3 pixel,能够满足航空相机像移补偿精度的要求。  相似文献   
594.
白芷叶中分泌道显微和超微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白芷叶中分泌道的显微和超微结构进行了研究。白芷叶中分泌道是由一层上皮细胞围绕一圆形腔道而成,分布于叶片、叶鞘和叶柄的薄壁组织及较大叶脉或维管组织的次生韧皮部中,分泌道的发生方式为裂生型,其腔隙的扩大主要依靠上皮细胞本身的分裂生长以及周围细胞插入到上皮细胞之间。电镜观察结果表明分泌道原始细胞之间裂开形成腔隙可能与高尔基体分泌果胶酶进入到相邻细胞壁间而导致中层溶解有关,成熟分泌道上皮细胞中含有丰富的质体和内质网,其中大多数质体被内质网鞘所围绕,分泌道发育过程中上皮细胞超微结构最显著变化是质体、内质网和嗜锇滴数量的改变,它们随着分泌道的成熟而增加,随着分泌道的衰老而减少,嗜锇物质主要由质体、鞘内质网和细胞质内质网合成,而线粒体、液泡和细胞质也可参与分泌物的合成和运输过程  相似文献   
595.
贵州绥阳双河溶洞系统发育机理与演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在白云岩地层条件下,双河溶洞形成如此庞大的洞穴系统(已探明238.48km)的原因。【方法】根据双河洞的空间展布特征,分析区内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和白云岩去白云化条件对双河洞形成的影响;同时,以水文系统为基础,探讨双河洞演化过程。【结果】1)双河溶洞发育区上覆有厚度不大的白云岩或白云质灰岩,这为含膏层的白云岩去白云化达到适应的温度和压力提供了条件,从而改变白云岩的溶解效果,加速Mg离子优先溶出,大大提高了含膏白云岩溶解成洞率;2)石膏(硬石膏)水解体积扩大,有助于围岩崩塌,洞道扩大;3)区内平缓的岩层和极其发育并组成X状的北东、北西向节理,是双河洞顺层发育及呈北东和东南向展布的前提和基础;4)特殊的地形条件有利于地下水沿着X节理溶蚀,是双河洞向北东和北西两方向延伸的动力条件;5)在新构造运动影响下,双河洞穴系统在形成演化过程中经历了3个发育时期,形成了两层旱洞和现在地下河洞穴的纵向展布格局。【结论】区内出露地层的展布关系为白云岩去白云化创造了有利条件,加上岩层中含有水解体积扩大的石膏层,有利于溶洞的形成和扩大;单斜构造、顺向节理发育为地下水运用提供天然通道,而地形条件为地下水运用提供动力基础;新构造运动是双河洞向纵深发育的直接动力。  相似文献   
596.
阐明面神经损伤与修复的病理生理机制,最大程度地恢复面神经功能并减少联带等后遗症的发生,目前仍然是学者们关注的问题。面神经损伤后,局部给予胰岛素治疗促进面神经修复的机制涉及哪些途径?能否最大限度地恢复面神经的功能?本文在前期实验研究的基础上,复习文献资料,从理论上对胰岛素促进损伤面神经恢复的机制进行分析,为后续面神经损伤修复的实验和临床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97.
生态系统营养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是生态系统重要功能之一,正确认识不同恢复模式生态系统营养物质的积累和分配对生态恢复、项目实施与评估具有重要作用.对科尔沁沙地4种恢复方式下的生态系统营养元素积累与分配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种树种各器官N、P、K含量排序整体上为叶枝根干,N、K的积累排序为北京杨榆树樟子松,P的积累为樟子松北京杨榆树;不同恢复方式草本层地上部分N、P、K的积累均高于地下部分的积累;不同恢复方式乔木层N、P、K积累为0.233~0.292,0.074~0.098 t/hm~2和0.244~0.379 t/hm~2,草本层为0.023~0.049,0.003~0.008 t/hm~2和0.024~0.048 t/hm~2,凋落物层为0.006~0.008,0.001~0.002 t/hm~2和0.001~0.004 t/hm~2,土壤层为2.489~25.682,0.786~2.438 t/hm~2和44.749~98.465 t/hm~2;土壤层N、P、K的积累占总积累量的比例最大,分别为97.54%~98.81%,94.52%~99.49%和99.54%~99.94%,其次是乔木层,草本层,凋落物层最小;4种恢复方式下生态系统N、P、K营养元素的积累排序均为榆树疏林草地樟子松疏林草地防护林围草地撂荒草地.研究结果表明:科尔沁沙地东南缘营造防护林和稀疏植树显著恢复了沙地植被,对生态系统N、P、K的积累与分配有显著影响,是较适合于科尔沁东南缘降水不足和土壤有效营养元素缺乏的植被恢复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