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3篇
  免费   74篇
  国内免费   108篇
化学   151篇
晶体学   13篇
力学   51篇
综合类   7篇
数学   50篇
物理学   164篇
综合类   859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64篇
  2013年   62篇
  2012年   60篇
  2011年   62篇
  2010年   65篇
  2009年   86篇
  2008年   73篇
  2007年   64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57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64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关于Γ-除环     
樊复生 《数学杂志》2000,20(2):168-172
文中首先给出了定理2.2,由它可以行到文献「4」和「5」中关于Γ-域和除Γ-环的一些结果,其次,我们还指出了一个Γ-环是Γ-除环的几个条件。  相似文献   
72.
针对大口径望远镜拼接式主镜,提出一种基于迈克尔逊干涉原理的低相干光谱干涉检测系统.应用该系统对拼接子镜间相位失调误差进行实时检测,进而对失调子镜进行相应校正,以实现拼接子镜的共面排布.子镜间相位误差通过干涉图形间的不匹配性进行提取.给出了该低相干光谱干涉检测系统的具体结构,叙述了该干涉检测系统的检测原理.针对该系统的干涉条纹对比度V及系统的最低信噪比SNRdBmin进行了分析,论证了通过该低相干光谱干涉检测系统进行子镜间相位误差检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3.
金刚石薄膜的结构特征对薄膜附着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不同实验条件下,用微波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设备在硬质合金(WC+6%Co)衬底上沉积了 具有不同结构特征的金刚石薄膜.用Raman谱表征薄膜的品质和应力,用压痕实验表征薄膜的 附着性能,考察了薄膜中sp2杂化碳含量、形核密度、薄膜厚度对薄膜附着性能 的影响.结 果表明:sp2杂化碳的缓冲作用使薄膜中sp2杂化碳的含量对薄膜中 残余应力有较大的影 响,从而使薄膜压痕开裂直径统计性地随sp2杂化碳含量的增加而减小;仅仅依 靠超声遗 留的金刚石晶籽提高形核密度并不能有效改变薄膜与硬质合金基体之间的化学结合状况,从 而不能有效提高薄膜在衬底上的附着性能;在薄膜较薄时,晶粒之间没有压应力的存在,开 裂直径并不明显随厚度增加而增加,只有当薄膜厚度增加到一定值,晶粒之间才有较强压应 力存在,开裂直径随厚度的增加而较为迅速地增加. 关键词: 金刚石薄膜 附着性能 2杂化碳')" href="#">sp2杂化碳 成核密度 薄膜厚度  相似文献   
74.
内螺纹肋管内流动与传热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本文以空气为介质(Pr=0.698),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在Re=600-2000的范围内对内螺纹肋管内周期性充分发展的层流流动进行了模拟分析,说明了不同Re、螺纹肋的旋转角度α、螺纹肋的牙数N8对速度环量、Nu、Nu和阻力系数的影响,并通过对Nu和速度环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得出在内螺纹肋管内强化换热流动中决定换热强度的物理量一速度环量。  相似文献   
75.
从双目遥感凝视系统的视场重叠区进入系统的信息量大于通过非重叠区的信息量,根据这一特征建立了一种新的运动小目标双目并行快速实时自动检测算法。首先采用差分向量无穷范数算法对原始图像序列做预处理,去掉大量低频噪音和背景,然后采用光流场法对运动小目标进行分割,最后用所提出的空间时间并行快速判定算法对分割的可疑运动小目标进行判定。实验结果表明:由于识别判定算法的空间时间是并行处理的,所以识别判定的平均速度比单目视觉系统提高了50%;在图像信噪比不小于5dB的情况下,准确判定识别的概率为97%。  相似文献   
76.
Molecular hydrogen and spiltover hydrogen storages on five two-dimensional (2D) covalent-organic frameworks (COFs) (PPy-COF, TP-COF, BTP-COF, COF-18 A, and HHTP-DPB COF) are investigated using the grand canonical Monte Carlo (GCMC) simulations and the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DFT), respectively. The GCMC simulated results show that HHTP-DPB COF has the best performance for hydrogen storage, followed by BTP-COF, TP-COF, COF-18 A, and PPy-COE However, their adsorption amounts at room temperature are all too low to meet the uptake target set by US Department of Energy (US-DOE) and enable practical applications. The effects of pore size, surface area, and isosteric heat of hydrogen on adsorption amount are considered, which indicate that these three factors are all the important factors for determining the H2 adsorption amount. The chemisorptions of spiltover hydrogen atoms on these five COFs represented by the cluster models are investigated using the DFT method. The saturation cluster models are constructed by considering all possible adsorption sites for these cluster models. The average binding energy of a hydrogen atom and the saturation hydrogen storage density are calculated. The large average binding energy indicates that the spillover process may pro- ceed smoothly and reversibly. The saturation hydrogen storage density is much larger than the physisorption uptake of H2 molecules at 298 K and 100 bar (1 bar = 105 Pa), and is close to or exceeds the 2010 US-DOE target of 6 wt% for hydrogen storage. This suggests that the hydrogen storage capacities of these COFs by spillover may be significantly enhanced. Thus 2D COFs studied in this paper are suitable hydrogen storage media by spillover.  相似文献   
77.
采用显微硬度计、差热扫描仪等表征手段开展了非线性光学晶体YCOB的硬度及热学等相关性能的测量。结果表明YCOB晶体在(100)、(010)及(001)三个方向上的硬度的各向异性较小,有利于YCOB晶体的后期加工。其在330K时的比热容为0.74J·g-1·K-1,经过计算,其在主轴化方向上的热导率分别为1.74,2.16及3.08W·m-1·K-1,具有比较适中的热导率。  相似文献   
78.
采用溶液制备法制备了用PVA作为绝缘层、P3HT作为有源层的有机场效应晶体管,,研究了不同浓度PVA栅绝缘层对器件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以质量分数为8%的PVA溶液制备的栅绝缘层具有最好的性能,器件的场效应迁移率为0.31 cm2·V-1·s-1,阈值电压为-6 V。进一步分析了PVA栅绝缘层浓度对器件性能提高的原因,结果表明,对于制备溶液化的有机场效应晶体管,选取合适的PVA栅绝缘层浓度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79.
中子诱发233,235,238U裂变机制的多通道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改进的多通道和无规颈断裂模型,计算了能量En=0—6MeV的中子诱发233U、235U裂变和En=1.3—5.3MeV中子诱发238U裂变的碎片的质量分布、动能分布和瞬发中子数分布,理论计算在定量上与实验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80.
中国玉文化源远流长,治玉工艺经过各个时代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古代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及文化、贸易、技术交流等信息。利用能量色散型X射线荧光光谱(EDXRF)、激光拉曼光谱(LRS)、超景深光学显微系统(OM)等分析技术,结合硅胶覆膜微痕复制技术,对河南省新郑西亚斯东周墓地出土的一批玉器进行科技分析。首先利用化学成分和物相结构分析技术确定了玉器材质的矿物属性,其次利用显微分析技术表征了玉器表面及穿孔内部和印模的加工痕迹,特别是阴刻纹饰和穿孔微痕特征,最后探讨了玉器样品的材料属性和加工工艺两者之间的联系。化学成分和物相结构分析结果表明,所分析的西亚斯东周玉器材质丰富,主要矿物组成有滑石、透闪石、水晶、云母等。玉器表面纹饰微痕特征分析表明,所分析玉器阴刻工艺采用了两种加工工具,分别是砣具和手持硬质工具。穿孔微痕分析特征表明,钻孔包括单面钻孔和双面/多面钻孔两种方式,钻孔工艺则有实心钻、管钻等。部分玉器钻孔形状和内部微痕特征表明,尽管均采用了实心钻工艺,但所采用的实心钻头在形状上存在差异,同时,也存在是否配合解玉砂进行钻孔的差异。不同材料属性的玉器采用了不同的加工工艺。滑石质玉器,莫氏硬度1,器型主要为玉片饰,其表面阴刻纹饰主要采用手持硬质工具进行刻画,钻孔主要采用了双面钻孔方式,并使用了实心钻头未添加解玉砂进行加工,钻头形状可能为圆锥状;云母质玉器,莫氏硬度2~3,器型主要为玉玦片饰,纹饰采用了砣具添加解玉砂的加工工艺,钻孔方式为单面钻孔,采用了管钻工艺。透闪石型玉器,莫氏硬度5~6,器型主要为玉片饰,表面纹饰采用砣具配合解玉砂砣刻,以双面钻孔的方式为主,钻孔工艺为实心钻头配合解玉砂工艺,钻头形状与滑石类样品一致,为圆锥状。水晶质玉器,莫氏硬度7,均为珠饰,表面无纹饰,钻孔方式为双面/多面钻孔,钻孔工艺为实心钻配合解玉砂工艺,且钻头可能为圆柱形。研究结果表明,玉器表面纹饰所采用的阴刻工艺和钻孔工艺,与玉器本身的材料属性、器型等存在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