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74篇
化学   141篇
力学   2篇
物理学   34篇
综合类   85篇
  2025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41.
金纳米粒子-荧光素体系的光谱特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纳米粒子具有量子尺寸效应和表面效应等许多特有的性质 [1] ,在光吸收、医药及新材料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纳米粒子具有较高的比表面能且带有电荷 ,当光子与其接近时 ,实际上是光子与纳米粒子的界面电子发生了作用 [2 ,3 ] .基于此建立的共振散射 (RS)光谱技术已成为一种高灵敏度和高选择性的分析技术 ,是研究生物化学和液相纳米粒子特性的良好手段 [4~ 9] .我们 [2 ,3 ] 研究发现 ,较大粒径纳米粒子和界面的形成是导致散射光增强的根本原因 ;金、银等液相纳米粒子产生 RS效应和 RS峰等 .荧光猝灭 (FQ)效应已用于分析化学和蛋白…  相似文献   
142.
中性红荧光探针法测定生物大分子核酸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中性红 (NR)是一种吩嗪染料 ,至今已有许多关于 NR与 DNA相互作用的报道[1~ 5] .李克安[4 ] 和黄承志等 [5]利用共振光散射技术分别在酸性 (p H=2 .3 )和中性 (p H=7.6~ 7.8)条件下 ,建立了以 NR为探针测定痕量 DNA的方法 .我们 [2 ,3]曾利用荧光光谱方法研究了在 p H=7.4条件下 NR与 DNA之间的相互作用 ,发现利用吖啶橙和 NR之间的能量转移现象可以测定 DNA,但检出限偏高 ,且由于使用两种染料试剂 ,操作较繁琐 .为了克服吖啶橙、NR能量转移分析法的不足 ,本文建立了在 p H=4.5的条件下以单一染料 NR为荧光探针测定痕量核酸的…  相似文献   
143.
新型银胶基底研究HSA的近红外表面增强拉曼散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紫外—可见两步光化学还原法,合成了等离子体共振峰出现在近红外区的新 型绿色银胶.首次用该银胶作为基底研究人血清白蛋白(HSA)的近红外表面增强拉 曼散射(NIR—SERS),发现银胶中的线状银纳米粒子聚集体有较强的NIR—SERS效应 和生物兼容性,这为研究生物大分子的结构、构象和界面作用提供了一种较为理想 的活性基底.由所得到的NIR—SERS光谱可发现,吸附在银纳米粒子表面的HSA的肽 链骨架仍以α—螺旋结构为主,其二级构象特征基本不变;吸附作用诱导部分芳香 氨基酸残基所处的微环境发生改变,趋于银纳米粒子表面.此外,明显观察到 COO^-与C—S的特征谱带说明HSA中去质子的羧基氧、二硫桥键的硫直接与银纳米粒 子表面作用.  相似文献   
144.
用分子印迹技术制备了对甲氧苄氨嘧啶具有特异结合和透过性质的膜状分子模板聚合物,Scatchard分析表明,在分子模板聚合物膜中存在一类等价的可与甲氧苄氨嘧啶结合的位点,该结合位点的平衡离解常数为Kd=4.85×10^-2mmol/L,甲氧苄氨嘧啶分子模板聚合物膜的选择性透过实验表明,在该聚合物膜中存在着由形状和功能基团均与模板分子甲氧苄氨嘧啶相互补的孔穴组成的通道,该通道可有选择性地通过模板分子。  相似文献   
145.
4,4′-联吡啶锌(Ⅱ)配合物的合成及其晶体结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苦味酸锌与4,4'-联吡啶反应,得到一种新型配合物[Zn(4,4′-bpy)2(H2O)2](pic)2@2H2O(4,4′-bpy4,4′-联吡啶,pic-苦昧酸根),并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等进行表征.X-射线单晶衍射结果表明,晶体属单斜晶系,空问群Cc,晶胞参数a=1.4390(2),b=1.1418(1),c=2.2908(3)nm,β=95.08(1)°,V=3.749(1)nm3,Z=4该配合物由4,4′-联吡啶与金属配位形成多孔的二维网,二维网再由未配位的水分子及苦味酸根离子通过氢键作用沿a轴方向堆积得三维网状结构,且未配位的水分子、苦味酸根离子被包合在网络之中,展示出一定的包合现象.  相似文献   
146.
用平衡透析法详细研究了生理pH(7.43)条件下Cd(II)与HSA或BSA的结合平衡。通过非线性最小二乘法拟合Bjerrum方程,首次报道了Cd(II)-HSA和Cd(II)-BSA体系的逐级稳定常数值,其K~1-K~3的数量级均为10^4;Hill系数和自由能偶合定量分析表明Cd(II)与HSA或BSA的结合均产生在类似体系中少见的强的正协同效应,且Cd(II)与HSA结合产生的正协同效应大于BSA;Scatchard图分析表明,Cd(II)在HSA和BSA中均有3个强结合部位。通过Cd(II)与Cu(II),Zn(II)或Ca(II)等竞争结合HSA或BSA的结果,进一步讨论了Cd(II)在HSA或BSA中强结合部位的可能位置和(或)配体。  相似文献   
147.
Cu(II), Fe(III)与人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荧光光谱研究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通过研究Cu(II),Fe(III)对人血清白蛋白(HSA)内源荧光的猝灭,探讨了Cu(II),Fe(III)与人血清白蛋白的结合机理。基于Fo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机理。获得了人血清白蛋白第一类Cu(II)结合部位与214位色氨酸残基间的距离为1.8nm,并讨论了Cu(II),Fe(III)与HSA结合的差异。  相似文献   
148.
Two new 2D coordination polymers of[M(Enox)_2]·C_2H_5OH(M=Zn,1 and Co,2;HEnox=1,4-dihydro-1-ethyl-6-fluoro-4-oxo-7-piperazine-1,8-naphtyridine-3-carboxylic acid)were synthesized under hydrothermal con-ditions.The single crystal X-ray diffraction analyses showed that 1 and 2 are isostructural.The Zn(Ⅱ)in 1 and Co(Ⅱ)ions in 2 are six-coordinated in an octahedral environment with an equatorial plane composed of four oxygen atoms:two of them from the 4-oxo and the other two from 3-carboxylate of two coordinated Enox ligands,forming a stablesix-membered chelating ring with the apical positions occupied by two N atoms of the piperazinyl rings.Thus,themolecules were self-assembled into a 2D neutral square grid with cavity dimensions of 1.3399 nm×1.3399 nm for1 and 1.3389 nm×1.3389 nm for 2,respectively.Compound 1 emits strong blue fluorescence on irradiation by UVlight in the solid state at room temperature.  相似文献   
149.
微波载银对纳米二氧化钛相变及光催化性能的增效作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用微波法制备系列载Ag纳米TiO2,发现微波载Ag对纳米TiO2的相变和光催化活性具有增效作用。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透射电镜(TEM),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激光Raman光谱及漫反射光谱(DRS)方法对比研究纳米TiO2与载Ag纳米TiO2的性质。结果表明,所制得载Ag纳米TiO2是以锐钛矿为主相的混晶,平均粒径约为10 nm,负载Ag促进纳米TiO2中锐钛矿相转化金红石相相变,减小纳米晶尺寸,并使纳米TiO2光响应范围向可见光区移动 6 nm。在低浓度范围,微波法能均匀地将Ag负载于纳米TiO2表面,并以Ag0/Ag+的形式存在,抑制光生电子与光生空穴复合,大大地提高了纳米TiO2光催化活性。在近紫外-可见光照射下,载Ag量为0.05 mol %的纳米TiO2对罗丹明B的光催化降解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50.
赵文浩  梁宏艳  陈海燕  周红  林翠梧 《有机化学》2009,29(12):2026-2029
α-蒎烯经过氧化、酰氯化制成蒎酮酰氯, 再与二乙基硫代膦酰胺反应, 合成了未见报道的标题化合物7, 经IR, MS, 1H NMR, 13C NMR等对标题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 测试了标题化合物对甘蓝薄翅螟的毒力及其对敌百虫的增效作用. 初步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 标题化合物与敌百虫混合对甘蓝薄翅螟有明显的增效作用, 当标题化合物与敌百虫以3∶7的比例混合其增效作用最显著, 共毒系数(co-toxicity oefficient, CTC)为22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