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01篇
  免费   576篇
  国内免费   800篇
化学   1051篇
晶体学   24篇
力学   246篇
综合类   89篇
数学   474篇
物理学   1056篇
综合类   4337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49篇
  2022年   80篇
  2021年   77篇
  2020年   58篇
  2019年   93篇
  2018年   94篇
  2017年   66篇
  2016年   89篇
  2015年   98篇
  2014年   222篇
  2013年   197篇
  2012年   230篇
  2011年   247篇
  2010年   234篇
  2009年   266篇
  2008年   342篇
  2007年   324篇
  2006年   291篇
  2005年   304篇
  2004年   274篇
  2003年   302篇
  2002年   237篇
  2001年   216篇
  2000年   231篇
  1999年   221篇
  1998年   186篇
  1997年   194篇
  1996年   183篇
  1995年   204篇
  1994年   151篇
  1993年   154篇
  1992年   136篇
  1991年   128篇
  1990年   107篇
  1989年   135篇
  1988年   101篇
  1987年   105篇
  1986年   69篇
  1985年   77篇
  1984年   56篇
  1983年   73篇
  1982年   56篇
  1981年   42篇
  1980年   46篇
  1979年   26篇
  1978年   14篇
  1965年   18篇
  1964年   17篇
  1956年   16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6-氨基己酸对已内醯胺聚合反应的影响曾进行了研究。分别以五种不同量的6-氨基己酸为催化剂于230±1°在封管中进行己内醯胺的聚合。测定其各组试样在各反应时间后所得聚合产物中的单体含量,低聚体含量和聚合体生成量,以及聚合体的数均分子量。实验结果显示,单体含量随反应时间而迅速减少,聚合体生成量则迅速增加,均随催化剂用量而有不同的速度。最后各组之单体含量及聚合体生成量均分别趋于一定的数值。低聚体在各反应时间内均大致保持一定的量。各组聚合体的数均分子量,开始时以催化剂用量最多者上升最快,催化剂用量较少者经若干时间以后逐渐超过催化剂用量较多者。最后,各组的数均分子量均各自分别达到一定的数值。我们推论,6-氨基己酸对己内醯胺具有引发和生链的作用,而各级聚合体亦有同样作用。在反应过程中,加聚、缩聚、降解和交换等反应均同时存在,在起始时以加聚为显著,伴之而起的即有大分子间的缩聚,最后通过链的降解和链的交换连到单体、圜型低聚体和各级聚合体与水之间的一个总平衡体系。  相似文献   
142.
A detailed singlet potential energy surface(PES) of [Si,C,O,O] system including a van der Waals (vdW) comples SiO……CO2,eight isomers,and twelve transiton states is investigated by MP2 and QCISD(T) (single-point)methods.At the final QCISD(T)/6-311 G(2df)//MP2/6-311G(d) level with zero-point energy included,the complex SiO……CO is found to be thermodynamically and kinetically the most stable species.Although eight ismoers are located as local energy minima,they are rather unstable toward isomerization to the dissociation fragments or comples.For the reaction of silocon atoms with carbon dioxide,two competitive reaction channels are found,and the primary pathway,which leads to the products of SiO and CO fragments,is the direct oxygen-abstraction process from carbon dioxide by silicon atom with a41.16 kJ/mol reaction barrier height.Our predications a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previous experimental and theoretical studies.  相似文献   
143.
采用逆微乳液为媒介合成六铝酸盐及其金属取代系列甲烷燃烧催化剂.首先研制了由表面活性剂、助剂、油相和水相四组分逆微乳液拟三元体系相图,选择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为表面活性剂,脂肪醇为助剂,正辛烷为油相和水相[或Al(NO3)3溶液].研究了助剂脂肪醇链长、表面活性剂与助剂相对量和盐浓度对微乳液体系形成和稳定性影响,并以电导率随水含量变化的规律很好地印证了微乳液体系的相行为.选取相图中稳定微乳区合成了具有高温稳定性的甲烷催化燃烧催化剂六铝酸镧[La(Mnx/Fex)Al12-xO19-δ].用BET、TG-DTA和XRD表征了催化剂的物性和结构,并在微型固定床反应器中考察了对甲烷燃烧的催化活性.结果表明,利用逆微乳液作为反应介质使催化剂前驱体分散更充分,使六铝酸盐晶相形成的温度有效地降低到950℃.Fe取代的六铝酸盐具有较好高温催化活性和热稳定性,而Mn取代的同晶体则具有较好的低温催化活性,Fe和Mn离子同时对Al3 进行取代时,由于两者之间存在的协同效应明显提高了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和比表面,T10仅为475℃,T90为660℃.  相似文献   
144.
以2,4,6-三氯苯酚和1,2-二氯乙烷为初始原料,在相转移催化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胺和弱碱性助剂三乙胺存在下合成了N-丙基-N-[2-(2,4,6-三氯苯氧基)乙基]-1H-咪唑-1-甲酰胺,其结构经元素分析,IR,^1H NMR分析证实。并对该合成路线的反应机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5.
現在,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学者的面前擺着一項重大而又光荣的任务,达任务就是要在此較短的时期內把本國的科学水平在它的各个方向上提高到世界科学的水平。这个任务,就是要消减由於过去帝国主义国家对偉大中国人民的殖民压迫和对內政的干涉而造成的科学落后現象。这种干涉,會經阻碍了中國的經济、技術和多年古老文化科学的發展。  相似文献   
146.
(1)从Mannich碱β-二甲(或二乙)氨基-对(间或隣)-苯丙酮经过改良的真空降解法获得了对(或间或隣)-硝基苯乙烯酮。 (2)对(或间或隣)-硝基苯乙烯酮与溴作用均生成其相应的双溴化合物。 (3)直接从Mannich硷,β-二甲氨基-硝基-(对,间,隣)苯丙酮,与甲醇及微量盐酸在封管中加热,可以获得β-甲氧基-(对,间,隣)苯丙酮,此法此文献上记载的一般方法为简便。  相似文献   
147.
用铍试剂测定人血清白蛋白的分光光度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在pH3.6的缓冲溶液中,铍试剂Ⅲ与人血清白蛋白(HSA)能形成复合物,吸光度与HSA的含量呈线性关系;复合物的最大吸收峰波长λmax=460nm,比铍试剂本身紫移80nm左右;HSA标准曲线线性范围为20-140mg/L;实验表明该反应选择性、重复性很好,操作简便,适用测定含量范围宽,测定结果与传统的考马斯亮蓝法结果相吻合。  相似文献   
148.
弱酸树脂D113对S-腺苷-L-蛋氨酸的交换行为及分离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察了S-腺苷-L-蛋氨酸 (S-adenosyl-L-methionine, SAM) 在弱酸树脂争光D113上的静态吸附及分离行为,利用Langmuir等温式对平衡等温线进行了拟合,实验表明,随着pH的提高,平衡交换量增加,提高温度和SAM的初始浓度在一定程度上能促进内扩散过程,利用D113树脂在f 1.7×30.0cm小型柱上从酵母提取液中分离SAM的得率为90%以上,纯度达87%以上。  相似文献   
149.
本文报导了P507-萃淋树脂的合成方法。测定了稀土元素在P507树脂与盐酸溶液间的静态分配系数。并且讨论了盐酸浓度、温度、聚合物中P507的浓度及氯化铵量对静态分配系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0.
对浸渍法制备的Cu-Mn/SiO2催化剂进行了甲醇合成活性评价。同时用XPS、Auger、N2O分解,TPR等技术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双组份催化剂中、工作态催化剂表面主要存在Cu(O)。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