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4441篇 |
免费 | 1104篇 |
国内免费 | 1752篇 |
专业分类
化学 | 2508篇 |
晶体学 | 106篇 |
力学 | 435篇 |
综合类 | 182篇 |
数学 | 818篇 |
物理学 | 2270篇 |
综合类 | 1097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71篇 |
2023年 | 227篇 |
2022年 | 299篇 |
2021年 | 340篇 |
2020年 | 268篇 |
2019年 | 323篇 |
2018年 | 360篇 |
2017年 | 229篇 |
2016年 | 298篇 |
2015年 | 348篇 |
2014年 | 729篇 |
2013年 | 582篇 |
2012年 | 711篇 |
2011年 | 705篇 |
2010年 | 755篇 |
2009年 | 715篇 |
2008年 | 768篇 |
2007年 | 781篇 |
2006年 | 644篇 |
2005年 | 609篇 |
2004年 | 563篇 |
2003年 | 491篇 |
2002年 | 501篇 |
2001年 | 419篇 |
2000年 | 492篇 |
1999年 | 532篇 |
1998年 | 463篇 |
1997年 | 531篇 |
1996年 | 520篇 |
1995年 | 385篇 |
1994年 | 420篇 |
1993年 | 385篇 |
1992年 | 347篇 |
1991年 | 332篇 |
1990年 | 234篇 |
1989年 | 206篇 |
1988年 | 132篇 |
1987年 | 102篇 |
1986年 | 87篇 |
1985年 | 77篇 |
1984年 | 58篇 |
1983年 | 55篇 |
1982年 | 52篇 |
1981年 | 26篇 |
1980年 | 36篇 |
1979年 | 20篇 |
1978年 | 10篇 |
1959年 | 9篇 |
1957年 | 11篇 |
1955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溶剂热法合成不同形貌的Co3O4及其电容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溶剂热法以不同的钴盐在水-正丁醇体系中合成了不同形貌及尺寸的纳米Co3O4. 采用XRD和TEM对产物的物相和形貌进行表征. 结果表明, 通过改变反应体系中阴离子的种类, 可以控制产物Co3O4的形貌与晶粒尺寸. 通过循环伏安法、恒流充放电和交流阻抗法对Co3O4电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进行表征. 结果表明, Co3O4的形貌与晶粒尺寸对其电化学性能有显著影响. 在2 mol·L-1 KOH溶液中, 在-0.40 - 0.55 V (vs SCE)电位范围内, 由Co(NO3)2制备的球形Co3O4表现出更好的电容特性,单电极初始比容量达362.0 F·g-1, 经过400 次循环后比容量仍保持90%. 相似文献
942.
943.
不同电解质溶液对聚吡咯修饰膜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对甲基苯磺酸钠(p-TSNa)为掺杂剂在不锈钢电极表面恒电位合成聚吡咯(PPy)修饰膜, 采用循环伏安法在-1.6 - 0.8 V大范围扫描研究了修饰膜在H2SO4、Na2SO4、NaOH电解质溶液中的氧化还原行为. 结果表明, 在H2SO4溶液中, 以H+的脱出(氧化)/嵌入(还原)为特征, 并发现聚吡咯在酸性溶液中所特有的质子还原峰. 在Na2SO4和NaOH溶液中, 以Na+的脱出(氧化)/嵌入(还原)峰为特征. FT-IR吸收光谱显示, 经NaOH处理后, 聚吡咯膜的长共轭结构被完全破坏, 而经H2SO4和Na2SO4处后, 膜的共轭结构未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944.
温敏核不育系水稻株1S及其矮秆突变体SV14茎的蛋白质组学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双向凝胶电泳对温敏核不育水稻株1S和其矮秆突变体SV14的茎(穗颈下第1节和第2节)蛋白进行了分离, 通过银染显色, 获得了分辨率和重复性较好的双向电泳图谱. 选取了26个蛋白质点采用MALDI-TOF-MS进行肽质谱指纹图分析, 最终有12个蛋白质点得到了可靠鉴定. 其中在SV14中相对于株1S上调的仅有OSJNBa0039C07.13 蛋白, 其它蛋白均表现为下调. 这些差异蛋白按照功能可分为4类: (1) 能量代谢相关蛋白; (2) 次生代谢相关蛋白; (3) 调控蛋白; (4) 未知蛋白. 对光合系统Ⅱ氧延伸复合物蛋白质前体2, 果糖二磷酸醛缩酶, UDP-葡糖醛酸脱羧酶对应的基因进行了半定量RT-PCR分析, 发现这几个基因与蛋白质的表达不一致, 可能是RNA发生了翻译后修饰而减少了蛋白表达量的结果. 这些差异蛋白很可能与水稻矮化有关, 为水稻矮秆基因的寻找提供了另一个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45.
946.
用密度泛函理论方法计算了CO分子吸附在有机配体聚乙烯吡咯烷酮poly(N-vinyl-2-pyrrolidone)(PVP)保护下的Au20团簇上的稳定构型的结构和性质。配体PVP通过物理吸附主要作用于Au20团簇的顶点位置。与Au20比较,配体的存在有利于CO的吸附和活化,其根本原因是PVP和CO在Au20表面分别作为供电子和吸电子基团产生的协同效应。中性及阴离子Au20团簇对配体和CO的吸附强度不同,前者对PVP吸附作用较强,后者对CO的吸附和活化作用较强。 相似文献
947.
氨基甲磺酸席夫碱-邻菲啰啉镍(Ⅱ)配合物与脱氧核糖核酸相互作用的共振散射光谱在311 nm处体系有共振光散射,据此提出了一种测定脱氧核糖核酸的新方法。优化的试验条件如下:1缓冲溶液的p H为7.5;2反应温度为37.5℃;3反应时间为25 min;4配合物的用量为1.1 m L。脱氧核糖核酸的线性范围为0.53~7.87 mg·L-1,方法的检出限为0.16 mg·L-1。方法用于人工试样的分析,回收率在99.7%~102%之间,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9)为1.7%。 相似文献
948.
949.
提出了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橄榄油、芝麻油和花生油中的15种反式脂肪酸。样品用异辛烷溶解,与2mol·L-1氢氧化钾的甲醇溶液进行酯化反应,生成的脂肪酸甲酯经强极性聚二氰丙基硅氧烷毛细管气相色谱柱SP-2560分离,用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检定。在优化的试验条件下,15种反式脂肪酸甲酯的质量浓度在一定范围内与其峰面积呈线性关系,方法的检出限(3S/N)和测定下限(10S/N)分别为0.012%(以脂肪计)和0.024%(以脂肪计)。对空白样品进行加标回收试验,回收率在86.6%~109%之间,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10)在2.0%~4.2%之间。方法用于分析市售橄榄油、芝麻油和花生油中的15种反式脂肪酸,结果与标准方法的测定值相符。 相似文献
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