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15篇
  免费   224篇
  国内免费   313篇
化学   444篇
晶体学   12篇
力学   117篇
综合类   22篇
数学   143篇
物理学   420篇
综合类   1994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54篇
  2022年   65篇
  2021年   81篇
  2020年   49篇
  2019年   76篇
  2018年   84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64篇
  2015年   81篇
  2014年   166篇
  2013年   96篇
  2012年   146篇
  2011年   126篇
  2010年   119篇
  2009年   133篇
  2008年   134篇
  2007年   136篇
  2006年   105篇
  2005年   96篇
  2004年   80篇
  2003年   84篇
  2002年   61篇
  2001年   71篇
  2000年   77篇
  1999年   92篇
  1998年   72篇
  1997年   88篇
  1996年   87篇
  1995年   82篇
  1994年   72篇
  1993年   50篇
  1992年   58篇
  1991年   56篇
  1990年   48篇
  1989年   50篇
  1988年   26篇
  1987年   25篇
  1986年   21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22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6篇
  1963年   5篇
  1960年   2篇
  1959年   5篇
  1956年   3篇
  195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通过采用简易温和的水热条件制备导电聚合物@镍铝层状双金属氧化物复合材料(CP@NiAl-LDH),构建电子/离子的高速传输纳米通道,利用SEM和XRD对复合材料结构形貌进行表征。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导电聚合物为复合材料提供一定的赝电容,促进电荷的快速转移,使CP@NiAl-LDH的电容性能得以显著提升。PPy@LDH具有最好的电容性能,在1 A·g-1的电流密度下,其比容量高达3 010.3 F·g-1,当电流密度升高到20 A·g-1时,其比电容保持率为73.1%,表现出优异的倍率性能;同时,在10 A·g-1的电流密度下10 000次充放电循环后仍具有88.8%的比容量保持率,具有优异的循环稳定性。这主要归功于NiAl-LDH与导电聚合物之间的协同增强效应。  相似文献   
102.
采用共沉淀法合成了ZrO2与Al2O3的不同质量比的ZrO2-Al2O3复合氧化物,并以此为载体通过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1.5% Pt/ZrO2-Al2O3w/w)催化剂。以C3H6和CO为反应物的催化性能评价显示,在系列催化剂中以Pt/Zr(0.4)-Al2O3催化剂催化氧化活性最为优异,其C3H6和CO的起燃温度(T50)小于125℃,完全转化温度(T90)小于150℃。采用XRD、低温N2吸附、H2-TPR、CO脉冲吸附等分析表征技术探索了催化剂物相结构、比表面积、颗粒尺寸等对催化活性的影响规律。结果发现,ZrO2-Al2O3复合氧化物具有Al2O3材料的介孔织构和大比表面积特性,且产生了AlxZr1-xOy固溶体新物相。适当的ZrO2与Al2O3的质量比,是改善Pt与ZrO2-Al2O3的相互作用强度,促进贵金属Pt的分散,提升Pt/ZrO2-Al2O3催化剂的低温氧化活性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3.
采用共沉淀法合成了ZrO2与Al2O3的不同质量比的ZrO2-Al2O3复合氧化物,并以此为载体通过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1.5% Pt/ZrO2-Al2O3w/w)催化剂。以C3H6和CO为反应物的催化性能评价显示,在系列催化剂中以Pt/Zr(0.4)-Al催化剂催化氧化活性最为优异,其C3H6和CO的起燃温度(T50)小于125℃,完全转化温度(T90)小于150℃。采用XRD、低温N2吸附、H2-TPR、CO脉冲吸附等分析表征技术探索了催化剂物相结构、比表面积、颗粒尺寸等对催化活性的影响规律。结果发现,ZrO2-Al2O3复合氧化物具有Al2O3材料的介孔织构和大比表面积特性,且产生了AlxZr1-xOy固溶体新物相。适当的ZrO2与Al2O3的质量比,是改善Pt与ZrO2-Al2O3的相互作用强度,促进贵金属Pt的分散,提升Pt/ZrO2-Al2O3催化剂的低温氧化活性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4.
应用动电位扫描,恒流放电等电化学方法研究含铟锌电极的电化学行为.用SEM和EDS观察放电后的Zn-In合金电极表面形貌,初步探讨了不同In含量的锌-铟合金电极在浓KOH溶液中电化学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与纯锌电极相比,Zn-In合金的电极致钝电流增大,达到钝化的时间缩短,从而明显地提高了该电极的电化学活性.  相似文献   
105.
以小麦幼根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氯苯(1%,2%,3%,4%,5%)对小麦幼根生理学指标的影响及活性炭对小麦幼根的保护作用.结果显示,氯苯造成了小麦幼根生物量(根长、鲜重和干重)的下降,同时升高了小麦幼根细胞死亡水平、可溶性蛋白含量、丙二醛含量、活性氧含量以及抗氧化酶活性.表明氯苯对小麦幼根造成生长抑制,增加了氧化压力...  相似文献   
106.
为了提高纳米坐标测量机探针的测量精度,且能满足对复杂曲面或微结构进行精确测量的要求,提出了一种新颖的基于微探针系统的光纤布拉格光栅(FBG)探针。该探针具有较高灵敏度和可重复性。提出该新型FBG探针,即探针里有一个熔融的球形顶端,FBG作为应变传感器内置在测杆上。介绍了光纤探针的基本原理,并利用有限元软件ANSYS 11对探针的应变分布在轴向和横向载荷两种典型配置分别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仿真分析和理论计算相吻合。通过实验对光纤探针的灵敏度和分辨率分别进行测试。实验结果表明,在轴向载荷条件下,用位移分辨率为1.5 nm的压电换能器对探针进行性能测试,得到光纤探针的测量分辨率为60 nm。即光纤探针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分辨率,其性能满足实际测量需要。  相似文献   
107.
描述了一种适用于阵列探测器的数据获取系统。系统基于PXI总线, 采用标准NIM插件作为前端电子学。系统软件采用C/C++语言编写, 在线分析通过调用ROOT类库实现, 系统运行在Linux操作系统下。多次测试结果表明, 系统稳定可靠, 单个ADC通道可以处理的最大事例率为40 kHz。A data acquisition system for array detectors is described. The system is based on PXI bus with standard NIM modules used as front\|end electronics. The system software is written in C/C++ language with its online analysis modules realized by ROOT class library. Several runs of the system under Linux show that it is reliable and is capable of handling event rates up to 40 k events/s for 1 ADC channel.  相似文献   
108.
通过核磁共振氢谱(1H NMR)实验测量了温度为298.0 K时3种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辛基苯基聚氧乙烯醚(TX-100)和十二烷基硫酸钠(SDS)组成的复配体系CTAB/TX-100、SDS/TX-100和CTAB/TX-100/SDS中各组分的化学位移,得到了各混合体系中CTAB、TX-100和SDS的临界胶束浓度(CMC).对不同体系中各组分CMC随摩尔分数的变化曲线进行比较,发现了空间效应对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中协同作用的影响在一定的情况下并不逊于静电相互作用:表面活性剂分子的截面积越大,对体系中其他组分的协同作用越强;当组分间存在弱的静电相互作用时,空间效应对协同作用起到更主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9.
研究了水声换能器用的1-3改进型(称1-3-2型)压电复合材料的结构参数(陶瓷体积分数)对其谐振性能的影响.1-3-2型压电复合材料是由1-3型复合材料和陶瓷基底两部分组成,利用Newnham串并联理论、均匀场理论和混合定律,得到1-3-2型复合材料的压电方程,从而推导出1-3-2型复合材料的各项等效性能参数,并通过实验对频率常数、机电耦合系数和声阻抗等参数的理论推导进行了验证,实验结果与理论计算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110.
The minimal energy configurations of hyperbolic bending vortex lines in the rotating trapped Bose-Einstein condensates are investigated by using a variational ansatz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 The theoretical calculation of the energy of the vortex lines as a function of the rotation frequency gives self-consistently vortex number, curvature and configuration. The numerical results show that bending is more stable than straight vortex line along the z-axis, and the vortex configuration in the xy-plane has a little expansion by increasing z.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