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采用PCR-CTPP技术检测分析新疆维吾尔族宫颈癌P73基因第二外显子G4C14-to-A4T14多态性, 并与PCR-RFLP技术检测结果对比,探讨PCR-CTPP在SNP检测及分析中的应用.结果显示:经PCR-CTPP扩增出P73基因第二外显子G4C14-to-A4T14三种基因型相应的DNA片段,与DNA测序结果符合.说明PCR-CTPP技术成本较低、省时、操作简便,结果稳定可靠,对于SNP研究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子宫内膜样癌及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病变组织中P53、CyclinE蛋白的表达及意义,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正常、不典型性增生子宫内膜和子宫内膜样癌组织中P53和CyclinE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子宫内膜样癌组织中的P53和CyclinE表达明显高于不典型性增生和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93,P〈0.01;χ^2=40.96,P〈0.01),P53在子宫内膜样癌组织中的表达与组织学分级(P〈0.01)、子宫肌层浸润深度或淋巴结转移(P〈0.01)及临床分期有关(P〈0.01);CyclinE的阳性表达与组织学分级有关,Ⅰ、Ⅱ、Ⅲ级三组间有统计学意义(χ^2=11.35,P〈0.01)、与子宫肌层浸润深度或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无关。这显示突变型p53的表达和Cy-clinE的过度表达与子宫内膜样癌的发生、发展过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探索用液基细胞学检查、DNA定量分析对南疆宫颈癌高发区维吾尔族妇女进行普查,以提高宫颈癌普查的准确性,同时达到宫颈癌预防和早诊早治的目的。采取南疆喀什地区2572名维吾尔族妇女宫颈脱落细胞进行液基薄层制片,分别进行巴氏染色和DNA染色,对巴氏染色片进行细胞学TBS分级、对DNA染色片进行全自动扫描诊断。对TBS分级ASC-H以上、DNA定量分析可见或可见大量DNA倍体异常细胞,建议进一步做宫颈活检。对C INⅡ及以上病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液基细胞学检查为64.52%和97.30%;DNA定量分析为90.32%和93.24%;液基细胞学结合DNA定量分析为96.15%和94.91%。在有条件的情况下,DNA定量分析能够明显提高对宫颈癌普查的检出率,且筛查方法的联合运用优于单独方法的使用。 相似文献
14.
膀胱移行细胞癌石蜡包埋标本54例,正常对照标本13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NF-κBP65和PKC蛋白在54例膀胱癌中的表达情况,运用TUNEL法原位检测凋亡细胞.分析NF-κB与PKC、细胞凋亡之间的关系,探讨NF-κB在膀胱癌中的可能作用机制.结果表明,NF-κBP65和PKC蛋白在54例膀胱癌标本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8.9%、81.5%,显著高于正常膀胱标本(P<0.01);54例膀胱癌中细胞凋亡的发生率为88.9%,凋亡指数均数为29.5741,均高于正常膀胱组织(P<0.01);NF-κBP65蛋白的表达与PKC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r=0.506,P<0.01),与细胞凋亡呈负相关(r=-0.390,P<0.01).因此推论,NF-κB可能被PKC激活后,通过某种途径抑制细胞调亡,促进膀胱癌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C677T多态性与哈萨克族食管癌易感性的关系.在食管癌高发区新疆哈萨克族聚居区进行了病例对照研究(食管癌94例,人群对照98例),采用PCR-RFLP技术检测研究对象的MTHFR基因型.MTHFR C677T呈多态性,可分为3种类型:677CC、677CT、677TT,在食管癌中所占比例分别是56.4%、36.2%、7.4%,对照组分别是58.2%、29.6%、12.2%,两组总构成比无显著差异(χ ^2=1.776,P〉0.05).因此,MTHFR C677T基因多态性可能与哈萨克族食管癌易感无关.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卵巢癌多药耐药机制和逆转耐药,探讨在低剂量顺铂存在下,人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对多药耐药人卵巢癌细胞的杀伤增效作用及其可能存在的分子病理机制。用顺铂为诱导剂,逐步建立多药耐药人卵巢癌细胞株SKOV3/cDDP。(此细胞株经免疫组化检测P-gp高表达)。TRAIL、顺铂或两药联用12h,24h,48h,采用MTT法测试细胞毒作用,Hochest33258染色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透射电镜下观察亚细胞结构形态,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比例,Western blot分别检测在联用TRAIL作用前后cFLIP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1)单用100ng/mL TRAIL只能杀伤4.67%±0.26%的SKOV3/cDDP细胞,IC50>1000ng/mL。顺铂对SKOV3/cDDP细胞的作用存在剂量依赖性细胞毒效应,这种效应主要通过诱导细胞凋亡实现;2)亚毒性浓度TRAIL(100ng/mL)与亚毒性浓度DDP(1.0μg/mL)联用可杀死52.12%±2.84%的SKOV3/cDDP细胞。呈现出高效协同作用;3)流式细胞术分析、透射电镜观察及荧光显微镜证实其协同性杀伤作用主要通过促进诱导细胞凋亡实现;4)亚毒性浓度TRAIL(100ng/mL)与亚毒性浓度DDP(1.0μg/mL)联用,可使细胞cFLIP蛋白的表达下调,促进了细胞凋亡的发生。结论:TRAIL与亚毒性浓度顺铂联用表现出对多药耐药人卵巢癌细胞的高效杀伤作用,这种作用可能主要由促进细胞凋亡介导实现,cFLIP蛋白的表达减少可能参与这一过程。 相似文献
17.
探讨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及其受体(uPAR)和其抑制剂(PAI-1)在OA的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OA滑膜组织中uPA,uPAR,PAI-1的表达。结果显示:36例OA滑膜中阳性表达uPA 29例(80.56%)、uPAR 25例(69.44%)P、AI-1 27例(75.00%)。21例对照滑膜中阳性表达uPA 6例(28.57%)、uPAR 6例(28.57%)、PAI-1 3例(14.29%)。实验组与对照组间3种蛋白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将实验组按年龄及软骨破坏程度分组,按年龄分组3种蛋白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软骨破坏程度分组3种蛋白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表达主要分布在滑膜衬里层细胞。结论:uPA系统可能参与介导软骨降解、促进OA的发生发展;而PAI-1则通过抑制uPA活性延缓OA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8.
传统的深度图像空洞修复算法,针对离散空洞和物体内部及背景中的空洞修复效果较好,但当物体边缘处存在较大面积空洞时,采用传统的修复方法,会出现物体边缘过填充或欠填充现象,造成边缘几何失真、边界模糊等问题。采用曲率扩散和边缘重建的深度图像空洞修复方法。首先获取深度图像空洞掩膜,确定空洞区域; 然后使用曲率扩散模型填充空洞,并使用二值分割滤波获取边缘信息,得到待重建的像素; 最后,通过马尔科夫随机场模型重建深度图像中的物体边缘纹理,去除模糊现象。曲率扩散模型将深度图像视为一个流体扩散方程,利用等照度线和曲率分布确定扩散强度,将局部结构从空洞的外部向内部扩散,能够准确的填充较大面积的空洞结构; 马尔科夫随机场模型利用邻域系和连通系的能量函数表示结构信息,能够有效重建修复后的深度图像边缘纹理,从而去除物体边缘模糊。实验结果表明,相比传统的深度图像修复方法,采用文中方法修复后深度图像的平均梯度指标提高了10%-25%,可以有效地实现对深度图像中物体边缘处较大面积空洞的修复,得到结构完整、边缘纹理清晰的深度图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