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8篇
物理学   2篇
综合类   40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在论述工程地质勘测及围岩工程地质分类评分的基础上,总结并评价了张峰水库总干21号至26号隧洞工程地质条件。  相似文献   
12.
基于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发布的最新全球沉积物厚度数据, 综合利用被动陆缘盆地、洋底高原和转换断层等地质信息, 识别南大西洋七大沉积中心。南大西洋沉积物厚度整体上呈西厚东薄、北厚南薄的趋势, 按陆缘及盆地特征, 将大西洋两岸盆地从北到南划分为4段: 赤道段、中段、南段和福克兰段,其中被动陆缘盆地主要分布在前3段。赤道段盆地主要受转换断层控制, 发育三叠系蒸发岩; 中段盆地发育阿普第阶盐沉积, 是油气勘探的重点区域; 南段受火山活动的影响, 以发育向海倾斜反射体为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3.
太行山地质遗迹特征与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野外调查和总结前人研究成果, 并依据地质遗迹的成因、形态及规模等特征, 将太行山地质遗迹资源划分为地质剖面、地质构造、古生物、地貌景观和水体景观共5个大类, 其中以地貌景观中的构造地貌、流水地貌、岩石地貌以及水体景观中的瀑布地貌最为突出。结合太行山新生代后的演化发展, 系统地研究该地区夷平面、峡谷地貌、瀑布地貌、岩溶地貌等主要地质遗迹的成因及相互关系。研究结果对提升研究区地质遗迹资源的科学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也为太行山形成演化的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基于数字高程模型(DEM)的可可西里地貌及区划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方法,对可可西里地区地貌要素进行定量分析,并对其地貌区划进行研究。可可西里地区海拔分为中海拔、高海拔和极高海拔三级,其中高海拔地区占据69.38%的区域。研究区夷平面广泛发育,根据地势起伏度可划分为丘陵、平原和台地3种类型。除东部三江源地区外,研究区主体未受到青藏高原强烈隆升造成的河流溯源侵蚀影响,坡度类型以小于15的微斜坡、缓斜坡和斜坡为主,地势平坦。依据地貌形态特征定量分析、地貌类型组合和地貌成因的差异性原则,可可西里地区可划分为4个地貌区:羌塘高原地貌区(Ⅰ)、东昆仑山山地地貌区(Ⅱ)、三江源丘状山原地貌区(Ⅲ)和柴达木高原盆地区(Ⅳ)。其中,羌塘高原地貌区又可划分为可可西里高原地貌亚区(Ⅰ_1)和唐古拉山高山地貌亚区(Ⅰ_2),东昆仑山地地貌区可划分东昆仑南部极高山地貌亚区(Ⅱ_1)和东昆仑北部高山地貌亚区(Ⅱ_2)。地貌要素研究可以直观、量化地反映可可西里地区海拔、地势起伏度及坡度特征,地貌区划研究可以反映可可西里地区高原、山地、山原、盆地的地貌格局和水平分异,对研究地貌特征、地貌类型及开发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根据油田地震资料解释和构造分析,建立了新近纪末塔北隆起中西部平面与剖面地质模型,通过线弹性有限元方法的计算,得出该地区应力场模拟结果。构造应力场模拟结果表明,区域性南北向挤压应力控制了整个塔北隆起中西部新近纪末的构造应力场;研究区内牙哈断裂、轮台断裂、红旗断裂、英买7断裂在新近纪末为压扭性断裂,并具有左行走滑分量,喀拉玉尔滚断裂为右行走滑断裂,羊塔克断裂为纯压性逆冲构造;在区域挤压应力作用下,受主干断裂影响形成的局部构造应力场控制了局部次级构造类型的产生;从剖面应力场模拟结果来看,最大主应力方向在中央断隆区由水平变为倾斜,垂向应力分量变大,是导致压拱构造形成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利用有限差分数值模拟方法, 恢复洋中脊地形的形成过程, 模型中岩浆供给按一定的时间周期和幅度规律性地变化。结果表明: 只有当岩浆供给变化周期的时间尺度大于在洋中脊同一侧形成两条断层的时间间隔时, 才能影响海底地形的形成过程并被记录。结合数值模拟实验结果和不同类型洋中脊的地形特征, 认为快速扩张洋中脊是唯一可能在地形上记录到米兰科维奇气候周期(偏心率(100 ka)、倾斜度(41 ka)和岁差(23 ka)) 3个时间尺度岩浆变化周期的洋中脊类型, 中速扩张洋中脊和部分岩浆供给充足慢速扩张洋中脊的地形可能与100 ka尺度的岩浆供给变化周期有关, 大部分慢速扩张洋中脊海底地形不受100 ka及以下的岩浆供给变化周期影响。  相似文献   
17.
研究表明,冲绳海槽铜锌黑烟囱内发育的枝状构造矿物成分为闪锌矿,在枝状闪锌矿内发育片状黄铜矿鱼骨状构造,枝状构造闪锌矿及其内部生长的鱼骨状黄铜矿具有从烟囱外壁向内部生长的特征。从对该烟囱进行的电子探针分析结果看,组成该烟囱的主要硫化物单矿物(黄铜矿、方铅矿、黄铁矿等)的Cu/Zn值,从外壁至中央通道,具有低-高-低的特征,在该烟囱枝状构造和外壁过渡带达到最高;闪锌矿中特征不明显。Au,As等元素与此有相似的特征,据以上这些特征推断在该烟囱初始喷发时,富含硫化物的高温流体与海水接触,造成了异常高的过饱和度增高,并发生快速冷却结晶,形成闪锌矿淬火构造,外壁的低渗透性阻隔了高温型热液从管壁向海水的扩散,使得高温热液有较为充足的时间在靠近外壁的位置和早期枝状闪锌矿进行物质交换取代,从而有利于在外壁和枝状构造接触部位形成Au,Cu和As异常高富集。  相似文献   
18.
柴达木盆地风成地貌类型与晚全新世古风况恢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遥感图像的风成地貌形态和高分辨率古季风指标, 恢复柴达木盆地晚全新世以来的古风况, 揭示青藏高原抬升时期东亚季风变迁的历史。结果表明, 柴达木盆地晚全新世以来盛行西北风, 同时有少量西风和北风, 主要由亚洲冬季风控制, 夏季风和西风环流的影响甚微。盆地东部沙丘和雅丹地貌记录了末次盛冰期西风环流的风向, 中西部地区的风成地貌指示晚全新世以来盆地发育西北向的亚洲冬季风。青藏高原的抬升阻挡西风环流进入柴达木盆地, 并加强亚洲冬季风, 造成盆地内古风向的改变, 大气环流模式的转变发生在4000 aBP左右, 此时是柴达木盆地气候从暖湿转向冷干的重要节点。  相似文献   
19.
华北克拉通古元古代末的伸展事件:拗拉谷与岩墙群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通过基性岩墙群的伸展构造研究和地质年代学对比分析,结合拗拉谷地质年代学资料,探讨了华北克拉通古元古代末的伸展构造作用及其大地构造意义.古元古代末是华北克拉通前寒武纪演化史中重要的转折时期,以拗拉谷和基性岩墙群为代表的伸展构造系统是遍及整个克拉通的大规模伸展事件,标志着华北克拉通完全固结,已经具有类似现代板块的刚性特征.构造应力场分析表明岩墙群和拗拉谷不是同造山和后碰撞造山的产物,而是非造山的伸展构造,标志大陆裂解的开始.1.83—1.77Ga 是华北克拉通基性岩墙群的主要活动时期.基性岩墙群表现为极有限的脆性破裂伸展,平均伸展率为0.35%,而古元古代末华北克拉通的强烈伸展作用主要表现在拗拉谷的扩张作用.岩墙群与拗拉谷有一定的成因联系.  相似文献   
20.
太行山区深层次推覆构造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围绕太行山区龙泉关剪切带及其区域构造对比,报道了太行山区新太古代基底内新发现的深层次推覆构造,包括低角度逆冲剪切带、大规模平卧褶皱、近水平构造面理等.这些构造揭示了该区地壳演化过程涉及大规模水平缩短变形,其构造样式完全可以与典型碰撞造山带前陆区进行对比.初步提出太行山区中深地壳层次构造样式及其垂向变化规律,以及前陆地区基底杂岩与表壳岩系构造叠置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