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4篇
数学   2篇
物理学   57篇
综合类   30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81.
研究了CsI(TI)晶体在1.3GeVe-束形成的电磁辐射场和60Coγ辐射场照射后的辐照损伤,测量了晶体光输出和透射率的变化,以及辐射损伤的自然恢复和加热恢复效应。  相似文献   
82.
本文讨论的双光子过程是高能正负电子对撞物理中的一个重要领域。借助于等效光子近似,讨论了双光子过程的一般特征,给出了虚光子谱、光子亮度的表达式和不同末态的截面公式。探讨了测量双光子过程的探测器的一般要求,并介绍了一台谱仪的具体结构。最后概述近年来获得的双光子过程的实验数据,并与理论预期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83.
莫晓虎  朱永生 《中国物理 C》2001,25(12):1133-1139
结合ψ(2S)扫描实验中衰变宽度测量的特点,介绍了确定积分亮度的叠代方法与确定衰变宽度误差的抽样方法.这两种方法既简单又精确可靠  相似文献   
84.
利用北京谱仪收集的4×106ψ′事例样本,在ψ′衰变到ωπ+π,b1π,ωf2(1270),ωK+K,ωpp,φπ+π,φf0(980),φK+K,φpp末态的研究中,讨论了粒子鉴别条件和运动学拟合的选择效率及其修正,据此得到了这9个末态的分支比的初步结果,检验了微扰QCD预期的12%规则.  相似文献   
85.
研究了关联实验数据的四种因子化形式的x2表达式及其极小化性质,同时讨论了极小化估计值的有偏性与无偏性.利用简化的R值测量定量地检验了相关的理论结果.  相似文献   
86.
测量了充以氩-三乙胺混合气体的多步雪崩室的放大系数,并与文献[11]的结果作了比较.利用90Sr源发射的β粒子测定室的探测效率达98%,坪区约为200V。  相似文献   
87.
BESⅢ主漂移室径迹重建算法MdcPatRec, 是采用面向对象技术用C++开发的软件. 该算法使用模式匹配的方式寻找径迹段, 连接径迹段为径迹并进行最小二乘拟合. 使用模拟数据对算法进行了检验, 结果表明该径迹重建算法能够提供高的重建效率和好的动量分辨, 各项指标均达到设计要求. 同时具有好的抗噪声能力, 可以满足BESⅢ的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88.
为了全面准确地检测出潜在的设备异常,针对汽轮机、风电转子等高关联耦合分布式系统多测点多源传感器产生的多维多态监测数据,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变量耦合网络与变分图自编码器的异常检测方法。首先采用去趋势互相关分析(DCCA),定量分析多维变量间的耦合关系,构建复杂系统多变量耦合关系网络。在此基础上,建立基于无监督学习的变分图自编码模型,对系统多变量耦合关系网络进行特征提取,使用正常数据训练该模型,图卷积网络作为编码器学习输入数据的分布,采样获得其潜在表示,以实现耦合网络的重构,采用重建概率作为系统多维多态监测数据异常检测评价指标。最后以某火电厂汽轮机组转子系统监测数据为例开展异常检测分析,结果表明:考虑多维多态监测数据间的耦合关系,提高了系统异常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引入基于变分图自编码器的无监督学习方法,降低了经验依赖性并克服了异常样本少的问题。  相似文献   
89.
高速角接触球轴承腔内气相流动与传热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高速运转滚动轴承腔内空气在接触区周围形成的高压区阻碍润滑介质进入,从而导致供油效率降低的问题,以B7008C角接触球轴承为研究对象,考虑轴承几何结构细节,建立了角接触球轴承腔内气相流动模型,采用旋转坐标系描述轴承各组件运动,分析滚动轴承在不同转速与保持架结构参数下的气相流动。用该模型分析了轴承腔内气相流场,揭示了轴承公转、钢球自旋、保持架结构等因素对轴承腔内气相流型与传热效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公转转速升高,气流速度升高,轴承腔内压差增大;高速下钢球的自旋效应使轴承腔内气压升高,分布不均匀性加剧;保持架兜孔形状、兜孔结构等参数影响换热效率与压力场分布,随兜孔间隙增大,保持架对流换热系数升高。轴端贴近轴承内圈处是配置供油单元出口的理想位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