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272篇 |
免费 | 229篇 |
国内免费 | 479篇 |
专业分类
化学 | 575篇 |
晶体学 | 10篇 |
力学 | 153篇 |
综合类 | 40篇 |
数学 | 266篇 |
物理学 | 406篇 |
综合类 | 153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1篇 |
2023年 | 40篇 |
2022年 | 29篇 |
2021年 | 40篇 |
2020年 | 25篇 |
2019年 | 40篇 |
2018年 | 52篇 |
2017年 | 42篇 |
2016年 | 25篇 |
2015年 | 54篇 |
2014年 | 83篇 |
2013年 | 70篇 |
2012年 | 74篇 |
2011年 | 85篇 |
2010年 | 103篇 |
2009年 | 95篇 |
2008年 | 101篇 |
2007年 | 129篇 |
2006年 | 115篇 |
2005年 | 123篇 |
2004年 | 101篇 |
2003年 | 81篇 |
2002年 | 94篇 |
2001年 | 65篇 |
2000年 | 73篇 |
1999年 | 87篇 |
1998年 | 93篇 |
1997年 | 91篇 |
1996年 | 86篇 |
1995年 | 89篇 |
1994年 | 88篇 |
1993年 | 61篇 |
1992年 | 58篇 |
1991年 | 52篇 |
1990年 | 60篇 |
1989年 | 67篇 |
1988年 | 38篇 |
1987年 | 43篇 |
1986年 | 52篇 |
1985年 | 48篇 |
1984年 | 27篇 |
1983年 | 31篇 |
1982年 | 30篇 |
1981年 | 17篇 |
1980年 | 17篇 |
1979年 | 7篇 |
1978年 | 9篇 |
1965年 | 13篇 |
1964年 | 8篇 |
1959年 | 8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9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用ICP-AES法测定了东太平洋深海锰结核样品中二十多种主,次及微量元素,结果表明,表面瘤状和表面光滑两种类型锰结核的化学元素含量有较明显的区别,如表面光滑的锰结核TiO2含较高,而表面瘤状的锰结核Mn/Fe之值较高等。 相似文献
122.
123.
利用高分离度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RRLC-Q-TOF MS)和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UPLC-QQQ MS)定性定量分析了稀有原人参二醇型皂苷Rd, F2, Rg3, CK和Rh2在离体人肠道菌群中的生物转化过程. 并将上述二醇型皂苷与人肠道菌群在体外厌氧, 37 ℃下共温孵育, 采用电喷雾质谱在负离子模式进行检测, 鉴定代谢产物, 监测其含量变化, 拟合代谢路径. 结果表明, 人参皂苷Rd主要被代谢为F2, Rg3, CK, Rh2和PPD; 人参皂苷F2主要被代谢为CK和PPD; 人参皂苷Rg3主要被代谢为Rh2和PPD; 人参皂苷CK和Rh2主要被代谢为PPD. 在离体条件下, 人参皂苷Rd, F2和Rg3会被肠道菌群完全转化为其代谢产物, 而人参皂苷CK和Rh2则不能被肠道菌群完全转化为其代谢产物. 原人参二醇型皂苷在人肠道菌群中的主要转化为脱糖基反应, 单糖苷和苷元是稀有原人参二醇型皂苷在人体内发挥药效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24.
125.
从分子微观参数预测反相色谱保留值方程系数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在考虑氢键作用能随流动相组成改变的情况下,重新推导了液相色谱保留值方程,进而得到液相色谱保留值方程系数与分子微观参数之间的关系。在分子母体结构相同条件下,提出采用五个系数预测反相色谱保留值的方法,并用文献数据给予验证。 相似文献
126.
配位化学的创始与现代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扼要介绍了韦尔纳配位理论的第一篇文章的内容,讨论了配位化学的发展和现代化。配合物稳定性决定于多种作用力与组分间的互补性和拓扑约束性。 相似文献
128.
本文采用XRD、XPS、及H_2—TPD技术对不同Cu/Co比的几个RaneyCu-Co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并与反应醇选择性进行了关联.结果表明:RaneyCu-Co催化剂均由不同Cu/Co比的两个Cu-Co固溶体相组成,还原(H_2,563K,2h)前,表面除有Cu ̄0和Co ̄0外,尚有少量Cu ̄(+1)和显著量的Co ̄(+2)存在,还原后,Cu ̄(+1)几乎消失,Co ̄(+2)仍有一定量存在,在反应温度下(563K),CO和CO_2均能使表面Co ̄0部分氧化,且CO_2氧化能力大于CO,而合成气(H_2/CO=2)表现为还原的性质。三种气氛对Cu ̄0无明显影响。催化剂表面Cu/Co比高于体相Cu/Co比,表面Cu富集显著.RaneyCu-Co催化剂表面有四种吸氢中心:Cu(弱吸氢中心),高配位Co(弱吸氢中心),低配位Co(活化吸氢中心),及强吸氢中心;对不同催化剂,表面低配位Co中心的比例与醇选择性有一致的变化规律。基于上述结果,就CO播入中心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9.
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