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48篇
化学   54篇
力学   2篇
数学   1篇
物理学   25篇
综合类   7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徐超  张春雷  代丽  冷雪松  许磊  徐玉恒 《中国物理 B》2013,22(5):54203-054203
Mg:Ru:Fe:LiNbO3 crystals with various concentrations of MgO (in mole) and fixed content of RuO2 and Fe2O3 (in mass) are grown with the Czochralski method from the congruent melt. Their infrared transmission spectra are measured and discussed to investigate the defect structure. With the increase of Mg2+ concentration the blue nonvolatile holographic storage capability is enhanced. The nonvolatile holographic storage properties of dual-wavelength recording of Mg(7 mol%):Ru:Fe:LiNbO3 nonvolatile diffraction efficiency, response time, and nonvolatile sensitivity reach 59.8%, 70 s, and 1.04 cm/J, respectively. Comparing Mg(7 mol%):Ru:Fe:LiNbO3 with Ru:Fe:LiNbO3 crystal, the response time is shortened apparently. The nonvolatile diffraction efficiency and sensitivity are raised largely. The mechanism in blue photorefractive nonvolatile holographic storage is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2.
FeZSM-5沸石上乙苯的吸附态及氧化脱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FeZSM-5吸附乙苯前后的IR、XPS、ESR及Mossbauer谱表明,乙苯分子的侧链和苯环与FeZSM-5的活性位(以Fe为中心的结构单元)同时发生配位络合作用,减弱了乙苯分子侧链的α和β位C-H键,使其活化,在氧存在下易发生氧化脱氢反应生成苯乙烯.Fe(Ⅲ)是乙苯氧化脱氢的活性中心,尤其是骨架不饱和配位的Fe(Ⅲ)对活化乙苯分子起到了关键作用,碱金属平衡阳离子起到了助催化剂的作用.骨架Fe(Ⅲ)比非骨架Fe(Ⅲ)具有更高的氧化脱氢活性  相似文献   
13.
基于杯芳烃的阳离子荧光分子传感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按照荧光团的种类, 综述了基于杯芳烃的荧光分子传感器对阳离子选择性荧光传感性能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4.
在同成分LiNbO3中,掺入ZnO的摩尔分数分别为1%、3%、5%、7%和9%,掺入(质量分数)0.03% MnCO3和0.08%Fe2O3,采用提拉法生长了优质Zn∶Mn∶Fe∶LiNbO3晶体.测试Zn∶Mn∶Fe∶LiNbO3晶体的OH-红外吸收光谱,抗光损伤能力和位相共轭性能.Zn离子浓度在7%和9%时,OH-吸收峰移到3 528 cm-1,讨论OH-吸收峰移动机理.随着Zn离子浓度增加,抗光损伤能力增加.Zn离子浓度增加到7%,达到阈值.Zn∶Mn∶Fe∶LiNbO3晶体抗光损伤能力比LiNbO3晶体高二个数量级,研究高掺锌Mn∶Fe∶LiNbO3晶体抗光损伤增强机理.随着Zn离子浓度增加,Zn∶Mn∶Fe∶LiNbO3晶体位相共轭反射率降低,位相共轭响应速度增加.Zn∶Mn∶Fe∶LiNbO3晶体位相共轭镜消除了光波的位相畸变.以Zn∶Mn∶Fe∶LiNbO3晶体作存储介质进行全息关联存储实验.讨论全息关联存储的工作原理.以原图象的25%和50%进行寻址,在输出平面上接收到较完整的存储图象.  相似文献   
15.
铜离子交换改性的沸石催化剂上甲烷的非氧芳构化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已有研究表明,MoO3/HZSM5是甲烷非氧芳构化的优良催化剂,在973K下甲烷转化率达6%~8%,苯选择性高于80%,这为非氧气氛下甲烷的芳构化反应展示了非常诱人的前景[1~12].但是,该催化剂的活性和稳定性尚有待进一步提高,目前已有使用Pt,...  相似文献   
16.
针对接地网圆钢杆腐蚀检测问题,本文进行了接地网圆钢杆高频纵向超声导波无损检测方法研究。首先对埋地环境下圆钢杆中纵向导波传播特性进行理论研究,分析了不同模态导波的群速度和衰减频散特性。研究发现,高阶纵向模态导波在衰减最小和群速度最大对应的频率处,在圆钢杆中传播能力强,是适合进行地埋圆钢杆导波检测试验的频率范围。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埋地圆钢杆高频纵向超声导波无损检测试验研究。结果发现,利用优选的检测参数可以很好地实现埋地圆钢杆中腐蚀缺陷检测。研究工作为接地网运行状态评价提供了很好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7.
在Na_2O-1.6-C_6H_(14)N_2-SiO_2-TiO_2-H_2O体系中首次用快速动态法和静态法合成了TiZSM-48型分子筛,考察了两种合成方法的晶化动力学。利用XRD、IR、XPS、SEM、DRS、TG-DTA等测试手段对TiZSM-48型分子筛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Ti进入了分子筛骨架,动态法合成比静态法合成快得多,且样品的晶粒较小。热分析表明,两种方法合成的样品热稳定性均较好。  相似文献   
18.
以塔中 16 16 1井区为例 ,探讨了随机模拟技术在油田勘探阶段油藏描述中的应用。针对勘探阶段油藏钻井少、生产数据缺乏的实际情况 ,对储层随机模拟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如变异函数求取、模型的筛选等 ,进行了初步的分析 ,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利用序贯高斯模拟、指示高斯模拟和模拟退火对该井区的储层参数进行了随机建模 ,较好地描述了储层空间分布的不确定性 ,发现了潜在的油藏延伸带 ,并给出了油气储量的可能分布 ,为油田的下一步勘探及油田的开发风险分析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An electrostatic deflector for separating the fusion evaporation residues from the beam-like products in heavy ion reactions was installed. The evaporation residue separ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with the electrostatic deflector setup was tested with the reaction ^32S+^96Zr at several energies. The fusion evaporation residues and the beam-like particles were well separated after the electrical separation and the experimental fusion cross section obtained from the angular distribution is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calculated value well above the Coulomb barrier. This confirms the reliability of the setup.  相似文献   
20.
采用银改性铜基催化剂用于草酸二甲酯(DMO)加氢制乙醇酸甲酯(MG)反应.结果表明,当DMO的转化率达到96%时,目的产物MG的选择性大于80%.1 000 h的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催化剂反应至900 h后存在一定程度的失活现象.结合XRD,FT-IR,TG-DSC,H2-TPR和ICP等表征手段,初步推断反应过程中的活性组分烧结、表面积碳和载体硅流失是该铜基催化剂失活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