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3篇
  免费   59篇
  国内免费   37篇
化学   48篇
晶体学   3篇
力学   28篇
综合类   38篇
数学   14篇
物理学   117篇
综合类   361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60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231.
宋跃辉  周煜东  王玉峰  李仕春  高飞  李博  华灯鑫 《物理学报》2018,67(24):249201-249201
基于大气物理学研究了水云云滴增长过程中的粒谱及散射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凝结增长使粒谱半高宽和有效半径不断增加,碰并增长使粒谱出现多峰分布,有效半径增加.在凝结增长和碰并增长共同作用下,有效半径的平均增长速率为8 nm/s.凝结增长和碰并增长单独作用下,消光系数和散射系数随时间呈线性变化.在二者共同作用下,除3.2 mm波长外,消光系数和散射系数随时间呈指数增长;1.064, 2.2, 3.7, 12和22μm波长的不对称因子逐渐趋于稳定,200μm的不对称因子呈指数增长,3.2 mm的不对称因子基本保持不变;1.064和2.2μm波长的雷达比在20 sr附近波动,3.7μm波长的雷达比呈大幅振荡.云滴增长过程中,水云在1.064, 2.2和3.7μm波长的单次散射反照率逐渐降低,在12μm, 22μm, 200μm和3.2 mm波长的单次散射反照率逐渐增加,波长指数的绝对值逐渐减小.研究结果可为天气预报、地气辐射平衡研究和遥感数据校正提供重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232.
提出了一种基于小波阈值去噪算法的白天太阳背景光滤波抑制方法,实现对拉曼回波信号中真实信号与噪声的分离,并有效滤除白天背景噪声。基于西安理工大学大气水汽探测拉曼激光雷达系统的全天时实测数据,详细讨论了分解层数、小波基函数、阈值函数以及阈值选取方法等因素对白天探测回波信号去噪结果的影响,对去噪前后信号进行分析并对去噪评价函数进行对比,当利用小波基sym6、分解层数为5层,并采用改进阈值函数和改进通用阈值方法的最优条件时,可实现对白天水汽拉曼散射信号和米-瑞利散射信号较好的去噪效果。讨论了小波去噪前后大气水汽混合比反演廓线和激光雷达水汽探测信噪比(SNR)的结果,分析表明利用该去噪系统得到的白天激光雷达水汽探测SNR提高约3.4倍,水汽探测距离可从1.5~2km提高到3km以上。开展全天时激光雷达连续探测实验和去噪处理,获得了24h边界层内大气水汽混合比的连续变化特性,并得到与近地面气象站数据的较一致的结果,充分验证了小波去噪算法应用于全天时大气水汽探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233.
为满足绿色食品生产需求, 以荷兰7号马铃薯为供试作物, 设置常规施肥(NR)、常规减量施肥(HNR)、常规减量施肥+炭(HNRC)、恩泰克推荐施肥(EN)、恩泰克减量施肥(HEN)、恩泰克减量施肥+炭(HENC)6个处理, 研究化肥减量施用对马铃薯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结果表明EN处理马铃薯总产量、一级薯和二级薯产量均最高; 不同处理间马铃薯硝酸盐、干物质重、淀粉、维生素C、粗蛋白和可溶性总糖含量差异均不显著, 但在施用同一类型肥料的处理中, 表现出随着化学氮素减量硝酸盐含量降低, 粗蛋白含量减少, 可溶性总糖含量增加的趋势. 综合考虑标准要求和马铃薯产量与品质等因素, 确定HENC处理为绿色食品马铃薯生产的最佳施肥模式.  相似文献   
234.
提出一个简单的原始-对偶算法求解三个凸函数之和的最小化问题, 其中目标函数包含有梯度李普希兹连续的光滑函数, 非光滑函数和含有复合算子的非光滑函数. 在新方法中, 对偶变量迭代使用预估-矫正的方案. 分析了算法的收敛性和收敛速率. 最后, 数值实验说明了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35.
钢筋混凝土梁腐蚀疲劳断裂微观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钢筋混凝土梁腐蚀疲劳试验的基础上,对钢筋断口做扫描电镜和化学分析,研究了腐蚀介质在钢筋疲劳断裂中起的作用.研究表明,在腐蚀介质中,弯曲腐蚀疲劳的钢筋断口同样存在裂纹源区、疲劳发展区和断裂区,钢筋腐蚀疲劳寿命的降低,是腐蚀介质和反复弯曲拉应力共同作用的结果.这种作用加速了初始裂纹的萌生和疲劳裂纹的扩展,并始终存在于疲劳发展直至断裂的全过程,说明腐蚀疲劳的机制与具体的环境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36.
压延成型胶片在冷却鼓上的冷却对胶片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胶片冷却过程中,需控制冷却鼓数量和冷却水流量实现合理有效的冷却,以保证胶片的质量。应用Fluent软件对胶片在冷却鼓上的稳态换热过程进行数值模拟。针对固体动边界传热模拟技术的限制,提出了热-流-固耦合换热下胶片冷却的模拟方法,并对6种不同胶片在10个冷却鼓上的冷却过程进行了模拟,得到了胶片的温度分布。与实测数据对比发现,模拟结果和实测结果吻合,验证了本文提出的传热模拟方法的合理性,解决了薄膜移动边界传热模拟问题。  相似文献   
237.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不同生产工艺的2种浓香型竹酒(活竹酒和原竹酒)中的挥发性成分进行提取鉴定,并利用相对气味活度值衡量挥发性成分对竹酒主体香气成分的贡献程度.结果表明,2种浓香型竹酒(活竹酒和原竹酒)中共检测出105种挥发性成分,其中酯类56种,醇类9种,醛类16种,酮类7种,烯酸类3种,烷烃类8种,其他类6种,而且2种竹酒中挥发性香气成分含量有差异,但均以酯类和醇类为主,尤其是酯类物质的相对质量分数均在80%以上.2种竹酒中含量较高的共有成分为己酸乙酯、辛酸乙酯、丁酸乙酯、乙酸乙酯和庚酸乙酯,这些酯类都具有令人愉快的花、果香气,构成了竹酒的主体香气特征.竹茎生长发酵的过程使活竹酒中杂醇油的含量降低,而且活竹酒的酯类物质在种类和相对质量分数上均高于原竹酒.根据不同挥发性化合物的嗅觉阈值和相对质量分数计算ROAV值.活竹酒中的己酸乙酯、辛酸乙酯、丁酸乙酯和戊酸乙酯,特别是己酸乙酯和辛酸乙酯,对活竹酒的主体香气有着非常重要的贡献,己酸丁酯、壬醛、2-壬酮、异戊酸乙酯和己酸己酯对活竹酒的主体香气有重要的修饰作用.原竹酒中己酸乙酯、辛酸乙酯、戊酸乙酯、己酸己酯和丁酸乙酯具备较高的相对香气活度值,对原竹酒主体香气贡献最为显著;己酸异戊酯、己酸丁酯、3-苯丙酸乙酯、乙酸异戊酯、壬醛、癸酸乙酯和异戊醛对原竹酒的主体香气有着重要的修饰作用.  相似文献   
238.
针对一种集紫薯的营养保健功能和乳酸菌发酵优势为一体的新型功能性紫薯乳酸菌发酵饮料, 以紫薯为原料, 通过打浆液化、糖化、接种发酵等系列处理并比较最适的操作条件, 最后优化了紫薯乳酸菌发酵饮料的加工工艺. 实验结果表明, 其紫薯液化的最佳用酶量为0.4%、最适pH7.5、最适时间70min、最适温度55℃; 糖化最佳条件为用酶量55U?100mL-1, pH 4.0, 糖化时间90min, 温度60℃. 采用优化筛选得到的植物乳杆菌发酵接种量为9%, 发酵时间为29h. 最后得到一种新型的风味好、营养价值高、有利于人体健康的紫薯乳酸菌发酵饮料.  相似文献   
239.
鱼类经常采用垂直流向的摆动进行游动, 这种摆动可以用行进波来表示. 应用浸入边界方法模拟了低雷诺数条件下水翼NACA65-010在水中摆动时的流场,并研究了雷诺数对水生动物推进效率的影响. 结果表明:随着雷诺数的增大,推力系数和推进效率增大,而功率系数减小;在Re<20时,推力系数,推进效率和功率系数的变化尤为剧烈. 随雷诺数增加,由于水翼摆动诱导的流场变化也更加复杂,水翼后缘处的涡量场强度逐渐增强. 摆动诱导反卡门涡街产生推力.  相似文献   
240.
重载列车是现代轨道交通运输中的重要运载工具,是煤炭、化石等矿产资源运输的主干力量。随着列车编组长度不断增加和轴重不断提升,其动力学与行车安全性问题日益凸显,制约了重载铁路运输能力与技术的发展。为了提升重载列车系统的动态服役性能,保障列车运行安全性,本综述阐明了重载铁路运输面临的动力学与行车安全性问题,系统梳理了重载列车系统动力学的研究现状,研究了列车纵向动力学、三维列车动力学和列车与轨道耦合动力学的分析理论与研究方法,分析了现有研究的不足及面临的挑战,探讨了其未来研究重点和方向,以期为重载列车技术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