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1篇
化学   45篇
物理学   4篇
综合类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以甘氨酸辅助的燃烧法和非晶态稀土DTPA配合物前驱体热分解法制备了Y2 O3 ∶Eu和Gd2 O3 ∶Eu纳米材料。X射线衍射表明燃烧法和配合物前驱体热分解法制备的纳米Y2 O3 ∶Eu均为立方相 ,而Gd2 O3 ∶Eu纳米材料则随制备条件不同可得到立方相或单斜相两种产物 ,发射光谱证实了这一结论。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对不同方法制备的纳米材料的尺寸、形貌也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42.
中钇富铕稀土矿萃取分离流程的经济技术指标比较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根据当前国内外市场可预测的产品结构,针对中钇富铕矿为代表的离子吸收型稀土矿,提出了三种可行的P507-HCl体系和环烷酸-HCl体系相结合的稀土萃取全分离工艺流程,比较了各流程的槽体级数的容积,有机相和稀土存槽量,盐酸和液氨消耗以及控制要求等。从经济技术指标角度得到了中钇富铕稀土矿分离的最优化工艺流程,可节省投资5%~50%。  相似文献   
43.
水热法合成CdS/ZnO核壳结构纳米微粒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以半胱氨酸镉配合物为前驱体,采用水热法合成CdS纳米微粒,并以ZnO对其进行表面修饰,形成具有核/壳结构的CdS/ZnO半导体纳米微粒,CdS纳米微粒表面经ZnO修饰后,其带边发射大大增强,透射电镜显示,110℃下反应4h所得的CdS/ZnO颗粒尺寸约为20nm,电子衍射表明其结构为六方相。  相似文献   
44.
CoFe2-xRExO4(RE=Tb,Dy)纳米晶薄膜的化学合成及磁性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稀土铽或镝掺杂的钴尖晶石铁氧体纳米晶薄膜.考察了Tb或Dy的掺杂量及晶化条件对晶相的影响.结果表明,稀土离子的掺杂量x超过0.3时,样品很难形成尖晶石单相.原子力显微镜对纳米晶薄膜表面形貌的观测显示,溶胶-凝胶法制备的薄膜粒度可控制在20~50nm,且具有较高的表面平整度.对于厚度为200nm的薄膜,均方根粗糙度仅为4~5nm.磁特性研究发现,掺杂Tb或Dy的样品矫顽力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45.
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ZnS∶TM(TM= Mn, Cu)水溶胶, 研究了它们的光学性质. 通过吸收光谱计算得到微粒的尺寸约为3~4nm . 光致发射光谱中给出了所对应掺杂中心的发射带, 其能量来源于基质ZnS的吸收. 通过旋涂法制备了ZnS∶Cu 纳米微粒EL器件, 测定了其启动电压和耐压值以及EL光谱强度与电压的关系, 初步探讨了可能的发光机理  相似文献   
46.
稀土配合物作为前驱体合成Y_2O_3∶Eu纳米材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稀土羧酸配合物为前驱体, 采用快速热分解方法制备了纳米Y2O3∶Eu 荧光材料,进行了结构、尺寸及形貌表征. 随着Eu3+ 掺杂浓度的提高, 样品的晶胞参数加大, 当Eu3+掺杂量高达30% 时, 体系仍能保持Y2O3 基质的立方相结构; 样品的晶粒度与退火温度及配合物前驱体组成有关. 退火温度越高、前驱体中Re3+ 与配体的摩尔比越小, 样品的粒径越大. 随着Eu3+ 掺杂浓度的提高, 激发光谱红移, 发射强度在掺杂浓度分别为5% 和10% 时有极大值; 发射强度与Re3+ 和配体摩尔比及退火温度有关.  相似文献   
47.
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物中稀土元素的浸取可视作一种液-固萃取过程,可通过其中的萃取平衡和物料平衡关系进行浸取行为的模拟计算。前文介绍了一种基于一定假设的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柱浸过程液-固萃取模型计算方法。本文基于土壤水动力学中关于土体水份的形态分类原则,对前文假设进行了适当修正,进而建立了考虑“返混”的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液-固萃取模型计算方法。修正的模型将土体中存在的水份分为滞留水和流动水两类。通过模拟计算探讨了不同滞留水比例,以及考虑滞留水时离子交换反应系数、浸矿剂浓度、原矿稀土品位、矿土饱和含水率等因素对于浸矿效果的影响。计算结果显示:较大的滞留水比例、较高的原矿稀土品位、较小的离子交换反应系数和较低的浸矿剂浓度均会使所需注入的浸矿液体积增加,但所需顶水体积变化不大,始终与矿土饱和持水量相近;而矿土饱和含水率的不同对于浸矿剂硫铵的消耗需求影响不大,但线性改变顶水量需求;先浓后淡注液方式使浸矿剂的浸取效率降低,并增加所需浸矿液注入量,未显现更为优异的工艺效果;滞留水所占比例越大,浸出液中稀土峰值浓度越低,但浸矿液中的初始硫铵浓度应仍为浸出液中稀土浓度峰值的主要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48.
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物中稀土元素主要富集在以高岭土为主的粘土矿物中,目前主要通过原地浸矿工艺开采。开采过程中,浸矿液自矿体顶部注液孔流至矿体底部或集液巷道的过程中,不断交换浸出粘土中的稀土离子,其过程可视作液-固萃取,因此可通过其中的萃取平衡和物料平衡关系进行模拟计算。介绍了一种基于液-固萃取模型的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柱浸过程模拟计算方法,并探讨了离子交换反应系数、浸矿剂浓度、原矿品位等因素对于浸矿效果的影响。计算表明:铵根离子具有较强的交换浸出稀土的能力;浸出液所能达到的理论浓度峰值主要决定于浸取液中初始硫铵浓度;浸矿所需顶水理论注入量可依据矿体饱和含水率估算,并进而通过模拟计算的浸矿液/顶水比计算所需浸矿液注入量;浸矿液硫铵浓度越高,原矿稀土品位越低,则稀土离子穿透曲线浓度峰值持续时间就越长,之后浓度下降速度也越快,同时浸矿液/顶水比以及硫铵投入/稀土产出比也越小,说明浸矿剂利用效率越高。  相似文献   
49.
硫酸稀土溶液是稀土分离过程中的重要中间产品,皂化剂引入的Na+,NH4+等离子易导致硫酸稀土复盐沉淀,制约了皂化萃取剂在硫酸体系中萃取稀土元素的工业应用。提出了一个在硫酸体系中引入阻断剂实现皂化萃取稀土的工艺设想,并给出了阻断剂的选取方法。利用萃取分离过程中一价阳离子、阻断剂离子和稀土离子按萃取顺序在槽体中形成的自然分布,隔断一价阳离子与稀土离子的接触,从而避免了难溶硫酸稀土复盐的生成,为工业实现硫酸体系皂化萃取稀土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50.
合成了标题络合物的晶体,在四圆衍射仪上测得其晶体结构。晶体Eu(TTA)_4Epy属三斜晶系,P(?)空间群,中心离子Eu(Ⅲ)和4个TTA~-通过8个氧原子螯合配位,Epy为外界阳离子。晶胞参数如下:a=12.437(5),b=17.816(3),c=10,706(3)(?),α=90.92(2)°,β=102.01(3)°,γ=87.10(2)°,Z=2。此外,还对该化合物的热稳定性、红外及紫外可见光谱以及荧光性质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