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97篇 |
免费 | 51篇 |
国内免费 | 149篇 |
专业分类
化学 | 202篇 |
晶体学 | 4篇 |
力学 | 15篇 |
综合类 | 2篇 |
数学 | 37篇 |
物理学 | 92篇 |
综合类 | 54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0篇 |
2023年 | 15篇 |
2022年 | 18篇 |
2021年 | 17篇 |
2020年 | 16篇 |
2019年 | 11篇 |
2018年 | 25篇 |
2017年 | 16篇 |
2016年 | 10篇 |
2015年 | 23篇 |
2014年 | 36篇 |
2013年 | 23篇 |
2012年 | 28篇 |
2011年 | 24篇 |
2010年 | 35篇 |
2009年 | 45篇 |
2008年 | 45篇 |
2007年 | 39篇 |
2006年 | 27篇 |
2005年 | 45篇 |
2004年 | 25篇 |
2003年 | 28篇 |
2002年 | 17篇 |
2001年 | 30篇 |
2000年 | 23篇 |
1999年 | 31篇 |
1998年 | 20篇 |
1997年 | 21篇 |
1996年 | 26篇 |
1995年 | 23篇 |
1994年 | 23篇 |
1993年 | 12篇 |
1992年 | 21篇 |
1991年 | 10篇 |
1990年 | 17篇 |
1989年 | 8篇 |
1988年 | 12篇 |
1987年 | 9篇 |
1986年 | 6篇 |
1985年 | 7篇 |
1984年 | 2篇 |
1982年 | 2篇 |
1981年 | 5篇 |
1980年 | 2篇 |
1977年 | 1篇 |
1976年 | 1篇 |
1965年 | 2篇 |
1964年 | 2篇 |
1963年 | 1篇 |
195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将辣根过氧化物酶(HRP)通过纳米技术和自组装技术固定于电极表面,制得了酶修饰电极.纳米金与HRP形成了静电复合物并高效地保持了HRP的生物活性,以对苯二酚作为电子媒介体,差示脉冲伏安法(DPV)研究生物酶电极测定H2O2的线性范围为5.0×10-6~1.0×10-3 mol/L,检测限为2.5×10-6 mol/L,线性方程为△I=0.34765+4.05553CH2O2(mM).酶电极的表观米氏常数(K(app))为0.0675 mmol/L.实验同时证明该生物酶电极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62.
一种包覆型聚合物高效液相色谱固定相的制备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当代应用最广的HPLC固定相中,硅胶基质填料化学稳定性较低,并且由于残存硅羟基而表现所谓第二效应,特别使碱性化合物的峰形拖尾;聚合物基质填料虽提高了化学稳定性,没有离子基团,但刚性降低,并且由于溶胀难于进行梯度淋洗;面包覆型聚合物填料则可综合二者的优点,本文对我们制备的这种固定相作初步报道。 相似文献
63.
采用谐振子模型理论探讨了振动模式对Ir(ppy)3配合物的磷光光谱的影响.多原子分子发射光谱的一般形式可以从两个绝热电子态之间的热振动关联函数推导出,相应地势能面之间的位移和Duschinsky转动的影响也被包含在多维谐振子模型的表达式中,所得关系式模拟出了Ir(ppy)3较为精细的磷光发射光谱.计算结果表明T1态到S0态之间的0→1振动跃迁对发射光谱贡献较大,尤其振动频率小于1600 cm-1的振动模贡献更多,配体中苯和吡啶环上C=C和C=N的呼吸振动,是Ir(ppy)3出现肩峰的主要原因.玻耳兹曼分布使得主峰和肩峰的强度下降,并且两峰相互接近.该谐振子模型与密度泛函理论(DFT)结合,可以较好地定量描述多原子分子光物理过程的发射光谱以及详细了解光谱谱图的细节. 相似文献
64.
65.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DFT)B3LYP/6-311+G(d,p)及二级微扰理论(Second-order Mller-Plesset,MP2)MP2/6-311+G(d,p)对4-羟基苯甲酰肼分子进行了构型优化,得到了该分子的稳定几何构型,在此基础上对其频率进行了计算和指认,与4-羟基苯甲酰肼的实验谱图比较分析发现,真空分子的羟基、胺基及CH的特征振动频率与实验值相差较大。因此在单晶数据的基础上,增加一个氨气分子,模拟相邻分子对该分子的影响,MP2的计算结果表明,羟基的振动频率与实验值吻合很好,说明相邻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不能忽略以及MP2理论在解释该类分子的振动光谱方面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66.
在B3LYP/6-311++g**、MP2/6-311++g(3df,3pd)及MP2/aug-cc-pvtz水平上分别求得H3SiH…MeHn(Me=Na,Mg,Be;n=1或2)复合物势能面上的3个稳定构型,探讨了以Si-H为电子供体的红移反向氢键相互作用(IHB).经MP2/6-311++g(3df,3pd)水平的计算,在3个复合物中,含基组重叠误差(BSSE)校正的单体间相互作用能分别为-5.98、-8.65和-3.96kJ.mol-1,与MP2/aug-cc-pvtz水平下计算得到的-6.18、-9.12和-4.28kJ·mol-1接近,可见3个反向氢键复合物的相对稳定性顺序为:SiH4...MgH2SiH4...NaHSiH4...BeH2.NBO分析及对相关原子化学位移的计算表明,在复合物中,电子流向总体表现为SiH4→MeHn(n=1或2),且直接参与反向氢键形成的H3的化学位移向低场移动.与传统氢键相比,这里Si1-H3既是氢键供体,又是电子供体,从而形成反向氢键相互作用.另外,采用分子中原子理论(AIM)分别对各复合物中相关键鞍点处的电子密度拓扑性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3个复合物中均存在以静电性质为主的分子间反向氢键弱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67.
68.
69.
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