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00篇 |
免费 | 50篇 |
国内免费 | 153篇 |
专业分类
化学 | 204篇 |
晶体学 | 4篇 |
力学 | 14篇 |
综合类 | 2篇 |
数学 | 37篇 |
物理学 | 91篇 |
综合类 | 55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0篇 |
2023年 | 18篇 |
2022年 | 18篇 |
2021年 | 17篇 |
2020年 | 16篇 |
2019年 | 10篇 |
2018年 | 25篇 |
2017年 | 14篇 |
2016年 | 11篇 |
2015年 | 23篇 |
2014年 | 35篇 |
2013年 | 20篇 |
2012年 | 31篇 |
2011年 | 23篇 |
2010年 | 35篇 |
2009年 | 45篇 |
2008年 | 45篇 |
2007年 | 39篇 |
2006年 | 29篇 |
2005年 | 39篇 |
2004年 | 26篇 |
2003年 | 29篇 |
2002年 | 17篇 |
2001年 | 29篇 |
2000年 | 24篇 |
1999年 | 31篇 |
1998年 | 24篇 |
1997年 | 21篇 |
1996年 | 29篇 |
1995年 | 23篇 |
1994年 | 23篇 |
1993年 | 13篇 |
1992年 | 21篇 |
1991年 | 11篇 |
1990年 | 19篇 |
1989年 | 8篇 |
1988年 | 11篇 |
1987年 | 8篇 |
1986年 | 6篇 |
1985年 | 7篇 |
1984年 | 2篇 |
1983年 | 2篇 |
1982年 | 2篇 |
1981年 | 4篇 |
1980年 | 2篇 |
1976年 | 1篇 |
1965年 | 2篇 |
1964年 | 2篇 |
1963年 | 1篇 |
195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81.
左良 《中国无机分析化学》2017,7(1):57-59
采用15mL盐酸和5mL硝酸混合酸溶解样品,选择V 292.464nm谱线做光谱干扰实验,发现Cr对此谱线无光谱干扰,由于样品中含大量Cr离子,故采用标准曲线基体匹配进行测试,以消除Cr基体带来的基体干扰,建立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AES)法测定金属铬中钒含量的分析方法。结果表明:基体效应对钒的标准曲线线性并无影响,钒的质量浓度在0.1~20μg/mL,其线性相关系数均不小于0.999 8,方法中钒的检出限为0.001 5μg/mL。按照实验方法测定金属铬中钒,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RSD,n=10)为0.89%。方法适用,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882.
883.
文尚胜左文财周悦叶倩楠覃东欢陈贤东 《光学技术》2020,(6):664-670
在COVID-19流行期,为考察新型紫外线消毒技术研究及其应用状况,对紫外发光二极管和222nm远紫外消毒技术两类新型紫外消毒技术进行了探讨。详细介绍了UV-LED的单波长照射,脉冲紫外照射和多波长协同照射三种消毒方案的研究进展、应用场所并对其潜力进行了探讨;重点介绍了222nm远紫外消毒技术,对其应用和未来发展做出了展望;讨论了UV-LED现阶段遇到的问题并对紫外消毒市场发展做出了展望,预计未来紫外消毒市场中将形成汞灯为主,LED为辅,两者相互补充的格局。 相似文献
884.
根据现有无人机光电定位方法对动态目标定位的局限性,借鉴光电经纬仪角度交会定位方法,提出改进的基于机载光电平台的双机交会定位系统.介绍了交会定位系统的构成及其工作原理,构建辅助坐标系,对视轴向量进行齐次坐标转换,建立双机交会定位模型.研究了交会定位中载机相对目标位置对定位精度的影响,给出了理想的测量位置,得到最优定位位置,最优交会角为69.984°.最优位置下,当目标距离双机基线20km时,定位均方根误差为38.0434m.分析了卡尔曼滤波对定位结果的影响,建立合适的滤波模型,滤波后的定位均方根误差减小到13.5842m. 相似文献
885.
采用氯仿粘结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 PC)板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methacrylate, PMMA)板模拟含异质界面模型;在PC介质中布置柱状炮孔并与界面呈一定角度,根据炮孔端部与界面相对位置,分别于柱状炮孔两个端部设置起爆点,起爆点远离界面端部时定义为孔口起爆,靠近界面端部时定义为孔底起爆;借助数字图像相关实验系统,研究爆炸应力波通过异质界面后PMMA介质应变场演化过程及炮孔底部区域拉、压应变变化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异质界面改变了爆炸应力波过界面后的传播形态。孔口起爆时,异质界面受爆破荷载作用后易形成应力集中区,界面处产生开裂,横向拉伸波作用是造成异质界面开裂的主要原因。起爆方式对过界面后介质PMMA的横/纵向拉、压应变场作用贡献不同,主要体现在应变场强度、拉/压应变场位置分布2个方面。在炮孔底部区域,起爆方式对应变场时程特性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作用时效长短和应变强度2个方面。孔口起爆时,横/纵向应变体现出短时效、高强度的变化特征。就应变强度而言,起爆方式对横向压应变的影响显著强于其对纵向拉应变的影响。对空间分布特性影响主要体现在衰减程度,起爆方式对纵向应变衰减程度影响较大。无论采用何种起爆方式,爆炸应变场在PC介质中衰减速度较快,进入PMMA介质后衰减速度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886.
古籍版面图像结构复杂,对其进行有效、准确的分析是实现古籍汉字识别与检索的前提和基础。对古籍汉字版面分析的关键问题展开研究,在对古籍版面特点进行分析与归纳的基础上,提出基于LOF和波动阈值的古籍版面分析方法。首先,采用基于LOF的分类算法对古籍版面图像投影分割后的区域进行分类,确定存在分割问题的候选混合区域;然后,利用波动阈值对候选混合区域中的文字与框线粘连部分进行分割;最后,确定古籍版面中的文字区域并输出。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有效地分离古籍文字区域和框线区域,版面分类和分割准确率分别为87.02%和78.69%。 相似文献
887.
为研究自旋-1角动量三个分量的不确定关系,用Heisenberg-Robertson不确定关系不等式,建立三个分量的乘积形式及和式的不确定关系.结果表明:通过引入三方常数τ,使不等式变为紧的;在紧的不确定关系中引入的参数与自旋-1/2时的参数相同. 相似文献
888.
陕南是驰名中外的石煤赋存区,石煤中伴生有多种元素。通过测试石煤中磷元素的含量,发现陕南石煤样品中磷元素含量普遍较高(139.1~2 946.8 μg/g),远高于中国煤中磷均值,富集磷元素特征明显,并且石煤灰样普遍高于对应原石煤样中磷元素含量。利用浸泡实验模拟了四种条件下(超纯水、酸性溶液、碱性溶液、矿井水)石煤及煤灰中磷元素的浸出(迁移)过程,实验周期长达12个月,计算了不同类型样品和浸泡条件下的磷元素浸出率。结果显示:酸性溶液对于石煤样品中磷元素有较高的浸出率,普遍高于其他三种类型溶液,矿井水溶液的磷浸出率次之,超纯水和碱性溶液的磷浸出率微弱,指示碱性条件有抑制石煤样中磷元素浸出的趋势。石煤灰样品在不同类型溶液条件下磷元素的浸出率特征也是在酸性溶液中比较高,矿井水溶液次之。与不同溶液石煤样磷元素浸出率相比,石煤灰样在碱性溶液和矿井水溶液中略有增高。 相似文献
889.
890.
为探究分段装药爆炸应变场与裂隙场分布规律,采用数字图像相关分析方法与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实验方法,分析了孔内分段装药爆炸全场应变传播规律,建立了爆后“岩石—爆炸裂隙”的三维重构模型,描述了爆炸裂纹位置与形态的空间分布情况,得到岩石材料爆炸裂隙的分形维数与损伤度。研究结果表明:分段装药改变了连续装药对介质的全场应变形态,由一次应变改变为两次应变,在满足第一段炸药对介质的破坏作用下,同时加大了第二段炸药对介质的作用效应;上分段装药占比0.4时,下分段介质受爆炸作用应变峰值更大,更好满足工程实践中下半段岩体对爆炸能量的需求;相同装药系数下,连续装药结构爆炸裂纹没有贯穿试件整体,炮孔封堵段的爆炸裂纹较少,分段装药结构下,由于提高了炸药的位置,使得上部分岩体能够更好地利用炸药爆炸的能量破碎岩石;分段装药岩石整体损伤度较连续装药提高了23.5%,其中上分段岩石损伤差异较大,分段装药上分段损伤度比连续装药提高46.4%。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