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939篇 |
免费 | 175篇 |
国内免费 | 237篇 |
专业分类
化学 | 333篇 |
晶体学 | 5篇 |
力学 | 57篇 |
综合类 | 23篇 |
数学 | 159篇 |
物理学 | 329篇 |
综合类 | 144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7篇 |
2023年 | 38篇 |
2022年 | 30篇 |
2021年 | 37篇 |
2020年 | 30篇 |
2019年 | 40篇 |
2018年 | 49篇 |
2017年 | 20篇 |
2016年 | 33篇 |
2015年 | 59篇 |
2014年 | 106篇 |
2013年 | 99篇 |
2012年 | 103篇 |
2011年 | 86篇 |
2010年 | 91篇 |
2009年 | 100篇 |
2008年 | 100篇 |
2007年 | 116篇 |
2006年 | 96篇 |
2005年 | 102篇 |
2004年 | 98篇 |
2003年 | 73篇 |
2002年 | 71篇 |
2001年 | 66篇 |
2000年 | 71篇 |
1999年 | 63篇 |
1998年 | 57篇 |
1997年 | 33篇 |
1996年 | 42篇 |
1995年 | 35篇 |
1994年 | 46篇 |
1993年 | 42篇 |
1992年 | 45篇 |
1991年 | 43篇 |
1990年 | 30篇 |
1989年 | 38篇 |
1988年 | 14篇 |
1987年 | 17篇 |
1986年 | 14篇 |
1985年 | 21篇 |
1984年 | 13篇 |
1983年 | 13篇 |
1981年 | 9篇 |
1980年 | 4篇 |
1979年 | 5篇 |
1964年 | 4篇 |
1959年 | 4篇 |
1958年 | 4篇 |
1957年 | 8篇 |
1956年 | 7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3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三聚氰胺甲醛树脂具有良好的耐热性和胶接强度大等特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木材加工用的胶粘剂、涂料的固化剂、纸张湿强剂中。但是三聚氰胺的刚性三嗪环结构会导致三聚氰胺甲醛树脂存在硬脆、力学性能差、强度低、拉伸和弯曲性能差等缺陷。上述缺陷限制了三聚氰胺甲醛树脂在某些领域中的应用。为了扩大其应用范围,三聚氰胺甲醛树脂的增韧问题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主要综述了小分子增韧和高分子增韧两种主要方法,其中小分子增韧又包括异氰脲酸酯增韧、二元醇增韧、二元醛增韧、胺类增韧以及多种小分子协同增韧。高分子增韧包括聚多元醇增韧和聚氨酯增韧。此外,还介绍了生物质增韧、硅烷增韧等其他几种方法,并阐述了上述方法的增韧机理。 相似文献
52.
维石墨烯是由二维石墨烯构成的三维网络结构,多孔的网络结构赋予了三维石墨烯超大的比表面积、超高的机械强度以及优异的电子传输通道. 因其优异的性能,三维石墨烯及其复合材料已经广泛地应用于能源、化学和生物等研究领域. 在三维石墨烯的合成方法中,化学气相沉积法由于制备的三维石墨烯具有高纯度、良好结晶性和优异的机械性能而备受推崇. 本文结合当前研究热点,综述了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三维石墨烯及其复合材料在电化学储能领域(铝电池、锂离子电池、锂-硫电池、钠离子电池、金属-空气电池、超级电容器)中的应用,并简要评述当前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三维石墨烯在应用中所面临的挑战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53.
构建了CO高压溶解的进气系统,在连续式反应系统中对超临界水条件下CO的转化规律进行了研究;针对生物质超临界水气化中钾盐的多样性,选择KHCO3、K2CO3和KOH等三种钾盐成分,研究了它们在不同工艺条件(450-600℃、23-29 MPa、停留时间3-6 s)下对超临界水中水煤气转化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无催化条件下,提高反应温度、延长停留时间均提高了CO的转化率,而压力对其影响在低压下(23-25 MPa)比较大,高压下(25-29 MPa)比较小,水煤气转化的反应动力学方程为k=103.75×exp(-0.66×105/RT)(s-1)。碱性钾盐均能显著提高CO转化率,其催化促进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KHCO3>K2CO3>KOH。添加碱性钾盐时,提高反应温度、延长停留时间均提高CO转化率,而压力的影响比较复杂。碱性盐对水煤气转化反应的催化是通过草酸盐(HC2O4-)和甲酸盐(HCOO-)作为中间产物进行的。 相似文献
54.
介孔碳担载的 Co-Mo 和 Ni-Mo 加氢脱硫催化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制介孔碳 (CMC) 具有比传统活性碳 (AC) 更大的比表面积、孔径和孔体积, 以其为载体, 在浸渍液中加入螯合剂, 采用等量浸渍法制备了 Co-Mo/CMC 和 Ni-Mo/CMC 催化剂, 分别用于模型汽油和柴油加氢脱硫反应. 结果表明, Co-Mo/CMC 和 Ni-Mo/CMC 催化剂具有比 Co-Mo/AC 催化剂更好的织构性质和加氢脱硫活性. 在模型汽油的加氢脱硫反应中, Co-Mo/CMC 催化剂活性比工业催化剂 Co-Mo/Al2O3 高得多; 而在模型柴油的加氢脱硫反应中, Ni-Mo/CMC 催化剂活性也比工业催化剂 FH-98 高得多. 相似文献
55.
56.
57.
应用原子和表面簇合物相互作用的5参数Morse势方法(简称5-MP)构造了S-Ni表面簇合物体系的解析势函数.首先对S-Ni低指数表面体系进行了研究,并获得了全部临界点性质.计算结果表明:硫原子在Ni(100)面上的稳定吸附态为四重洞位,在Ni(111)面上,硫原子吸附于三重位,硫原子在Ni(110)面上的吸附位有所变化.第一与第二周期的原子在(110)面上的稳定吸附态大都为赝式三重位和长桥位,而硫原子却吸附在Ni(110)面的四重洞位.理论分析结果和实验推测结果符合得很好.同时,还对S-Ni(311)台阶面吸附体系进行了研究.理论结果表明:S-Ni(311)表面吸附体系只存在四重吸附态和hcp三重吸附态,fcc三重吸附态在和四重吸附态的竞争中完全湮灭.对于S-Ni表面吸附体系,理论结果给出S原子的表面吸附结合能和表面簇合物的粗糙度有关.结合能从小到大的顺序为(111)<(100)<(110)<(311). 相似文献
58.
60.
以Eu^3+为荧光探针研究(LaO)3BO3的结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多晶X射线衍射法研究了(LaO)3BO3合成的工艺条件和结构。以少量Li2CO3作助熔可在较低温度和较短反应时间内制备出(LaO3)BO3纯物相。(LaO)3BO3属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m或P21。根据Eu^3+荧光光谱以5D0→7F2电偶极跃迁为主及5D0→7FJ(J=0、1、2、3、4)跃迁的谱峰数并结合空间群中各个等效点的对称性,推断La^3+在(LaO)3BO3中所处格位的点对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