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83篇
  免费   153篇
  国内免费   214篇
化学   258篇
晶体学   8篇
力学   47篇
综合类   20篇
数学   203篇
物理学   358篇
综合类   1556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49篇
  2015年   61篇
  2014年   101篇
  2013年   69篇
  2012年   113篇
  2011年   119篇
  2010年   92篇
  2009年   125篇
  2008年   133篇
  2007年   133篇
  2006年   139篇
  2005年   134篇
  2004年   114篇
  2003年   122篇
  2002年   59篇
  2001年   57篇
  2000年   76篇
  1999年   55篇
  1998年   49篇
  1997年   60篇
  1996年   56篇
  1995年   36篇
  1994年   58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36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4篇
  1980年   3篇
  1977年   2篇
  1965年   2篇
  1964年   2篇
  1963年   6篇
  1962年   5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102.
TiO_2/SiO_2纳米薄膜的光催化活性和亲水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 sol-gel工艺在钠钙玻璃表面制备了均匀透明的 TiO2/SiO2复合纳米薄膜 .实验结果表明 : 当 SiO2添加量较高时 , TiO2/SiO2复合纳米薄膜的光催化活性明显降低 ;当 SiO2添加量较低时 ,TiO2/SiO2复合薄膜的光催化活性无明显变化 .在 TiO2薄膜中添加 SiO2,可以抑制薄膜中 TiO2晶粒的长大 ,同时薄膜表面的羟基含量增加 , 水在复合薄膜表面的润湿角下降 , 亲水能力增强 .当 SiO2含量为 10%- 20%(摩尔分数)时获得了润湿角为 0°的超亲水性薄膜 .  相似文献   
103.
光催化产氢可以直接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是非常有前景的产氢技术之一.然而,光催化产氢的瓶颈在于如何提高光催化产氢效率和光催化剂的稳定性,以及降低产氢成本.因此,开发廉价、易于制备的产氢光催化剂引起人们广泛关注.作为一种非金属半导体光催化剂,石墨相氮化碳(g-C_3N_4)具有良好的物理化学性质,如良好的化学和热稳定性、极佳的光电性能、强的抗氧化能力等.更为重要的是,g-C_3N_4具有合适的能带结构,能够利用可见光.因此,g-C_3N_4已广泛应用于光催化降解、空气净化、光解水和光催化CO2还原等领域.然而,体相g-C_3N_4仍然暴露出一些缺点,例如比表面积小、光生电子-空穴对的复合率高和反应动力学差等.将体相g-C_3N_4剥离成g-C_3N_4纳米薄片是提高光催化效率的有效方法.薄层g-C_3N_4纳米片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比体相的g-C_3N_4有更好的光生电子-空穴对分离效率.为了进一步提高g-C_3N_4的光催化性能,本文通过在薄层g-C_3N_4表面均匀分散Au纳米颗粒来控制电荷载流子的流动.并通过光催化产氢和污染物降解来评估金/薄层氮化碳(Au/monolayer g-C_3N_4)复合材料的光催化性能.所有的Au/薄层g-C_3N_4复合材料均显示出优于体相g-C_3N_4的光催化性能,其中1%Au/薄层g-C_3N_4复合光催化剂具有最高的产氢速率(565μmol g.1h.1),且具有最佳的污染物降解能力.这主要归结于热电子的注入,而不是肖特基结.Au纳米颗粒的成功引入带来了表面等离子共振(SPR)效应,SPR效应不仅能够提高光吸收效率,而且能够带来高效的热电子转移途径.热电子是从Au纳米颗粒表面注入到薄层g-C_3N_4纳米片的导带上.因此,Au/薄层g-C_3N_4复合光催化剂具有更高的光生电子-空穴对迁移和分离效率,以及更低的光生电子-空穴对复合几率.采用紫外可见光谱(UV-Vis)、光致发光光谱(PL)、光电流和阻抗等表征手段研究了Au/薄层g-C_3N_4复合光催化剂性能提升的原因.结果表明,相比于薄层g-C_3N_4纳米片,Au/薄层g-C_3N_4复合光催化剂具有更好的光电性能,因而光催化活性更高.此外,与薄层g-C_3N_4纳米片的光电流强度相比,Au/薄层g-C_3N_4复合光催化剂的光电流强度没有发生改变,这表明薄层g-C_3N_4纳米片导带上的光生电子不可能转移到Au纳米颗粒的表面.也就是说,肖特基结并没有参与到电子转移过程中,因此推测出整个光催化反应是热电子注入在起作用  相似文献   
104.
本文提出了测定安定的光化学—荧光分析新方法。安定在含有十二烷基硫酸钠的稀硫酸介质中,经紫外光照射后,产物能发射荧光(=368nm,=476nm)。安定浓度在0~2.5μg/ml范围内,荧光强度与浓度成良好的线性关系。方法的相对标准偏差为1.5%,检出限为0.044μg/ml,可用于片剂及注射液中安定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105.
本工作研究了碳氢链较短的溴化辛基三甲铵(简写为C8NMe3Br)及辛基硫酸钠(简写为C8SNa)混合水溶液的一些表面化学性质:在表面及“油-水”界面上的混合吸附、在表面上的气泡寿命和在界面上的液滴寿命以及溶液在石蜡表面上的润湿性能.从这些性质了解正、负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1)混合表面活性剂有很高的表面活性.1:1C8NMe3Br-C8SNa混合物的临界胶团浓度(cmc)为~7.5×10-3m,远小于单一表面活性剂.在此浓度时,表面张力低达~23达因/厘米;溶液-正庚烷的界面张力更低,达~0.2达因/厘米,亦远低于单一表面活性剂;(2)混合表面活性剂溶液有很高的气泡寿命及液滴寿命,亦即有较大的表面膜及界面膜强度;(3)混合溶液比单一表面活性剂的润湿性能好;(4)不同比例的C8NMe3Br-C8SNa混合溶液的表(界)面总吸附量与1:1混合溶液的相近,当浓度较大时,吸附层中两者比例大多接近1:1,且表(界)面张力亦甚低:(5)与一般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情形完全不同,无机盐对1:1混合溶液的表(界)面张力影响很小.计算吸附量时,Gibbs公式应取1RT形式,而不采用对一般离子型表面活性剂适用的2RT形式.由此得出的最小平均“分子”面积为27~29Å2,表明吸附层中表面活性离子排列紧密,膜凝聚性强.上述结果充分说明正、负离子表面活性剂在水溶液中有强烈的相互作用,其本质主要在于附加的正、负电荷的库仑引力,由此导致正、负离子表面活性剂混合溶液的一系列表面化学特性.  相似文献   
106.
横观各向同性热电材料简支矩形板的自由振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皓江  国凤林  侯鹏飞 《力学学报》2000,32(4):402-411
从耦合的三维压电热弹性理论出发分析了横观各向同性热电材料简支矩板的自由振动,证明其存在两类振动,即解耦的第一类振动和耦合的第二类振动,如果板的结构和上下表面边界条件关于中面对称,则第二类振动又可进一步分解为对称振和反对称振动,给出了热电材料简支矩形板自由振动的三维精确解,采用Monte Carlo法克服了超越方程求复根的困难。对于PZT-4矩形板给出了数值结果,分析了耦合效应对振动频率的影响,计算  相似文献   
107.
General solutions of coupled thermoelastic problem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ntroductionWhentheheatconductionequationinvolvesthetermofdeformationandthermoelasticequationscontaintemperature,thiskindofproblemiscalledcoupledthermoelasticproblem,whichtemperaturefieldandelasticfieldmustbesolvedsimultaneously[1,2].Ingeneral,theequatio…  相似文献   
108.
古希腊学者欧多克斯最早提出黄金分割问题:把一条线段AB分成两条线段,使其中较长的线段AC是原线段AB与较短线段BC的比例中项,这叫把这条线段黄金分割,点C常说成是线段AB的一个黄金分割点.  相似文献   
109.
一、声钳的历史和现状 二、声钳技术的原理 三、 声学共振器的制备 四、现阶段几种对流体中样品操控的方法 五、国外声钳技术进展 六、国内声钳技术研究 七、声钳微流技术的发展与展望  相似文献   
110.
In this article, we reported near-field research on azobenzene polymer liquid crystal films using scanning near-field optical microscopy (SNOM). Optical writing and subsequently topographic reading of the patterns with subwavelength resolution were carried out in our experiments. Nanometer scale dots and lines were successfully fabricated on the films and the smallest dot diameter is about 120 nm. The width of the line fabricated is about 250 nm. This method is also a choice for nanolithography. The mechanism of the surface deformation on the polymer films was briefly analyzed from the viewpoint of gradient force in the optical near field. The intensity distribution of the electric field near the tip aperture was numerically simulated using finite-difference time-domain (FDTD) method and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results were consistent with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