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化学   5篇
物理学   1篇
综合类   16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用超高分子量聚氯乙烯与增塑剂、阻燃剂、碳酸钙及氯化聚乙烯进行共混,经压延成型制得阻燃型屋面防水卷材,实验证明,该材料体系具有较高的强度与阻燃性,氧指数超过35,能满足建筑防水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聚乙烯醇(PVA)与马来酸(MA)酯化交联膜的制备及性能表征。PVA与MA在浓硫酸催化下,高温脱水酯化交联。利用红外光谱(IR)、拉伸强度分别表征了交联膜的化学结构及力学性能。在沸水中测定了PVA交联膜的耐水性,将PVA与聚丙烯腈(PAN)制成PVA-PAN交联复合膜用于渗透汽化法分离乙醇—水混合物。研究了交联度与复合膜渗透汽化特性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PVA接枝聚乙烯铵的合成及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过硫酸钾为引发剂,聚乙烯醇(PVA)接枝聚合丙烯酰胺(AM),合成PVA接枝聚丙烯酰胺(PVA-g-PAM),再将其进行Hoffman降解,制备PVA接枝聚乙烯铵(PVA-g-PVAM),得到一种新型高密度电荷聚阳离子膜材料.用红外光谱(FTIR)表征PVA-g-PAM和PVA-g-PVAM的化学结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PVA-g-PVAM膜表面形态,测定PVA-g-PVAM的热稳定性及水溶液的电导率.考察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单体用量、引发剂用量对产物接枝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条件75℃,3h,c(AM)=6.75mol/L,c(K2S2O8)=0.08mol/L时,接枝率最高达62%.  相似文献   
14.
本文提出了测定PVC塑料中的DOP增塑剂的一种新方法——沉淀分离—HPLC法。即用沉淀分离法提取PVC塑料中的DOP,然后,借助于HPLC法分离测定提取物中的DOP。  相似文献   
15.
正交实验法微机化及其在有机合成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孟平蕊,王永红,杨春霞,霍庆来(山东建材学院应用化学系,山东建材学院校产处,济南,250022)1正交实验法微机化目前,人们对有机合成实验方法最佳条件的选择,一般是在其他条件不变时改变某一条件,从而求得这...  相似文献   
16.
壳聚糖/生发药物缓释膜的制备及性能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孟平蕊  李良波  张建群  王玲 《化学通报》2002,65(12):836-839
报道了壳聚糖生发药物缓释膜的制备、性能。确定了壳聚糖溶液成膜的最佳条件 ,用 3 5× 1 0 -5mol L壳聚糖溶液、0 2mol L的乙醇和少量甘油 ,制备的壳聚糖膜抗拉强度为 5 3 5 0 8N m。用UV分光光度法测定了生发药物缓释膜在水中的释放速率 ,对膜的缓释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超细氢氧化镁在HDPE与CPE共混材料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制了高密度聚乙烯、氯化聚乙烯、超微细氢氧化镁与少量的十溴联苯醚共混复合阻燃材料,实验研究材料体系的力学性能和阻燃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氢氧化镁含量增加对材料的拉伸强度有较明显的影响,经过硅烷改性的超微细氢氧化镁,在适量的范围可以使得材料的耐冲击强度提高;硅烷偶联剂处理填料对材料的各力学性能均有改善;复合阻燃剂显著提高了材料的阻燃性能,在含量为30份时,氧指数达到29,垂直燃烧FV-1级,微量发烟。  相似文献   
18.
土壤中痕量酞酸酯的提取与分析方法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CH_2Cl_2超声提取、氧化铝、硅胶双柱净化、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土壤中的酞酸酯(PEs)、标准添加回收率达93%~106%,对超声提取与索氏提取进行了比较,并对实际土壤样品中的PEs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9.
将聚乙烯醇(PVA)聚离子复合物(PIC)膜在95%乙醇中浸泡48 h,在20~120℃(间隔20℃)下测定吸水后PIC膜的红外光谱,分析了3000 cm-1以上羟基伸缩振动基频随温度的变化情况,探讨了水与PIC膜中羟基的氢键作用。由于羟基谱带在3000 cm-1以上重叠比较严重,结合1000~1700 cm-1水与PIC膜中离子键之间的静电作用,采用二维相关分析提高光谱分辨率,定性地描述了95%乙醇中水与PIC膜之间的结合方式。结果表明:>3000 cm-1羟基的重叠谱带得到了分辨,证明了水与膜内羟基缔合优先吸附渗透,随温度变化早于膜内羟基自缔合被解吸与乙醇分离;确认了水和PIC膜内聚电解质基的吸收,证明了水与聚电解质基团靠静电作用被吸附,随温度升高被解吸与乙醇分离。为PIC膜对95%乙醇脱水分离性能研究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20.
聚乙烯醇-N,N-二甲基-3-氨基-2-羟基丙基醚的季铵化产物(quaternized PVA-N,N-dimethyl-3-amido-2-hydroxy-propyl ether,简称QPVA)与硫酸单酯化聚乙烯醇(sulphate monoesterified polyvinyl alcohol,简称SMPVA)自组装聚离子复合物(self-assembled polyion complex,简称SAPIC),自组装溶液pH=7时,膜在水中的溶胀度最小.SAPIC均质膜在60vol%~90vol%(间隔10%)乙醇中浸泡48h,观察不同浓度乙醇中水在均质膜中的扩散行为.SAPIC均质膜在95%乙醇中浸泡48h,在20~120℃(间隔20℃)下,观察乙醇中水在膜中的汽化行为.应用FTIR技术跟踪两类吸水膜,确认了水和膜内聚离子基的吸收.改变浓度的一维(1D)和二维(2D)FTIR相关分析表明,渗透过程中形成两种状态的水,游离水和缔合水,随乙醇中水的增加游离水优先变化.游离水靠静电作用与膜内聚离子基优先缔合形成缔合水;改变温度的1D-和2D-FTIR显示,汽化过程中也存在两种状态的水,游离水和缔合水,随温度升高游离水优先变化.游离水较缔合水优先挥发,脱离膜与乙醇分离.同时测定了SAPIC复合膜对95%乙醇/水的渗透汽化性能,分离因子870,渗透通量1400g/(m2·h).为SAPIC膜用于乙醇脱水的渗透汽化过程研究提供了一种简便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