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5篇
物理学   3篇
综合类   37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淮河流域百年一遇来流条件下,花园湖行洪区的分洪效应。结果表明:当进洪闸、退洪闸同时开启时,花园湖行洪区对其上游的淮河干流水流以削峰为主,对其下游的淮河干流水位以错峰为主;花园湖行洪区中出入流速极值均出现在退洪闸处,特别是在退洪闸反向进洪初期,退洪闸处流速可达0.7 m/s;退洪闸适当晚开既不会增大淮河干流的最高水位,还可有效减缓花园湖行洪区的淹没进程,有利于提高淮河干流调蓄洪水的能力。  相似文献   
22.
为探索闸泵联合调度对水环境的改善作用,以苏州城市中心区为研究对象,基于实测数据构建河网一维水动力-水质数值模型,模拟了45个关键水工调控工程;对污染源做了详细的分类计算,采用实测水质资料对模型进行验证。利用该模型研究了平水年现状调度方案下的水质变化规律,结果表明,CODCr和NH+4-N质量浓度变化与水位呈负相关,且枯水期水质呈现西北好东南差的特点。针对此特点,提出利用城市中心区闸泵群对西塘河引水量进行再分配,作为枯水期水质改善的调度方案,模拟结果表明,在新的调度方案下,大部分区域的水质都能达到更优一级的标准,各站点的污染物浓度都有大幅减少,最多减少了49.7%。  相似文献   
23.
选取淮河中游泥沙,通过室内静态试验,研究泥沙对磷的吸附/解吸动力学和平衡过程。吸附/解吸动力学试验结果表明:泥沙对磷的吸附/解吸动力学过程均可分为快、慢2个阶段,快速反应阶段均发生在前1.5 h,但吸附速率远大于解吸速率,约为解吸速率的16倍。吸附/解吸平衡试验结果表明:泥沙对磷的固相平衡吸附量随液相磷质量浓度的增大而增大,在低浓度区其增速较快,当液相磷浓度进一步增大时其增速逐渐变缓;泥沙对磷的固相平衡解吸量随固相平衡吸附量的增加而增大;单位质量泥沙对磷的平衡解吸量约为平衡吸附量的16%~40%,被吸附的磷不能完全解吸,吸附过程与解吸过程并非可逆过程。泥沙对磷的截留能力与单位质量泥沙固相平衡吸附量呈线性正相关,淮河中游泥沙对磷的截留率达到0.847。  相似文献   
24.
25.
分析了李家沙水道工程前大水高潮期间分流比和有关水力参数实测资料以及工程后的试验数据,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工程前后分流比与动量因子间的函数关系,给出了相应的经验公式,研究表明,切嘴工程后分流比变化除受沙湾水道弯道水流影响外,还与下游磨碟头断面卡水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26.
为研究甬江上已建桥梁群对感潮河流防洪纳潮的影响,基于Delft3D模型建立甬江二维非恒定流数学模型,并使用原型观测数据对模型进行参数率定和验证,开展典型洪水和潮汐条件下桥梁群对甬江水流流速和水位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单个桥梁对水流的影响主要在桥位近区,桥梁群因影响范围的重叠而产生累积影响,且增加了对水流的影响范围。通过不同洪水和潮汐条件下桥梁群对水流的影响比较发现,大潮小洪情况下桥梁群对甬江水流的影响较大洪小潮情况下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27.
阐述桥渡冲刷的分类及局部冲刷机理,总结局部冲刷深度的影响因素及局部冲刷的研究方法与现状,指出局部冲刷研究的难点、面临的挑战及今后的研究方向,为桥墩局部冲刷机理及冲刷深度预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8.
西、北江三角洲李家沙水道的分流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分析李家沙水道近期演变和分流特性的基础上,利用实测和试验资料,研究了李家沙水道近年来的变化原因,并建立了李家沙水道分流量与上游径流流量、分流区河势特性之间的关系式。研究表明:近几年顺德水道演变、人类活动加剧和原来特定河势的共同作用,使李家沙水道呈现径流量增大、河床冲刷加剧的趋势,该趋势与西、北江水系的演变特性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29.
长距离输水系统串联多阻抗调压室的水锤防护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某长距离、大流量输水工程,系统分析了单阻抗调压室和串联多阻抗调压室两种布置情况下阻抗孔径对水锤防护效果和最低涌浪的影响。结果表明:单阻抗调压室防护方案下,通过改变调压室阻抗孔径可降低水锤压力,提升调压室最低涌浪,有效减小调压室占地面积;相比于单阻抗调压室防护方案,串联多阻抗调压室的防护效果更佳,可提高管线最小压力和最低涌浪,显著减小调压室总面积,且主、辅调压室均存在最优阻抗孔径。  相似文献   
30.
实体模型表面流场、河势测量中图像技术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粒子图像测速技术(PIV)引入水流研究的历程,结合近10年来图像技术的应用及发展情况,讨论了将图像技术应用到流场及河势测试中的图像识别、边缘检测等关键问题的研究进展,并对相关的测试理论进行了探讨.指出,对河工模型表面流场测量中的图像畸变矫正、示踪粒子在三维水流中的跟随性、浑水条件下表面流场的测量以及河势的实时自动提取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将图像技术获得的流场、河势信息与数值模拟相结合实现实时混合模拟是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