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3篇
化学   28篇
物理学   1篇
综合类   1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65 毫秒
41.
用自由基本体聚合方法合成了一种新型的X光显影含糖三元共聚物P(2-IEMA-AcGEMA-MMA). 探讨了单体配比和链转移剂用量对聚合物分子量及其分布的影响, 并用FTIR, 1H NMR和GPC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 研究结果表明, 改变单体配比对聚合物的分子量几乎不产生影响, 但减少链转移剂用量时, 可明显增加三元共聚物的分子量. 聚合物分子量分布一般在2~3之间, 符合自由基聚合产物分子量分布的一般规律. 聚合物具有良好的显影性, 显影效果随着样品厚度的增加而增强.  相似文献   
42.
采用辛酸亚锡为催化剂,1,4-丁二醇为引发剂,制备了不同组成、不同分子量的ε-己内酯/L-丙交酯共聚物,并用GPC、FTIR、1H-NMR、DSC和XRD等分析方法表征了该共聚物的结构.结果表明通过改变初始投料中两单体的比例,可以调节共聚酯的分子结构;调节单体与引发剂的比例,可以调节共聚酯分子量,进而影响到其形态与性质.采用高分子量的共聚物进行电纺丝加工,得到了微米级超细纤维无纺布,由SEM可观察到纤维之间有不同程度的粘结.在孔隙率约为75%左右的情况下,该无纺布的抗拉强度可达6.1MPa,延伸率为500%.  相似文献   
43.
对三维空间中的射影变换加以分析 ,说明其行、列相关系数的几何意义及将三维非满秩射影变换改为二维满秩射影变换的处理方法进行探索 ,这对计算机辅助设计中的图形处理和建立图形数据库是有利的 .  相似文献   
44.
氧杂环丁烷开环聚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合成了以丙腈基和三甘醇单甲醚为侧基的两类聚氧杂环丁烷POE与POA。用GPC测定了其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用^1H—NMR和^13C-NMR谱表征了聚舍物的结构。认为活性链端机理和活性单体机理两种机理的相互竞争、相互转换可解释氧杂环丁烷阳离子开环聚合反应中无法通过单体与引发剂的摩尔浓度比来调节聚舍物分子量,分子量分布宽,并伴有大量齐聚物生成的现象。采用逐滴进样可使AM机理占据主导地位,从而得到分子量可控的较窄分布的聚氧杂环丁烷。测试了聚合物与高氯酸锂复配后的电导率,结果表明;氧/锂摩尔比为20/1时,POE的室温电导率为10^-4.43S/cm,80℃时为10^-3.44S/cm。  相似文献   
45.
基于环糊精(CD)的单链与双链包结聚准轮烷(PPR)和聚轮烷(PR)的研究引起人们的极大兴趣.大量证据表明聚乙二醇(PEG)链段能够以折叠双链或双链并行的方式穿过γ-CD空腔.利用双2-溴异丁酰为端基的PEG与γ-CD进行自组装能形成双链包结聚准轮烷,并可作为大分子引发剂引发甲基丙烯酸正丁酯(BMA)发生本体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聚合产物与其作为大分子引发剂的聚准轮烷都为PEG折叠双链包结结构的聚准轮烷.聚合产物能够在三氯甲烷中流延成膜.由于加入的γ-CD以管道结晶形式存在,与PBMA-PEG-PBMA三嵌段共聚物相比,该材料表现出较高的力学强度,但延伸性明显降低.与PBMA均聚物相比,其静态接触角有显著降低,却比PBMA-PEG-PBMA有少许增加.如将其溶于二氯甲烷中,可通过电纺丝加工成结构均匀的无纺布纤维,纤维形貌受到溶液浓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46.
通过麦克加成反应在磷酸盐缓冲溶液中制备出一种基于三臂聚乙二醇丙烯酸酯的能快速固化的可注射水凝胶.采用倒置法测定了体系的凝胶化时间.通过红外,DMA,溶胀,降解等一系列测试,研究了该水凝胶的结构和物理化学性能.观察到通过控制前体溶液的浓度,可以控制凝胶的成胶时间和所形成凝胶的溶涨率.同时表明该水凝胶具备可注射性和可降解性.细胞毒性评价显示,该水凝胶浸提液无毒性,符合生物材料的安全评价标准.由于麦克加成反应可在人体生理条件(pH7.4,37℃)下快速进行,并且不需要任何引发剂、催化剂和有机溶剂,因此该反应非常适合应用于生物医用材料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