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2009~2013年测量了26940例汉族成年人的身高值,其中乡村汉族人16503例,城市成人10437例,对11个汉语方言族群成年人的身高进行了分析.乡村汉族中,江淮方言族群(男性167.3±6.4 cm,女性156.5±5.6 cm)身高最高,华北方言族群男性167.3±6.4 cm,女性155.7±5.7 cm)、吴语族群(男性166.7±6.9 cm,女性155.6±5.9 cm)身材较高.城市汉族中,东北方言族群(男性169.5±6.7 cm,女性158.0±6.1 cm)身高最高,华北方言族群(男性168.5±6.2 cm,女性157.3±5.8 cm)、江淮方言族群(男性169.2±6.2 cm,女性157.1±5.6 cm)身材较高.在农村和城市族群,赣语族群(男164.0±6.3 cm,女性153.9±5.0 cm)身高最低.汉语方言族群身高的不同是遗传背景、不同的环境因素以及中国各地劳动强度,饮食结构和营养摄入量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采用人体测量法,在四川昭觉测量402例(男197例,女205例)大凉山彝族成人6项皮褶厚度(面颊、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肩胛下、髂前上棘、小腿内侧皮褶)。研究结果显示:1)男性躯干部脂肪发育优于四肢,女性躯干和上肢后部皮褶发育较好。2)6项皮褶厚度值女性均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相关分析和方差分析显示,男性肩胛下皮褶和髂前上棘皮褶厚度值与年龄呈正相关,但年龄组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女性肱二头肌、肱三头肌皮褶厚度值与年龄呈正相关,年龄组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4)与国内8个族群比较,大凉山彝族男、女性皮褶厚度值接近于西南少数民族的值。可见:大凉山彝族皮褶发育特征具有西南少数民族的遗传特点,身体皮下脂肪相对较薄,体型纤瘦。 相似文献
13.
为了建立木雅人和尔苏人头面部特征与身高的相关关系,对四川省雅安市的157例木雅人与120例尔苏人进行头面部特征和身高的测量,包括头长、头宽、面宽、下颌角间宽、额最小宽、形态面高,采用直线回归方程和倍增因数法由头面部指标推测身高,并且建立头面部特征与身高的多元回归方程.结果表明:木雅男性的6项头面部指标与身高均呈正相关,头长与身高的相关性最大;木雅女性的面宽、下颌角间宽与身高呈正相关,面宽与身高的相关性最大;尔苏男性的头长、头宽和下颌角间宽与身高呈正相关关系,头长与身高的相关性最大;尔苏女性的额最小宽和面宽与身高呈正相关关系,额最小宽与身高的相关性最大.木雅人与尔苏人通过直线回归方程估测的身高值比通过倍增因数估测的身高值更接近实际测量值. 相似文献
14.
2011年4月调查了203例广东梅州地区客家人的7项不对称行为特征(扣手、利手、叠臂、叠腿、利足、起步和利眼).研究结果显示:1.广东客家人除叠臂外,其他6项不对称行为特征的出现率R型均高于L型;2.广东客家人除叠腿这一项性别间出现差异外(0.01
0.05);3.广东客家人与国内10个其他民族不对称行为特征出现率的比较结果显示,广东客家人与布依族、侗族有显著差异;4.广东客家人7项指标间的两两相关性分析发现,利手与叠腿、利手与利足之间存在相关性,且R-R型组合(右型-右型)的出现率高于L-L型组合(左型-左型)的出现率. 相似文献
15.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于2009-2013年在中国36个地区测量了16 501例乡村汉族成人的身高和体质量,涵盖北方、中部、南方汉族共11个汉语方言族群,由此计算BMI值,并且将其与日本人和韩国人的BMI值进行比较.同日本人相比,中国吴语族群、闽语族群、客家人的BMI值与日本人较为接近,中国其他8个族群与日本人存在较大差异.同韩国人相比,中国西北方言族群、西南方言族群、江淮方言族群的BMI值与韩国人接近,其他8个族群的BMI值与韩国人存在差异.在存有差异的族群中,中国北方汉族的BMI值通常大于或接近日本人和韩国人,南方汉族的BMI值则多数低于日本人和韩国人的数值.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云南汉族的体质特征并分析了中国族群体质分类问题.在云南昆明市呈贡区调查了356例男性(城市男性为150例,乡村汉族男性为206例)和353例女性(城市女性为150例,乡村女性为203例)成人的86项体质指标,计算了24项体质指数,统计了指数分型情况,与中国族群资料进行了比较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①云南汉族有上眼睑皱褶率低,有蒙古褶率低,眼裂狭窄率最高,男性眼裂多呈水平,女性多为眼外角高;鼻根高度中等,直鼻背,男性颧部突出度微弱率最高,女性扁平率最高;鼻基部多水平,鼻翼高度多为中等,鼻孔最大径多为倾斜,鼻翼宽男性多为宽阔型而女性中等型最高,耳垂圆形率最高,上唇皮肤部高度中等型率最高,红唇厚度多为中唇;发黑、眼褐、肤黄.②云南汉族城乡男、女性均为长头型、高头型、狭头型、超阔面型,中鼻型,长躯干型,男性为中胸型、中腿型,女性为宽胸型、亚短腿型.城市男性、女性均为窄肩型,乡村男、女性均为中肩型.③云南汉族头面部指标值介于南亚、北亚类型族群之间,头面部指数值、体部指标值、体部指数值更接近于北亚类型族群.中国人体质可分为汉族、南亚类型族群和北亚类型族群3类.汉族总体上体质接近于北亚类型族群.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云南汉族成人围度值的年龄变化特点及城乡间的差异.对云南呈贡709例(男性356例,女性353例)汉族成人的头围、颈围、胸围、吸气胸围、呼气胸围、腰围、腹围、臀围、大腿围、小腿围、上臂围、前臂围、上臂最大围13项指标进行测量,分析围度值随年龄增长的变化规律;对城乡间围度值进行了u检验;采用聚类分析方法,与国内的18个族群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1)男性与女性躯干围度值随年龄增长出现明显的线性增大,均与年龄呈正相关.(2)城市男性及乡村男性年龄组间围度值的差异主要表现在20~29岁组与其他年龄组间,城市女性围度值年龄组间的差异主要表现在20~29岁组、30~39岁组与其他年龄组间;乡村女性围度值在多数年龄组间均出现差异.(3)男性、女性围度值城乡间差异多不具有统计学意义.(4)云南汉族围度值具有北亚类型族群特征. 相似文献
18.
应用Heath-Carter人体测量法对该地区20~85周岁的城乡671名客家人进行了体型评定,与我国部分省份的群体体型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广东省客家人成人体型城乡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性别间差异显著;广东省客家人体型与山东、内蒙古汉族和四川汉族比较接近,与广西汉族最为疏远;与国内其他族群相比,广东省客家人平均体型点与蒙古族、达斡尔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比较接近,与壮族和仡佬族关系最为疏远.广东客家人在体型上接近于我国北亚类型. 相似文献
19.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在云南对空格人和尔苏人进行了5项舌运动类型的调查,调查了71例(男性46例,女性25例)空格人和158例(男性61例,女性97例)八甲人.调查结果显示,(1)空格人的卷舌率为66.20%,叠舌率为0.00%,翻舌率为8.45%,尖舌率为57.75%,三叶舌率为1.41%;八甲人的卷舌率为56.96%,叠舌率为0.63%,翻舌率为2.53%,尖舌率为61.39%,三叶舌率为5.70%.(2)与国内其他族群相比,空格人和八甲人的卷舌率和尖舌率处于中等水平,叠舌率和翻舌率的水平偏低,空格人的三叶舌率水平偏低,八甲人的三叶舌率处于中等水平.(3)聚类分析的结果表明,空格人、八甲人和布依族的舌运动类型最为接近.(4)空格人中只有翻舌和尖舌存在着相关性,八甲人中只有卷舌和三叶舌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