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8篇
化学   13篇
物理学   6篇
综合类   5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8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1.
激发态分子内的质子转移(ESIPT),是特殊的激发态光物理过程,此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给质子基团通常会发生互变异构现象,如烯醇在激发态时发生烯醇式向酮式的转变,导致这类化合物具有很大的斯托克斯位移(Stokes shift),是良好的荧光探针或光致变色材料。本文结合国内外最新研究工作,综述了基于ESIPT机理在阴、阳离子荧光探针的研究进展;并对ESIPT分子结构的特点、工作原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应用前景作了评述。  相似文献   
12.
水热条件下采用Sm(NO3)3.6H2O,1-萘乙酸和5,5’-二甲基-2,2’-联吡啶作为反应物合成出一个双核钐金属配合物Sm2(1-npac)6(dmpy)2.(H2O)3(1)(1-npac=1-萘乙酸,dmpy=5,5′-二甲基-2,2′-联吡啶),并分别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差热分析、X-射线粉末衍射,紫外-可见光谱和X-射线单晶衍射等表征了该结构。晶体结构分析结果表明:化合物1为双核钐髥配合物,通过分子间的氢键作用以及C-H…π和π…π的堆积作用,双核分子进一步被连接成三维超分子结构。荧光分析表明常温固态下配合物1发射橙色荧光,荧光寿命为0.87μs(598 nm)。  相似文献   
13.
通过在分子光谱实验教学中开设对比性实验,把分子光谱学的理论知识贯穿于整个实验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科学研究热情,提高实验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4.
通过考察2-羟基-1-萘甲醛半碳酰腙(HNLSC)在不同极性溶剂中的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详细研究了HNLSC分子在不同溶剂及酸、碱条件下的不同构型,证实了HNLSC具有典型的ESIPT特性。在非极性溶剂中分子主要以分子内氢键的闭式构型存在,这种闭式构型使分子具有ESIPT特性,在环己烷溶剂和高酸度极性溶剂中分子均表现出~415nm的正常荧光和~435nm处的反常ESIPT荧光。在极性质子溶剂中,因溶质和溶剂之间形成了分子间的氢键以及进一步去质子化,HNLSC形成了基态的溶剂化开式构型和离子构型,在吸收光谱中表现出~395nm的离子构型特征吸收。开式构型和离子构型阻断了分子内质子转移途径,因而在荧光光谱中仅表现出一个特征峰。实验进一步通过三乙胺和稀硫酸调节溶液体系的极性和酸度环境,证明在不同溶剂极性和酸度环境下,HNLSC分子不仅存在萘环上羟基变化引起的多种互变异构体间的转化平衡,同时存在—CHN—NH—CO—NH2结构域的烯醇式和酮式结构的相互转化。  相似文献   
15.
水热条件下采用Nd2(CO3)3和草酸钠作为反应物合成出一个新的三维钕(Ⅲ)配位聚合物{[Nd2(ox)(cb)2(H2O)2]·3H2O}n(1)(ox=草酸,cb=碳酸),并分别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差热分析、X-射线粉末衍射和X-射线单晶衍射等表征了该结构。晶体结构分析结果表明:μ2桥联的草酸根离子与μ4桥联的碳酸根离子将钕离子连接成三维微孔结构,沿b轴和c轴方向分别具有孔径大小为0.53 nm×0.41 nm和0.59 nm×0.84 nm的通道。拓扑分析结果表明化合物1为(4,5)连接类型。荧光分析表明常温固态下配合物1发射近红外荧光。  相似文献   
16.
水热条件下采用Sm(NO3)3·6H2O,1-萘乙酸和5,5'-二甲基-2,2'-联吡啶作为反应物合成出一个双核钐金属配合物Sm2(1-npac)6(dmpy)2·(H2O)3(1)(1-npac=1-萘乙酸,dmpy=5,5′-二甲基-2,2′-联吡啶),并分别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差热分析、X-射线粉末衍射, 紫外-可见光谱和X-射线单晶衍射等表征了该结构。晶体结构分析结果表明:化合物1为双核钐(Ⅲ)配合物,通过分子间的氢键作用以及C-H…π和π…π的堆积作用,双核分子进一步被连接成三维超分子结构。荧光分析表明常温固态下配合物1发射橙色荧光, 荧光寿命为0.87 μs (598 nm)。  相似文献   
17.
水热条件下,合成了1个铜髤配位聚合物[Cu(L)(4,4′-bpy)(HCOO)(H2O)]n(HL=苯并三氮唑-1-氧基乙酸,4,4′-bpy=4,4′-联吡啶),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重分析,X-射线粉末衍射和X-射线单晶衍射对其进行了表征。晶体结构表明,配合物属三斜晶系,空间群P1,晶胞参数:a=0.820 26(16)nm,b=1.128 3(2)nm,c=1.159 7(2)nm,α=76.50(3)°,β=70.88(3)°,γ=76.97(3)°,V=0.973 0(3)nm3,Z=2。铜髤分别与来自2个4,4′-bipy的2个氮原子、1个苯并三氮唑-1-氧基乙酸的1个氧原子、1个甲酸根中1个氧原子和1个水分子中的1个氧原子配位,形成变形的四方锥的配位构型。由于4,4′-bipy的桥联作用,配合物在空间形成了一维链状结构,该一维链又通过分子间O-H…N和分子内O-H…O氢键作用形成了二维层状结构。  相似文献   
18.
在乙醇溶液中以2-羟基-1-萘醛(2HN)和5-羟基色氨酸(5HTP)为原料直接合成了新的席夫碱目标物2-羟基-1-萘醛缩5-羟基色氨酸(2HN5HTP)。对目标物进行了熔点测定和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荧光光谱,核磁共振波谱等方法的表征。研究了荧光光度法测定弱酸碱解离常数的方法,在25℃下测得水溶液中目标物萘酚羟基酸解离常数pKa=9.42;不同极性溶剂(甲醇、乙醇、乙腈、丙酮)与水混合溶液(1+1)中的酸解离常数pKa分别为9.16、9.05、8.76、8.63,表明酸碱的解离与溶液的极性典型相关。进一步通过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了各对应解离常数值,结果表明二种方法具有很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9.
结合本院的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教学状况及实践经验,阐述如何完善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的统一,强化将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实验融为一体的课程设置模式。在无机化学实验的教学中,结合多媒体技术,注重培养学生"量"的概念,融合定性与定量,实现无机与分析的无缝衔接,快速引导学生从无机到分析思维方式的转换。  相似文献   
20.
提高分析化学实验教学质量的探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教学实践表明,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多媒体教学、加强指导和检查、利用建构主义理论和开辟第二课堂,可以明显提高分析化学实验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