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10篇 |
免费 | 203篇 |
国内免费 | 204篇 |
专业分类
化学 | 205篇 |
晶体学 | 11篇 |
力学 | 21篇 |
综合类 | 45篇 |
数学 | 69篇 |
物理学 | 304篇 |
综合类 | 86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6篇 |
2023年 | 76篇 |
2022年 | 77篇 |
2021年 | 84篇 |
2020年 | 73篇 |
2019年 | 82篇 |
2018年 | 77篇 |
2017年 | 49篇 |
2016年 | 48篇 |
2015年 | 48篇 |
2014年 | 98篇 |
2013年 | 85篇 |
2012年 | 63篇 |
2011年 | 58篇 |
2010年 | 54篇 |
2009年 | 66篇 |
2008年 | 71篇 |
2007年 | 70篇 |
2006年 | 47篇 |
2005年 | 29篇 |
2004年 | 36篇 |
2003年 | 22篇 |
2002年 | 20篇 |
2001年 | 10篇 |
2000年 | 27篇 |
1999年 | 21篇 |
1998年 | 12篇 |
1997年 | 15篇 |
1996年 | 9篇 |
1995年 | 17篇 |
1994年 | 7篇 |
1993年 | 5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4篇 |
1990年 | 8篇 |
1989年 | 4篇 |
1988年 | 7篇 |
1987年 | 5篇 |
1986年 | 4篇 |
1984年 | 2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2篇 |
1981年 | 1篇 |
1980年 | 3篇 |
1979年 | 1篇 |
195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5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8 毫秒
211.
结合近年来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对SBR系统反硝化除磷的机理、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总结,主要讨论了负荷、O2浓度、C/N比等因素对反硝化除磷的影响,以期为传统脱氮除磷工艺的研究、改进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212.
听说,从娘胎里出来那会儿,我们都会游泳。用专家们的话说,游泳是咱们天生具备的无条件反射。不过,随着年龄的增长,这本领就逐渐退化,要想再下水游泳,就得去游泳馆学习了。还听说这游泳运动好处不少,尤其是每天适度游泳能促进婴儿更加健康地成长呢。 相似文献
213.
基于小波分析的刨花板声发射信号降噪处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MATLAB工具箱中小波函数对刨花板受压时产生的声发射信号进行了小波降噪处理,并比较了小波分析降噪和滤波器方法降噪的异同。结果表明:选取适当的小波分解级数,进行合理的阈值门限处理,可以大大提高重构后信号的识别度,对声发射信号采用小波方法降噪可达到较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214.
215.
城市建成环境对居民体力活动的影响与作用,是国内外公共健康、预防医学与环境科学等多学科关注的热点。促进居民日常体力活动有利于提升公共健康水平已被大量研究证实。梳理了当前不同研究视角下的已有成果,从人群行为特征、社会属性、身体特定角度等方面,分析了建成环境的核心要素,展望了未来的研究前景和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16.
217.
为了准确估计不同风速条件对单点源排放的污染物浓度时空分布、粒子抬升高度、污染物扩散范围产生的影响,本文使用以多相质点网格方法(Multi-Phase Particle-In-Cell,MP-PIC)为基础的拉格朗日粒子追踪模型对污染物扩散进行大涡仿真模拟。结果表明:低风速下,受污染源阻挡作用,污染源周边形成方柱绕流现象,污染物在下风方向分裂为两股,污染物随湍流作用在计算域内波动,且计算域内分裂状况始终存在。随着风速的增大,污染物分裂情况逐渐消失,且污染物扩散范围、粒子最大抬升高度随风速增大而减小。风速为2 m·s-1时,分裂的两股污染物之间距离为5-20 m,流场稳定时下风向1 000 m至1 300 m污染物最大数浓度为70-87个·m-3;风速为5 m·s-1时,分裂的两股污染物距离为2-10 m,流场稳定时下风向1 000 m至1 300 m污染物最大数浓度为212-300个·m-3;风速为10m·s-1时,分裂情况消失,流场稳定时下风向1 000 m至1 300 m污染物最大数浓度为407-502个·m-3。 相似文献
218.
219.
以智能终端上的交互方式为研究内容,针对智能手机的有形实体交互问题,提出智能手机上的直觉化视窗式交互方法,解决移动终端上由于沿用桌面式图形用户界面交互范式而造成的操作低效与不便的问题,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基于实体用户界面的手机读图系统Emagn,最后通过实验验证了该方法在交互效率与认知上较传统触摸手势交互方法均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220.
利用燃煤电厂尾部烟道的烟气余热来实现脱硫废水的喷雾蒸发是实现其零排放的有效途径,以国内某燃煤电厂330 MW火力机组的烟道为研究对象,利用DPM模型对雾化液滴群在高温烟道内的蒸发及流动特性进行了研究,考察了不同雾化嘴角情况下液滴碰壁情况、不同负荷下液滴的蒸发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在50%、75%、100%烟气负荷工况下,烟气温度越高、烟气速度越快,雾化液滴群完全蒸发所需时间越少,液滴最大蒸发时间在2.85~3.36 s之间。在单烟道结构的最佳喷嘴雾化锥角为65°情况下,越靠近烟道内侧,涡的尺寸越大,越有利于促进喷嘴区的局部液滴群不断向其他区域扩散。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