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4篇
化学   6篇
物理学   23篇
综合类   3篇
  2021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12.
13.
蓝田  徐飞岳 《物理学报》1990,39(7):66-76
用低能电子衍射研究了ⅢA-VA和ⅡB-VIA化合物(110)和(1010)表面的弛豫,发现当理论计算与实验符合得很好时其结构是:保持表面上A-B键长不变,用一个旋转角ω,使B原(离)子向外移动,A原(离)子向内移动,第一表面原子层间距d1=0.610-0.810?[对ⅢA-VA(110)],0.536—0.825?[对ⅡB-VIA(110)]和0.633-1.060?[对ⅡB-VIA(1010),第二表面原子层间距d2=1.300-1.610?[对ⅢA-VA(100)],1.430-1.700?[对ⅡB-VIA(110)]和0.820-0.930?[对ⅡB-VIA(1010),而第三表面原子层间距d3=1.410-2.440?[对ⅢA-VA(110)],2.020-2.250?[对ⅡB-VIA(110)]和1.910-2.440?[对ⅡB-VIA(1010)]。对此结构,弛豫率α是:0.24±0.02[对ⅢA-VA(110)],0.25±0.02[对ⅡB-VIA(1010)]和0.33±0.03[对ⅡB-VIA(1010)]。 关键词:  相似文献   
14.
15.
16.
在Ti金属晶体的垂直表面方向上由于原子排布的三维周期被破坏后,金属键断裂电子发生弛豫形成新的表面势和偶极层,从而阻止了自由电子进入真空,同时加强了原子间结合力使表面原子层间距减小,称此现象为表面原子的弛豫。Farnsworth等和George等先后研究了清洁Ti(0001)表面和吸附N_2与O_2后的表面结构。Jona等详细地观测了Ti(0001)表面的LEED谱,并采用层-KKR(Korring-Kohn-Rostocker)法进行理论计算。但此法公式过繁计算工作量很大一般难实现。  相似文献   
17.
本文提出了一个由低能电子衍射能带理论计算所确定的GaAs(111)—(2×2)表面的空位模型。发现第一层间距d_1=0.203±0.005A(收缩75%±0.005A),第二原子层间距d_2=2.71±0.04A(膨胀11%±0.04A)和第三层间距d_3=0.78±0.02A(收缩4.4%±0.02A)。对此结构,在表面的As—Ga键长l_(AS_1)-Ga_1=2.449±0.001A,As的背键长l_(AS_1)-Ga_2=2.450±0.002A,其键角(α)为120.06°±0.04°,而悬挂键P的角(β)为93.56°±0.03°。  相似文献   
18.
本文提出了一个由低能电子衍射能带理论计算所确-定的,在Cu(001)表面的4重对称空隙上吸附Te原子的吸附层模型。原子层间距d_1=1.633±0.004,d_2=1.943±0.007(膨胀7.6%±0.007)。  相似文献   
19.
Si{111}的吸附表面结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低能电子衍射研究了金属和非金属吸附在Si{111}表面的表面结构。结果显示出:对Al、Ga、Bi和Au原子,形成α-Si{111}3×3R30°-M或β-Si{111}3×3R30°-M结构的共价吸附。对Li、Na和Ag原子,形成正离子吸附,全部经高温解吸后,便诱导出Si{111}1×3重构。对Te原子,形成负离子吸附,经高温解吸后,便诱导出Si{111}类(1×1)结构。  相似文献   
20.
此文综述了原子、离子和金属晶体清洁表面的驰豫和重构的规律与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