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42篇
化学   50篇
晶体学   8篇
物理学   4篇
综合类   2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21.
中国特大城市客运交通能源需求变化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定量分析城镇化水平提高、居民出行特征变化等因素对中国特大城市客运交通能耗变化的影响,根据完全分解理论,构建了两阶段分解模型,并用于广州、北京和上海的案例中.结果表明:多数因素都不同程度导致了城市客运交通能耗的增长,类似广州这样的特大型城市处于以城镇化水平提高为最主要驱动的典型时期,类似北京和上海这样的超大型城市则处于由以城镇化水平提高转向以机动化水平提高和居民出行需求增长为最主要驱动的过渡时期.  相似文献   
22.
利用柔性配体(4,4’-二苯醚二甲酸,4,4’-oxydibenzoic acid,H20ba)与Zn(N03)2反应得到了一种新型有机晶体C144H10O5,通过元素分析、x-射线单晶衍射等技术测定了晶体结构,结果表明,配合物属单斜晶系,空间群P2,们n=5.7204(14)A,b=27.473(7)A,c=14.821(4)A,β =90°;z=8;R=0.0555。在有机晶体中,紧邻分子单元通过氢键作用在b轴形成一维链;链间籍氢键相互作用拓展为三维超分子网络。  相似文献   
23.
利用水热反应合成了一种新的锰配合物[Mn(ADB)(phen)(H2O)2]n(1)(H2ADB=偶氮苯-4,4′-二甲酸,phen=邻菲啰啉),运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重分析、电化学等方法对它进行了研究,并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了配合物的单晶结构。晶体结构表明,配合物属三斜晶系,空间群为P1,晶胞参数a=0.762 00(13)nm,b=0.915 30(15)nm,c=1.826 2(2)nm,α=88.467(3)°,β=84.145(2)°,γ=77.542(2)°。配合物1的中心锰离子是六配位,具有扭曲的八面体结构,偶氮苯-4,4′-二甲酸连接相邻的锰离子形成了一维"之"字链,进而链与链之间通过π-π堆积和氢键相互作用拓展成三维超分子结构。磁学性质研究表明该配合物为反铁磁性。  相似文献   
24.
本文采用G2M(CC5)//B3PW91/6-311+G(3df,2p)方法研究了HSS和HOO反应机理. 结果表明,HSS与HOO反应主要存在4条通道,分别生成产物P1(H2O+SSO), P2(H2O2+1S2), P3(H2S2+1O2)和P4(H2+SSOO),主通道为生成P1(H2O+SSO)的通道,其表观活化能为-12431 kJ?mol-1. 根据传统过渡态理论结合隧道效应校正,计算了各个通道在298~1000 K温度范围内的表观速率常数k,发现产物P1(H2O+SSO)主产物,总速率常数呈现负温度系数效应. 此外,理论预测了稳定物种的生成焓(ΔfHe298K),计算结果与实验较为接近.  相似文献   
25.
Using the V-shaped oba dianions as bridging ligands and dpa molecules as terminal ligands, a new 1D helical coordination-polymeric chain, [Zn(oba)(dpa)]n [oba=oxybis(4-benzoate), dpa=di(2-pyridyl)amine], was synthesized and characterized by single-crystal X-ray diffraction, elemental analyses, UV-Vis and IR spectra, and TGA analysis. X-ray structural analysis revealed that, oba and dpa ligands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self-assembly of the helical chains by providing potential supramolecular recognition sites for π-π aromatic stacking and hydrogen-bond interactions, resulting in the self-assembly of the (4,4) networks to give a 3-D supramolecular framework. The photoluminescence properties of the title compound were also investigated, showing intense blue photoluminescence properties at room temperature.  相似文献   
26.
利用水热法合成了标题配合物[Cu2(Hhbd)2(mphen)2]·2H2O (H3hbd=羟基丁二酸,mphen=5-甲基-1,10-邻菲咯啉),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分析等表征,并测定了晶体结构.配合物属单斜晶系,空间群P21 /m;晶胞参数a=1.1222(11) nm,b=1.2701(12) nm,c=1.2941(12) nm,β=103.498(7)°;Z=4;最终偏离因子R=0.0483.配合物中两个羟基丁二酸根(Hhbd)采取三齿配位方式连接两个畸变的八面体Cu(II)配合单元,形成了新颖的双核结构.毗邻的双核结构通过O-H...O氢键和π-π堆积作用组装为具有隧道的三维超分子体系.  相似文献   
27.
利用螯合配体1,10-邻菲咯啉(phen)与羟基丁二酸(H3hbd)及铜盐反应合成了一种新型超分子配合物[Cu(Hhbd)(phen)2].1.5H2O.2CH3OH,通过单晶衍射测定了晶体结构,并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分析等技术对其进行了表征。配合物属三斜晶系,空间群P-1;晶胞参数:a=1.20624(17)nm,b=1.6598(2)nm,c=1.6863(3)nm,α=117.23(9),°β=71.262(3),°γ=117.23(9);°Z=4;最终偏离因子R=0.0420。配合物中每个Cu(Ⅱ)原子与来自两个phen的4个N原子和羟基丁二酸根(Hhbd)的1个O原子配位,形成畸变的三角双锥结构单元。紧邻的单核单元通过phen分子间的π-π堆积作用及Hhbd的羧基O和羟基O与phen环上C原子间的C-H…O氢键的协同作用形成一维zigzag超分子链,毗邻的超分子链籍两种不同氢键相互作用的连接构筑了二维超分子体系。  相似文献   
28.
利用水热法合成了标题配合物Cu4(dhbd)2(dpphen)4•2H2O]•8H2O(H4dhbd=2,3-二羟基丁二酸, dpphen=4,7-二苯基-1,10-邻菲咯啉), 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分析、X射线单晶衍射等技术对其进行了表征. 晶体结构分析表明, 由于水的配位阻断, 2,3-二羟基丁二酸根仅通过单羟基氧桥联两个U形双核亚单元形成具有一个对称中心的双U形四核结构, 其中U型亚单元包含晶体学上不对称的2个Cu(II)原子、1个2,3-二羟基丁二酸根(dhbd)、2个4,7-二苯基-1,10-邻菲咯啉(dpphen)和1个配位H2O分子. 毗邻的四核单元通过配位H2O分子和配位羟基O原子形成的R22(8)型环形氢键桥的连接, 沿a轴方向构建了四核单元交替相连的一维超分子链; 链间籍苯环的π-π堆积作用和晶格水分子氢键链的连接进一步扩展为具有隧道的三维结构. 配合物中呈现了一种2,3-二羟基丁二酸与过渡金属配位的新方式. 变温磁化率研究表明标题配合物具有弱的反铁磁耦合作用.  相似文献   
29.
对大豆油、菜籽油等植物油的选择性加氢和深加工己成为加氢领域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新型催化剂的研发是油脂氢化的关键。  相似文献   
30.
利用沉积法获得了异质结AgI/h-MoO3光催化剂,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光电子能谱(EDS)、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紫外-可见漫反射吸收光谱(UV-Vis-DRS)、光致发光(PL)、电化学阻抗(EIS)等方法对其物相组成、形貌、光吸收特性、光电化学性能等进行了表征。以噻吩的正辛烷溶液模拟催化裂化(FCC)汽油为探针考察了AgI/h-MoO3光催化氧化脱硫活性,结果表明,AgI/h-MoO3-18异质结在催化剂浓度为1.5 g·L-1,可见光照射2 h后,光催化氧化脱硫活性达98%。利用XRD、XPS、UV-Vis-DRS揭示了AgI/h-MoO3光照后生成少量的金属Ag,使其结构转变为Z型AgI/Ag/h-MoO3,有利于光生电子(e-)转移。利用活性物种捕获实验、循环实验研究了AgI/h-MoO3光催化氧化脱硫机理及其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AgI/h-MoO3不仅具有较高的光催化氧化脱硫活性,而且还有良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