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3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44篇
化学   64篇
晶体学   1篇
力学   9篇
综合类   15篇
数学   4篇
物理学   46篇
综合类   20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65年   2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4篇
  1957年   1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为克服弹道目标在微动情况时,其散射点的多普勒频率会随微动而变化,最终影响弹道目标的成像质量问题,提出了利用abor变换进行时间选择成像的方法。通过时频分析的方法,在时频域上找寻多普勒频率近似于直线变化的时间段,并在此时间段中对目标进行成像。仿真结果表明:在目标存在微动情况下,选择多普勒频率近似为直线的时间区间进行成像,能有效地聚集ISAR成像,仿真分析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2.
以商业化的对羟基苯甲醚为原料,合成了一种新型的含有全氟环丁基芳基醚结构的疏水性聚碳酸酯.该聚合物在不降低材料透明性的前提下,表现出了优异的热稳定性和疏水性,其热分解温度为351℃,涂膜与水的接触角为110°.为了进一步探究全氟环丁基芳基醚结构对聚碳酸酯的性能影响,以含有全氟环丁基芳基醚结构的单体和双酚A单体为原料,合成了一系列具有不同全氟环丁基芳基醚基团含量的聚碳酸酯.通过性能比较可知,将全氟环丁基芳基醚结构引入聚碳酸酯,能够降低聚碳酸酯的分散度,提高其热稳定性和疏水性.  相似文献   
93.
青海油砂矿的物理化学特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油砂矿的物理、化学性质是其开发利用的关键因素之一 ;作者利用多种分析手段 ,揭示了青海出露油砂的特殊有机物化学组成与分布及其物理性质 ,其轻质组分含量很高 ,饱和烃含量高达近一半 ,而胶质、沥青质重组分含量低 (<38 % ) ,H和C原子比甚高 ,直链烷烃分布规整 ,主要集中在C19~C37 范围 ,物理参数处在普通重油范围内 ;该种物理、化学性质独特的出露油砂在全球为首次发现 ,是青海油砂矿特殊的地理地质环境所造成的 ,作者建议其开采宜采用钻井采油和露天开采依次进行的新组合方法  相似文献   
94.
青海出露油砂沥青的烃类组成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气相色谱(GC)和气相色谱/质谱联机(GC/MS)检测了青海出露油砂沥青的烃类组成与分布。结果表明,其为陆源湖相有机质生成的原油经生物氧化降解形成的。由于所处的独特地理、地质环境,其生物氧化降解程度低,饱和烃含量甚高,分布规整,轻质组分很多,明显不同于其它地区的油砂沥青。鉴于其特殊的化学组成与分布,该油砂矿必须采用新的方式进行开采。  相似文献   
95.
Cu-ZSM-5分子筛中铜的超计量交换和铜氧铜桥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离子选择性电极原位监测离子交换制备CU-ZSM-5的过程,并用TPD-MS研究了样品加热脱水时的变化.发现在pH值较高的条件下铜可能多数以Cu(OH)+参与交换而使Cu-ZSM-5达到所谓的超计量交换.当新鲜样品受热时,Cu(OH)+会迁移至另一个Cu(OH)+的近邻进行脱水而形成铜氧铜桥,此桥可进一步脱氧而使二价铜还原成一价铜.迁移、脱水形成铜氧铜桥的过程是完全可逆的.  相似文献   
96.
方书农  伏义路 《分子催化》1995,9(2):118-124
本文用等温动态吸附和程序升温脱附技术研究了NO与Cu-ZSM-5的相互作用,并根据还原预处理样品上NO吸、脱附循环的研究探讨了全过程样品所经历的氧化还原循环。在25℃等温吸附时,NO与Cu^+和/或Cu^0反应产生了N2、N2O和Cu^2+以及超晶格氧,同时在Cu^+上有许多可逆吸附的NO.NO吸附在Cu^2+上是稳定的。升高温度时,NO分为三种状态脱附,分别位于约100,180和400℃。后两种  相似文献   
97.
Cu-ZSM-5分子筛中铜的精细结构和NO催化分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EXAFS技术研究了不同交换度的还原、再氧化处理的Cu-ZSM-5分子筛中筛中铜离子的精细结构,在ZSM-5分子筛中,存在两种铜可占据的位置:一种具有饱和的氧配位的较短的铜氧距离,另一种铜氧配位不饱和且铜氧距离较远,离子交换时,铜离子可能优先占据前者,其量低于30%。这两类铜的催化能力差别甚大,前者几乎无催人分解NO的活性。  相似文献   
98.
用离子选择性电极原位监测离子交换制备Cu-ZSM-5的过程,并用TPD-MS研究了样品加热脱水时的变化,发现在PH值,较高的条件下铜可能多数以Cu(OH)^+参与交换而使Cu-ZSM-5达到所谓的超计量交换,当新鲜样品受热时,Cu(OH)^+会迁移到另一个Cu(OH)^+的近邻进行脱水而形成铜氧铜桥,此桥可进一步脱氧而使二价铜还原成一价铜,迁移,脱水形成铜氧铜桥的过程是完全可逆的。  相似文献   
99.
本文用间接液相色谱电化学的方法对非电活性的酯类混合物甲酸甲酯、甲酸乙酯、乙酸甲酯和乙酸乙酯进行了分离和测定,其线性范围分别是3.2×10~(-9)~4.4×10~(-8)mol、2.4×10~(-9)~2.8×10~(-8)mol、2.0×10~(-9)~4.0×10~(-8)mol和2.2×10~(-9)~2.4×10~(-8)mol。对甲酸甲酯8次平行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为0.89%。  相似文献   
100.
使用聚合物电解质可以避免传统液态锂离子电池的漏液问题,提高电池的安全性能和能量密度,并可实现电池的薄型化、轻便化和形状可变等优点.目前,聚合物电解质的研究集中在凝胶型的复合和多孔聚合物电解质两大类.本文对各类凝胶聚合物电解质的特点、功能及研究情况逐一进行了介绍,对凝胶聚合物电解质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