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908篇
  免费   2310篇
  国内免费   2786篇
化学   10669篇
晶体学   289篇
力学   506篇
综合类   176篇
数学   1448篇
物理学   4078篇
综合类   10838篇
  2024年   49篇
  2023年   222篇
  2022年   525篇
  2021年   575篇
  2020年   602篇
  2019年   617篇
  2018年   502篇
  2017年   592篇
  2016年   740篇
  2015年   990篇
  2014年   1272篇
  2013年   1567篇
  2012年   1755篇
  2011年   1865篇
  2010年   1635篇
  2009年   1638篇
  2008年   1867篇
  2007年   1695篇
  2006年   1545篇
  2005年   1332篇
  2004年   1043篇
  2003年   796篇
  2002年   977篇
  2001年   806篇
  2000年   620篇
  1999年   444篇
  1998年   279篇
  1997年   227篇
  1996年   197篇
  1995年   172篇
  1994年   142篇
  1993年   122篇
  1992年   97篇
  1991年   112篇
  1990年   66篇
  1989年   81篇
  1988年   52篇
  1987年   42篇
  1986年   31篇
  1985年   28篇
  1984年   16篇
  1983年   13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5篇
  1977年   4篇
  1976年   7篇
  197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Journal of Radioanalytical and Nuclear Chemistry - This study presents a time-efficient method of analysing 210Pb, 210Bi, and 210Po in natural waters. The optimum pH (1.00), temperature...  相似文献   
2.
氧化还原介体催化强化污染物厌氧降解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厌氧生物处理技术具有产生剩余污泥少、可回收能源等优点而被广泛用于处理各种有机污染物,尤其在有毒、有害、难降解污染物的去除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然而,厌氧生物法的处理速率通常比较低,而氧化还原介体可通过自身不断的氧化和还原来传递电子,提高电子在氧化还原反应过程中的传递速率,从而促进污染物高效厌氧降解。醌类物质和腐殖酸是应用较多的氧化还原介体,在催化难降解污染物降解方面取得了一定效果。讨论了氧化还原介体的特点、作用机制,并总结了其对偶氮染料厌氧脱色、反硝化和多氯联苯厌氧降解的强化作用,提出了氧化还原介体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
This minireview describes the strategies for synthesis of fiuorinated surfactants potentially nonbioaccumulable.Various strategies have been focused on(Ⅰ) reducing the length of the perfluorocarbon chain,(Ⅱ) introducing hetero atoms into the fluorocarbon chain,(Ⅲ) introducing branch(herein and after branch means the fluoro-carbon chain section is not straight).In most cases,the surface tensions versus the surfactant concentrations have been assessed.These above strategies led to various highly fiuorinated(perfluorinated or not perfluorinated) surfactants whose chemical changes enabled to obtain novel alternatives to perfluorooctanoic acid(PFOA) and perfluorooctane sulphonate(PFOS).  相似文献   
4.
Gao  Peiyu  Min  Fuhong  Li  Chunbiao  Zhang  Lei 《Nonlinear dynamics》2021,106(3):2203-2228
Nonlinear Dynamics - In this paper, the current-controlled DC–DC buck converter from a new perspective are studied through the switching theory of flow, and the analytical conditions of the...  相似文献   
5.
在管式反应器中采用苯甲酸、聚乙二醇、固体古马隆树脂(S)、液体古马隆树脂(L)为添加剂来降低煤沥青中有害物质苯并芘的含量,以期使得煤沥青可绿色化应用。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分析煤沥青中苯并芘含量。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添加剂添加量、催化剂等工艺条件对添加剂脱除煤沥青中苯并芘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工艺条件能降低煤沥青中苯并芘的含量。在优化条件下,不同添加剂对苯并芘脱除率由高到低依次为:液体古马隆树脂、聚乙二醇、苯甲酸和固体古马隆树脂。分析其反应机理,这与催化剂的酸性相关,发生亲电取代反应。结果表明,液体古马隆树脂(L)在催化剂存在下对煤沥青中苯并芘脱除率可达73.0%,显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绝缘子在不同电压下表现的积污特性,利用流体力学的相关知识和电场理论,建立了模拟风沙的多物理场仿真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周围流动速度较小时,绝缘子两端的电压增大,积污质量发会有一定程度的增加,且积污与电场力的变化密切相关,结合静电场分析会更准确;周围流动速度较大时,即使电压增大,积污质量也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现象,这种不平衡现象对公司绩效产生了重要影响。基于2003-2015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数据,以管理费用率度量上市公司管理层与股东间的第一类代理成本,以其他应收款占比度量上市公司控股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的第二类代理成本,采用多元回归和中介效应检验程序,实证检验了外部治理环境通过两类代理成本的中介作用对上市公司绩效影响的内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外部治理环境的提升能够显著的降低两类代理成本,进而提高上市公司的绩效,两类代理成本在外部治理环境影响公司绩效的过程中发挥显著的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8.
9.
静止轨道卫星差分吸收光谱仪采用摆扫成像方式对大气进行探测,针对其工作时CCD成像系统信噪比大于1 000、高速探测模式下探测周期小于10min、高分辨率模式下探测周期小于1h的要求,进行CCD成像系统设计.选取CCD47-20作为探测器,设计成像电路实现光谱图像信号的采集和上传.分析了帧叠加和像元合并对时间、空间分辨率的影响.结合帧转移CCD的特点设计了每个位置最后一帧读出时摆镜转动的成像方式,并合理设置了帧叠加数和像元合并数,达到优化成像周期的目的.1s曝光时间条件下,该CCD成像系统的高速、高分辨率模式探测周期分别为515s和3 315s,图像信噪比均大于1 000,污染物观测实验中未出现失帧或重复的现象.该CCD成像系统方案满足静止轨道星载差分吸收光谱仪的探测需求,为静止轨道环境监测仪器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Four kinds of red phosphorescent 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were fabricated and compar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interfacial layers for hole transport and electron injection. 1 nm-thick LiF in the device A and C and 1 nm-thick Cs2CO3 in the device B and D were deposited as an electron injection layer between the anode and the electron transport layer, and 5 nm-thick layer of dipyrazion[2,3-f:2′,2′-h]quinoxaline-2,3,6,7,10,11-hexacarbonitrile[HATCN] was inserted as a hole transport interfacial layer between the hole injection layer and the hole transport layer only in the device C and D. Under a luminance of 1000 cd/m2, the power efficiencies were 7.6 lm/W and 8.5 lm/W in the device A and B, and 8.6 lm/W and 13.4 lm/W in the device C and D. The quantum efficiency of the device D was 15.8% under 1000 cd/m2 which was somewhat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device A and C, but a little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device B. The luminance of the device D was much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other devices at a given votage. The luminance of the device D at 7 V was 23,710 cd/m2, which was 13.0, 3.4, and 4.0 times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device A, B, and C at the same voltage,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