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综合类   4篇
  2023年   1篇
  200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1.
选用100条ISSR引物对多年生簇毛麦(Dasypyrum breviaristatum)、不同居群的二倍体簇毛麦(D.villosum)、小麦多年生簇毛麦部分双二倍体(TDH-2)、二粒小麦多年生簇毛麦双二倍体(TDB-3)、硬粒小麦二倍体簇毛麦双二倍体(ABV)和6份小麦进行PCR分析.结果发现引物ISSR808和ISSR811均可以在含簇毛麦染色质材料中扩增出1条约900 bp的特异DNA带,而对照组小麦则没有相应带纹.对这两个特异片段进行克隆测序,发现其长度分别为860 bp和898 bp, 分别被命名为ISSR808860和ISSR811898.序列比对结果显示(1)ISSR808860与一粒小麦(Triticum monococcum)和大麦(Hordeum vulgare)基因组LTR反转录转座子部分序列同源性分别达到83%和81%(2)ISSR811898与普通小麦(riticum aestivum)Wknox1d基因的部分内含子序列具有88%的同源性.利用中国春簇毛麦附加系(CSDA1V-CADA7V)分别将ISSR808860定位在3V和4V染色体上, 将ISSR811898 定位4V染色体上.用ISSR808和ISSR811对多年生簇毛麦的大量衍生后代进行PCR分析,结果表明ISSR808860和ISSR811898可以作为检测簇毛麦3V和4V染色体的分子标记应用到辅助小麦育种工作中.  相似文献   
2.
为发掘和利用黑麦属野生种非洲黑麦(Secale africanum)所携带的优异基因,我们用四川栽培小麦与人工合成的硬粒小麦非洲黑麦双二倍体杂交回交,将分子标记技术应用于早期世代选择,结合染色体C带技术与基因组原位杂交技术,在BC1F5代获得了抗条锈病的新品系L15-,经鉴定它具有非洲黑麦的1R染色体与小麦1B染色体形成的1RS/1BL易位染色体,该易位系的获得增加了1RS/1BL易位系的遗传多样性,是研究非洲黑麦基因遗传和小麦抗病育种的新种质.  相似文献   
3.
以中间偃麦草(Thinopyrum intermedium)、二倍体长穗偃麦草(Lophopyrum elongatum)、拟鹅观草(Pseudoroegneria spicata)和6个小麦对照为材料筛选240条10碱基RAPD引物. 结果发现引物H4在二倍体长穗偃麦草中扩增出1条长为740 bp的高拷贝DNA(记做Ee740),而小麦则扩增不出该片段.序列比对结果显示,Ee740位于散布重复序列与LTR反转录转座子athila之间,且仅与小麦基因组一个212 bp的片段有87%的同源性,因此Ee740应为一新DNA序列.根据Ee740设计特异PCR引物H4-F和 H4-R,对含E染色体组的材料和小麦材料进行扩增,结果显示,仅中间偃麦草和长穗偃麦草能扩增出Ee740.进而对1套中国春-倍体长穗偃麦草附加系(CS1E-S7E)进行扩增,结果发现仅CS2E、CS4E、CS5E、CS7E能扩增出Ee740, 即Ee740分布在偃麦草的2E、4E、5E和7E染色体上.进一步对小麦茸毛偃麦草的后代材料进行SCAR分析,结果表明Ee740可以用于小麦背景中Ee染色质的检测.  相似文献   
4.
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技术因其高效且便捷的特点在基因表达检测中被广泛应用。实时定量PCR结果数据处理策略之一是使用内参基因进行基因表达数据的标准化。文章基于扩展青霉菌孢子不同生长阶段的RNA-seq数据,挖掘和注释了694个稳定表达的候选内参基因;随机挑选出Knr4、Isy1、Spt5、Nucb、Hp1、Hp2、Whth、Hp3、Gph3、Pwi、Taf4、Hp4、Asy、GTPase在内的14个基因,以4、25℃条件下PDB培养基生长6、12、24、36 h的扩展青霉菌为材料,进行实时定量PCR实验。实时定量PCR数据基于geNorm和NormFinder 2种软件的综合分析,表明Isy1、Spt5、Nucb、Hp1适合作为内参基因。以Isy1和Spt5分别作为内参基因,检测Gh30基因在4、25℃条件下扩展青霉菌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基因表达,显示出一致的基因表达水平,进一步验证了挖掘得到的内参基因的可靠性。该研究为扩展青霉菌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提供了优良的内参基因,同时提供了一种高效的内参基因的挖掘和鉴定方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