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336篇
  免费   5046篇
  国内免费   6767篇
化学   12309篇
晶体学   858篇
力学   1319篇
综合类   577篇
数学   2377篇
物理学   8971篇
无线电   15738篇
  2024年   166篇
  2023年   435篇
  2022年   1181篇
  2021年   1150篇
  2020年   1057篇
  2019年   926篇
  2018年   881篇
  2017年   1351篇
  2016年   1031篇
  2015年   1494篇
  2014年   1831篇
  2013年   2296篇
  2012年   2424篇
  2011年   2605篇
  2010年   2639篇
  2009年   2627篇
  2008年   2793篇
  2007年   2587篇
  2006年   2514篇
  2005年   2097篇
  2004年   1587篇
  2003年   1167篇
  2002年   970篇
  2001年   1008篇
  2000年   1010篇
  1999年   469篇
  1998年   245篇
  1997年   192篇
  1996年   181篇
  1995年   139篇
  1994年   143篇
  1993年   144篇
  1992年   169篇
  1991年   66篇
  1990年   86篇
  1989年   68篇
  1988年   86篇
  1987年   57篇
  1986年   45篇
  1985年   37篇
  1984年   37篇
  1983年   43篇
  1982年   20篇
  1981年   24篇
  1980年   10篇
  1979年   31篇
  1978年   6篇
  1977年   4篇
  1971年   4篇
  1959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赵军  谭问非 《分子催化》1997,11(6):421-426
报道从D-甘露醇出发合成手性双膦(2S,5S)-3,6-双(二苯膦)-1,4:3,6-双脱水-2,5-双去氧-L-艾杜醇,原位下BDPI与3种铑配合物作用生成手性非螯合型双膦铑催化剂,常压下对4种脱氢苯丙氨酸衍生物进行不对称催化化反主尖,对反应结果及e.e.值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92.
为了在分子层次上揭示相关催化反应的机理, 人们对过渡金属氧化物团簇与碳氢化合物分子反应进行了大量研究. 相比于过渡金属氧化物团簇阳离子, 阴离子对一些碳氢化合物的活性弱得多, 因此研究还很少. 在本工作中, 我们通过激光溅射产生钒氧团簇阴离子VxOy, 产生的团簇在接近热碰撞条件下与烷烃(C2H6和C4H10)以及烯烃(C2H4和C3H6) 在一个快速流动反应管中进行反应, 飞行时间质谱用来检测反应前后的团簇分布. 在VxOy与烷烃的反应中, 生成了产物V2O6H-和V4O11H-; 在与烯烃的反应中, 产生了相应的吸附产物V4O11X-(X=C2H4或C3H6). 密度泛函理论计算表明: V2O-6和V4O-11可以活化烷烃(C2H6和C4H10)的C—H键, 也可以与烯烃(C2H4和C3H6)发生3+2环化加成反应形成一个五元环结构(-V-O-C-C-O-), C—H键活化与环加成反应都需经历可以克服的反应能垒. 理论计算与实验观测结果相符合. V2O-6和V4O-11团簇都具有氧原子自由基(O·或O-)的成键特征, 活性O-物种也经常出现在钒氧催化剂表面, 因而本研究在分子水平上, 揭示了表面活性氧物种与碳氢化合物反应的机理.  相似文献   
993.
利用电动势法得到了牛血清白蛋白(BSA)与十二烷基硫酸钠(SDS)相互作用的结合等温线. 通过四阶导数紫外光谱法和荧光光谱法研究了相互作用过程中芳香族氨基酸残基微环境极性的变化. 通过研究发现, 随着SDS浓度的逐渐增大, SDS在BSA上的平均结合数(v)逐渐增大, 色氨酸(Trp)残基所处微环境的极性在减弱后保持基本不变, 酪氨酸残基所处微环境的极性在明显增强后稍有减弱, 苯丙氨酸残基所处微环境的极性略有增强. 结果表明, 当v由0增大到14时, SDS主要结合在BSA的Trp-213附近并逐渐形成聚集体, 从而诱导BSA由结构域ⅡA 开始逐渐展开. 此后, SDS呈正协同作用的特点与BSA 结合, v急剧增大. 当v约为302 时, SDS在BSA上的结合基本达到饱和, BSA的构象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994.
赵健身  杨顺楷 《化学学报》1997,55(2):196-201
反式-β-芳基丙烯酸(1)和氨经具有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的红酵母细胞催化,直接合成得到七种L-β-芳基-α-丙氨酸(2), 收率为7.9~68.2%。其构型通过它们的圆二色谱在215nm处的正Cotton效应以及与文献比较比旋光值得到证实。用L-4-羟脯氨酸手性高效配体交换液相色谱柱拆分2, 结果表明其对映体过量均不少于95%。  相似文献   
995.
利用连续流动微反研究了Rh+Co/Al2O3催化剂的CO加氢反应, 结果表明反应在220℃以上发生, 反应活性随着温度的升高和H2/CO值的增加而增加。利用TP-IR动态方法研究了Rh+Co/Al2O3上CO和H2共吸附及其动态行为。结果表明在Rh+Co/Al2O3的孪生及线式中心上, CO和H2室温共吸附时即有部分孪生及线式CO转化为相应的羰基氢化物, 随着温度的升高, 剩余的孪生和线式CO继续向相应的羰基氢化物转化。而羰基氢化物则向多羰基氢化物转化。在到达反应温度之前, 催化剂表面只存在羰基氢化物及相应的多氢羰基氢化物。在反应温度则导致产物CH4生成。与CO加氢反应和CO歧化的吸附态研究结果相关联, 作者认为Rh+Co/Al2O3上CO加氢生成CH4是经由羰基氢化物-多氢羰基氢化物途径。  相似文献   
996.
用LKB2277生物活性检测系统测定了三种厌氧菌---吉氏类杆菌、艰难梭状芽胞杆菌、黑色消化球菌的生长发热功率曲线。根据广义logistic方程, 建立了细菌生长过程的热动力学方程:ln[P/(Pm-P)^v^+^1]=ln[P0/(Pm-P0)^v^+^1]+k.t。由此热动力学方程, 求得了细菌的生长常数k, 根据Arrhenius公式求得吉氏菌的生长活化能Ea=59.7kj/mol, 应用过渡态理论得到吉氏菌在不同温度下的活化力学参数, 这个热动力学方程描述的是一系列不规则的细菌生长过程发热曲线, 将它与经典的指数模型和logistic模型进行比较, 它具有更广泛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997.
C70X2(X=H,F, Cl)的稳定性和电子光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滕启文  吴师  郝策  赵学庄  唐敖庆  封继康 《化学学报》1997,55(11):1072-1076
用INDO方法研究C70H2四种异构体的稳定性, 表明其最稳定异构体为1, 9-C70H2和7, 8-C70H2, 两者能量差为16.3KJ.mol^-^1, 与实验值及ab initio计算值接近; 光谱计算表明, 其特征吸收峰与实验值一致。在此基础上预测C70F2和C70Cl2的稳定性和电子光谱, 表明C70F2四种异构体的稳定性顺序与C70H2一致, 而C70Cl2则以21, 42-异构体最为稳定。二者的电子光谱与C70H2极其相似只是在500nm以上有细微差别。  相似文献   
998.
从螺旋藻藻胆体中分离出两种复合物:核复合物(APC)和杆-核复合物(APCR),通过吸收光谱及其二阶导数光谱、荧光光谱研究了二者的结构和光谱特性,讨论了在这两种沉降系数分别为36S和16S的超分子复合物内几种连接多肽:L29.5,LC8.9和LCM对复合物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9.
The catalysts comprising the main active compounds of Sn-Nx were synthesized using trichlorophenylstannane ((C6H5)Cl3Sn), nitrogen carbon-dots (NCDs), and activated carbon (AC) as starting materials, and the activity and stability of catalysts was evaluated in the acetylene hydrochlorination.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n the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of catalysts (TEM, XRD, BET, XPS and TG), it is concluded that NCDs@AC can increase (C6H5)Cl3Sn dispersity, retard the coke deposition of (C6H5)Cl3Sn/AC and lessen the loss of (C6H5)Cl3Sn, thereby further promoting the stability of (C6H5)Cl3Sn/AC. Based on the characterization results of C2H2-TPD and HCl adsorption experiments, we proposed that the existence of Sn-Nx can effectively strengthen the reactants adsorption of catalysts. By combing the FT-IR, C2H2-TPD and Rideal-Eley mechanism, the catalytic mechanism, in which C2H2 is firstly adsorbed on (C6H5)Cl3Sn to form (C6H5)Cl3Sn-C2H2 and then reacted with HCl to produce vinyl chloride, is proposed.  相似文献   
1000.
A series of Zr(SO4)2/SiO2 solid acid catalysts with different Zr(SO4)2 loadings were prepared by water-soluble-impregnation method at room temperature. Then, the prepared catalysts were characterized by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and energy-dispersive X-ray spectrum, X-ray diffraction, adsorption/desorption of N2, and temperature-programmed desorption of NH3.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ctive component Zr(SO4)2 was successfully adhered to the mesoporous SiO2, and the acid amount of Zr(SO4)2/SiO2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ing of the Zr(SO4)2 loadings. Finally, the wheat stalk was used as raw material and depolymerized over Zr(SO4)2/SiO2 to produce ethyl levulinate (EL). The reaction mixture was separated and purified by filtration and vacuum distillation. The kinetic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reaction pathway were also studied. A comparative study showed that 20 wt.% Zr(SO4)2/SiO2 exhibited higher catalytic activity. When reaction temperature, time, catalyst dosage and Zr(SO4)2 loadings were 190 °C, 50 min, 20 wt.% and 30 wt.%, the EL yield reached a maximum of 17.14%. The relative content of EL exceeded 90% after three steps of distill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