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0篇
  免费   121篇
  国内免费   177篇
化学   362篇
晶体学   43篇
力学   14篇
综合类   15篇
数学   67篇
物理学   243篇
无线电   31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42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57篇
  2011年   74篇
  2010年   59篇
  2009年   57篇
  2008年   85篇
  2007年   56篇
  2006年   74篇
  2005年   51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通过二乙氧基硫代磷酰氯与对苯二胺反应生成了标题化合物N,N'-二(二乙氧基硫代磷酰基)-1,4-苯二胺,并应用元素分析, FTIR及1H NMR对标题化合物进行了表征. 利用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了其晶体结构, 同时应用TG分析法对其热性能进行了分析. 标题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Mr=412.42, 为正交晶系, Pbca空间群, 晶胞参数为a=0.86936(16) nm, b=1.2787(2) nm, c=1.8897(3) nm, β=90°, V=2.1006(7) nm3, Z=8, Dc=1.304 g/cm3, μ(Mo Kα)=0.425 mm-1, F(000)=872, S=1.052. 最终偏离因子R=0.0628, wR=0.1860, 可观测衍射点1852个[I>2σ(I)]. 该晶体通过对苯二胺连接并以中心对称分布, 并形成层状结构, 且存在弱的分子内氢键N—H…S. TG分析表明该化合物有很好的热稳定性及成炭性, 通过其阻燃聚丙烯腈表明, 该物质是一种高效能的膨胀型阻燃剂.  相似文献   
32.
将两类具有重要生物活性的结构单元β-氨基丁酸和糖分子结合在一个分子内, 设计合成了8个新糖酯化合物. 经元素分析和1H NMR确认了其结构. 初步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 该类化合物具有一定的诱导活性, 且一些化合物的诱导活性比水杨酸的好.  相似文献   
33.
采用电化学方法研究胆酸钠(NaC)与s-BLM的相互作用, 并结合实验结果对NaC与s-BLM的作用机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4.
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牛血清白蛋白;结合反应;热力学参数;荧光光谱  相似文献   
35.
Cr(VI)在Mg-Al型类水滑石上的吸附-脱附性研究I.吸附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Cr(VI)在带结构正电荷的Mg-Al型类水滑石(HTlc)上的吸附性能,考察了pH、无机电解质添加剂NaCl,NaNO3,Na2SO4和Na3PO4及有机添加剂EDTA和柠檬酸等因素的影响,并结合红外光谱和XRD实验结果探讨了吸附机理.研究表明,Mg-Al型HTlc对Cr(VI)有很强的吸附能力,其吸附动力学和吸附等温线分别符合准二级速率方程和Langmuir方程,饱和吸附量达105mg/g,有望成为一种优良的含Cr(VI)污水处理剂和Cr(VI)污染土壤修复剂.初始pH增大,吸附量降低.无机电解质和有机添加剂均能明显抑制Cr(VI)在HTlc上的吸附,其抑制吸附作用的强弱顺序分别为Na3PO4≥Na2SO4≥NaCl>>NaNO3和柠檬酸>EDTA.Cr(VI)在HTlc上的吸附可分为层间的离子交换吸附和外表面的吸附,其中外表面的吸附层在微观上又可分为因化学键合作用而形成的内络合层和因静电作用而形成的外络合层.  相似文献   
36.
Electrochemical glucose sensors have garnered considerable attention because of their attractive prospect in point-of-care testing (POCT). In this review, we firstly introduce the principles and challenges of electrochemical glucose sensors. Subsequently, we present an overview of the application of electrochemical glucose sensors and discuss their advantages and drawbacks. Wearable and implantable devices based on diverse target biofluid and platforms provide a considerable prospect of accurate and continuous monitoring. Thus, we believe that the futur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electrochemical glucose sensors is non-invasive, wearable devices and implantable devices with minimally invasive for continuous glucose monitoring in real time.  相似文献   
37.
The CO2 reduction reaction (CRR) represents a promising route for the clean utilization of renewable resources. But mass-transfer limitations seriously hinder the forward step. Enhancing the surface hydrophobicity by using polymers has been proved to be one of the most efficient strategies. However, as macromolecular organics, polymers on the surface hinder the transfer of charge carriers from catalysts to reactants. Herein, we describe an in-situ surface fluorination strategy to enhance the surface hydrophobicity of TiO2 without a barrier layer of organics, thus facilitating the mass transfer of CO2 to catalysts and charge transfer. With less obstruction to charge transfer, a higher CO2, and lower H+ surface concentration, the photocatalytic CRR generation rate of methanol (CH3OH) is greatly enhanced to up to 247.15 μmol g−1 h−1. Furthermore, we investigated the overall defects; enhancing the surface hydrophobicity of catalysts provides a general and reliable method to improve the competitiveness of CRR.  相似文献   
38.
CO2的有效利用有助于解决环境和生态问题.碳酸酐酶(CA)等酶分子可精准活化CO2分子以降低反应能垒,为CO2的高效和高选择性转化提供了一种有前景的途径.然而,酶离开生物体后易失活,且难以重复利用.目前,包埋型固定化酶是常用且有效的提高酶稳定性与回用率的方法之一,但载体的存在会造成反应物CO2内扩散阻力增加,降低反应活性.此外,CO2酶促转化是一个气-液-固三相反应过程,反应体系中CO2的外扩散性能也需要加强.金属有机骨架(MOFs),特别是咪唑酯骨架(ZIFs),常被用作酶固定化的载体.ZIFs的拓扑结构可被设计成不同形貌,进而通过ZIFs的结构工程来加强分子向其中的内扩散.Pickering乳液是指以固体颗粒代替常规表面活性剂而稳定的乳液.当固体颗粒具有催化活性时,催化剂颗粒会扩大液-液-固或气-液-固三相接触面积,从而有效协调反应物在不同相中的扩散时间.如果酶被用作这些颗粒的活性中心,所制备的Pickering乳液也可能具备类似的特性,可加强底物分子向酶的外扩散.本文选择两种具有不同结构的ZIFs(ZIF-L和ZIF-8),原位包埋CA后形成CA@ZIFs颗粒以稳定Pickeirng乳液.ZIF-L和CA@ZIF-L颗粒显示出独特的二维层状堆叠结构.ZIF-8和CA@ZIF-8颗粒呈棱角清晰的十二面体结构.与CA@ZIF-8颗粒相比,CA@ZIF-L颗粒显示出更大的孔径和更宽的孔径分布,这有助于CO2从CA@ZIF-L颗粒表面扩散至酶活性中心.利用酶活测试来研究内扩散是否通过结构工程得到了加强,发现CA@ZIF-L颗粒的活性比CA@ZIF-8颗粒高22.3%,推测这是由于CA@ZIF-L颗粒特殊的十字花状结构会缩短CO2从颗粒表面扩散至酶活性中心的距离.同时,十字花状结构可暴露更多的酶活性位点(CA@ZIF-L颗粒的暴露面积是CA@ZIF-8颗粒的~8倍),从而提升了反应物浓度并显示出更高的催化活性.本文还设计了吸附实验来进一步验证上述假设,发现BSA@ZIF-L颗粒对香豆素的吸附率远高于BSA@ZIF-8颗粒,说明与ZIF-8相比,酶包埋于ZIF-L具有更强的捕获小分子的能力,表明CO2分子向CA@ZIF-L的扩散速度更快,即CA@ZIF-L的十字花状结构可强化系统的内扩散过程.进一步比较了PIBS和游离多酶体系的催化活性,将CO2通入每个系统,在反应前20 min,PIBS的pH值下降速度比游离体系快得多,说明PIBS通过在气相和液相间构建更大的界面,缩短了CO2向CA的扩散距离,从而提高了催化效率,促进了CO2转化.上述假设也通过扩散动力学的计算得到了验证.为进一步研究PIBS的CO2矿化能力,本文开展了CaCO3矿化反应,发现PIBS的CaCO3产量远高于游离多酶体系,表明构建的PIBS在强化内外扩散方面具有显著优势.最后,评估了PIBS在工业应用中的性能,由CA@ZIF-L和CA@ZIF-8颗粒构建的PIBS显示出较好的可回收性,在第8个循环后,PIBS仍可保持8.9 mg/5 min的CaCO3产量.综上,PIBS可为CO2的酶促转化和框架提供一个新方法和新平台.  相似文献   
39.
咪唑及其衍生物作为药物中间体,在生物学、医学、有机化学中占据重要位置.目前咪唑的合成方法主要包括Radziszewski法、Phillips法、溴乙醛法.咪唑衍生物的合成方法主要包括金属催化剂合成法、酸性催化剂合成法、离子液体催化剂合成法等.本文对咪唑及其衍生物的合成方法进行了总结与归纳,并阐述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40.
CTAB对H2O2氧化抗坏血酸反应动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H2O2氧化抗坏血酸H2A的反应为一复杂过程,其过程可用下面可逆连续反应来描述:HA-+H2O2 A,本文用热导式热量计研究了该复杂反应在25 ℃和pH=7的磷酸缓冲溶液(离子强度μ=0.1 mol•L-1)以及在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存在下的反应动力学, 获得了不同CTAB浓度下该复杂反应的表观动力学参数k1、k2和k-1.研究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CTAB单体分子对反应参数k-1影响不大, 但却能催化第一步正向反应使k1变大,而使k2减小; 在临界胶束浓度cmc附近k1达到最大值,随后又降低;低浓度胶束对k-1影响不大,而使k2增大;高浓度胶束则使k-1增大而使k2减小. 低浓度CTAB胶束对的活性影响不大, 而高浓度CTAB胶束将较显著地促进的歧化过程, 减缓的氧化过程. 胶束的静电效应、疏水效应和局部浓聚效应是影响上述反应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