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73篇
  免费   403篇
  国内免费   553篇
化学   817篇
晶体学   55篇
力学   141篇
综合类   46篇
数学   217篇
物理学   596篇
无线电   957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80篇
  2021年   73篇
  2020年   58篇
  2019年   51篇
  2018年   63篇
  2017年   86篇
  2016年   57篇
  2015年   105篇
  2014年   107篇
  2013年   138篇
  2012年   143篇
  2011年   167篇
  2010年   181篇
  2009年   157篇
  2008年   207篇
  2007年   162篇
  2006年   188篇
  2005年   156篇
  2004年   110篇
  2003年   78篇
  2002年   70篇
  2001年   72篇
  2000年   86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4篇
  1979年   3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2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03 毫秒
991.
采用凝胶注模成型工艺制备了Y2O3陶瓷部件,研究了分散剂加入量、pH值和固相含量对浆料粘度影响,单体、交联剂、引发剂、催化剂和温度对凝胶反应时间的影响,以及烧结后陶瓷制品的线收缩率.结果表明最佳工艺参数为:分散剂聚丙烯酸铵加入量为0.8vol;,pH值为9,固相含量为65vol;,浆料的粘度为1.07 Pa·s;单体丙烯酰胺为3.5wt;,交联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0.35wt;,引发剂5wt;过硫酸铵溶液为0.9vol;,催化剂N,N,N',N'-四甲基乙二胺为0.2vol;,反应温度为50℃,凝胶反应时间为25 min.在2000℃温度下烧结后,陶瓷制品的最小线收缩率为3.0;.  相似文献   
992.
吴顺  郝卫强  岳邦毅  张培培  狄斌  陈强 《色谱》2015,33(6):558-562
在梯度液相色谱中,溶剂混合以及轴向扩散等因素会使梯度曲线发生变形,而这在阶梯梯度以及高斜率的线性梯度中表现得尤为明显。本文探讨了这种梯度曲线变形对色谱峰宽的影响。首先以C18色谱柱为固定相,甲醇-水为流动相,联苯和苯乙酮为样品,测得不同线性梯度和阶梯梯度条件下的色谱峰。然后以205 nm为检测波长,记录相应条件下未接色谱柱时甲醇的响应值,得到柱入口处的梯度曲线。接着根据所设定的梯度条件以及柱入口处测得的梯度曲线,分别计算相应情形中色谱峰宽的理论值,将其与实验值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梯度曲线的变形会对色谱峰宽产生影响。当将这种影响考虑在内后,理论值与实验值更为吻合。  相似文献   
993.
森林蓄积量是林分调查中重要因子,是评价森林数量和质量的重要指标。传统森林蓄积量实测方法耗时费力、效率低下,多元线性回归遥感反演方法精度较低,难以达到精准林业要求。机器学习是一种利用训练数据,进行自我改进、自动提升性能的方法,可以任意逼近非线性系统,提高模型预测精度。以鹫峰林场森林为研究对象, 综合考虑影像光谱因子、纹理因子、地形因子,采用机器学习中的BP神经网络、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随机森林方法构建了森林蓄积量多光谱估测模型BP-FSV,LSSVM-FSV和RF-FSV,并在Matlab2014a中编程实现。旨在从建模因子选择和模型方法建立两个方面,优化建模因子特征提取,提高森林蓄积量模型预测精度。以角规观测样地实测数据、森林小班二类调查数据、林相图数据为基础,使用以上三种模型结合Landsat8 OLI多光谱数据分林型进行了森林蓄积量反演建模预测。以决定系数R2和均方根误差RMSE为指标,分析了三种反演模型的训练能力和预测能力。研究结果表明:利用3种机器学习方法构建的结合光谱因子、地形因子、纹理因子反演模型能够提高森林蓄积量的预测精度。以上模型中,RF-FSV模型在针、阔、混三种林型中都表现出较强的预测能力,高于BP-FSV模型,高于或接近于LSSVM-FSV模型。RF-FSV模型在训练阶段,R2和RMSE针叶林中为0.839和13.953 3,阔叶林中为0.924和7.634 1,混交林中为0.902和12.153 9,预测阶段R2和RMSE在针叶林中为0.816和15.630 1,阔叶林中为0.913和4.890 2,混交林中为0.865和9.344 1。RF-FSV模型建模精度和预测精度较高,为森林蓄积量遥感反演估测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994.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氮掺杂的硅酸亚铁锂正极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充放电测试和交流阻抗测试(EIS)等对材料的结构及电化学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N元素已掺杂到Li2FeSiO4材料晶格中,样品具有较小的颗粒尺寸和优异的动力学性能,表现出较好的充放电比容量和倍率特性,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30 mA·h/g,循环50次后比容量仍可达到124 mA·h/g,容量保持率高达95%.  相似文献   
995.
以粉碎的玉米秸秆(RCS)和羧甲基纤维素(CMC)为原料,制备了含水质量分数可达97.47%的玉米秸秆/羧甲基纤维素复配水凝胶(RCS/CMC)。考察了交联剂、CMC和RCS用量对RCS/CMC凝胶模量的影响,凝胶在缓冲溶液中的降解行为和土壤中的失重行为,以及凝胶对土壤持水量、玉米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实验比较,RCS/CMC凝胶可以提高土壤持水率1.00%~1.61%,在37 ℃缓冲溶液中用纤维素酶处理4 d后降解率约80%,土壤中25 d后失重约94%;用CMC/RCS凝胶处理玉米种子,虽然平均延长了种子萌发时间,但种子的萌发率较高。其中相对湿度18%、20%、23%、26%、28%和30%的萌发试验,由于水分胁迫对照实验种子不能萌发,而CMC/RCS凝胶处理的种子发芽率仍可达到97%。  相似文献   
996.
选择氧合性能良好的组氨酸(His)-Co(Ⅱ)作为研究对象, 分别掩蔽—NH2、 取代—O-和去除—COO-, 得到短肽、 伪肽和多胺等类组氨酸结构. 采用UV-Vis光谱法研究了α-氨基酸中的3个官能团对其Co(Ⅱ)配合物氧合性能的影响. 对比研究表明: α-氨基酸中—NH2对其Co(Ⅱ)配合物的吸氧性具有决定作用; —COO-对其Co(Ⅱ)配合物氧合作用的可逆性起关键作用; 而—O-对其Co(Ⅱ)配合物的吸氧性影响不大. 在前期研究结果的基础上, 对α-氨基酸-Co(Ⅱ)配合物可逆吸收和释放O2的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97.
MIMO是一种可有效提高无线网络信道带宽的技术。将MIMO技术应用在无线mesh网络中会遇到信道干扰和无线节点之间无协同策略等问题,导致网络效率降低。基于无线mesh网络中节点的多属性特征,以节点属性和内容分发为约束,提出了基于多目标优化算法与多层分发联合的调度和优化策略。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有效降低无线mesh网络分发数据过程中的时延,提高网络的吞吐表现和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998.
以碳纳米管醇分散剂TNADIS(粉末状聚合物分散剂)作为分散剂,同时应用超声振荡和高速剪切相互配合的工艺制成多壁碳纳米管(MWCNT)乙醇导电液.通过拉曼光谱,TEM和SEM表征MWCNTs的微观形态,通过离心,静置以及丁达尔效应的检测分析MWCNTs导电液的分散情况和稳定性.结果显示,添加0.05wt;分散剂时碳纳米管分散效果最佳,未石墨化MWCNTs的分散效果优于石墨化后的MWCNTs,且静置五个月后导电液依然保持良好的稳定性.应用此导电液通过旋涂工艺制得的涂覆均匀的MWCNTs透明导电薄膜,旋涂3min的透明导电薄膜方块电阻为0.34 kΩ/sq.  相似文献   
999.
基于熵值法赋权灰色关联决策的地形辅助导航适配区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地形辅助导航适配区选择主要根据某一个地形特征参数的大小决定,因此不可避免地存在对地形适配性评判的不全面性。为了克服传统方法的缺点,提出了一种基于熵值法赋权灰色关联决策的地形辅助导航适配区选择方法,该方法综合考虑了地形标准差、粗糙度、地形高度熵及相关系数对适配区选择的影响。首先,利用计算得到的各特征参数值构建灰色决策矩阵;其次,对决策矩阵进行极差变换以及归一化处理得到灰色关联判断矩阵;最后,采用熵值赋权法客观计算各决策属性的权重,得到地形适配性综合评价指标。仿真结果表明,在评价值高的区域进行地形辅助导航,其匹配误差将更小。  相似文献   
1000.
本文对两种不同厚度(4层、8层)的PMI复合材料泡沫夹芯结构进行8J的低速冲击实验。采用三维光学扫描仪(HDI 3D)对冲击后发生的凹坑回弹现象进行90h的监测,并结合Geomagic Qualify三维检测软件对扫描结果进行分析,获得了直观的冲击后位移云图。对不同时刻的凹坑深度进行分析,以回弹速率为标志,对回弹过程进行划分并总结了凹坑深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截取了回弹过程中部分时刻凹坑贯穿截面轮廓,通过参考点对轮廓形貌进行拟合,建立了与所在横截面凹坑最大值相关联的轮廓形貌描述方法。结合破坏性检测的方法,对冲击区域面板及夹芯泡沫的损伤情况进行显微观测,结果表明,夹层板的分层损伤对回弹现象影响较大,但凹坑截面轮廓的形态并不会发生显著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