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360篇
  免费   3976篇
  国内免费   4042篇
化学   8936篇
晶体学   352篇
力学   967篇
综合类   387篇
数学   1647篇
物理学   6230篇
无线电   9859篇
  2024年   86篇
  2023年   340篇
  2022年   637篇
  2021年   649篇
  2020年   662篇
  2019年   604篇
  2018年   659篇
  2017年   734篇
  2016年   791篇
  2015年   1086篇
  2014年   1181篇
  2013年   1566篇
  2012年   1609篇
  2011年   1684篇
  2010年   1623篇
  2009年   1667篇
  2008年   1772篇
  2007年   1689篇
  2006年   1618篇
  2005年   1452篇
  2004年   1130篇
  2003年   847篇
  2002年   790篇
  2001年   753篇
  2000年   750篇
  1999年   411篇
  1998年   265篇
  1997年   170篇
  1996年   180篇
  1995年   140篇
  1994年   140篇
  1993年   118篇
  1992年   87篇
  1991年   80篇
  1990年   62篇
  1989年   71篇
  1988年   53篇
  1987年   37篇
  1986年   47篇
  1985年   28篇
  1984年   15篇
  1983年   19篇
  1982年   17篇
  1981年   19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10篇
  1978年   5篇
  1977年   5篇
  1976年   4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41.
本研究组在前期研究中发现, 改变溶剂的挥发速率可以调节体系中PE结晶和PVCH玻璃化之间的竞争, 进而调节PE结晶的受限程度. 超临界二氧化碳(scCO2)是一种非极性溶剂, 其对无定形聚合物(如PS)有很强的溶胀作用, 可显著降低聚合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 提高原来被冻结的高分子链的活动能力. PVCH的分子结构与PS相似, 研究结果表明, scCO2对PVCH组分也有很强的溶胀能力, 导致PVCH的玻璃化转变温度降低, 从而可以改变PE嵌段的受限状态. 本文研究了PVCH-PE-PVCH在scCO2中的熔融再结晶行为.  相似文献   
942.
铁改性的Mo/ZSM-5催化剂上NO的选择性催化还原反应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采用浸渍法制备了Mo/ZSM-5, Fe/ZSM-5和不同Fe和Mo摩尔比的Fe-Mo/ZSM-5样品, 并以氨为还原剂对其NO选择性催化还原活性以及反应条件对催化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Fe-Mo/ZSM-5样品的NOx转化率明显比单独的Mo/ZSM-5和Fe/ZSM-5的高. 当n(Fe):n(Mo)为1.5时, Fe-Mo/ZSM-5样品具有最佳催化性能, 其NOx转化率在430 ℃时达到了96%, 并且能在高空速和不同O2气浓度的条件下保持高的催化活性. 同时采用XRD和XPS技术分别对催化剂的体相结构和表面性质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当n(Fe):n(Mo)=1.5时, Fe和Mo元素之间以及与载体HZSM-5之间存在较强的相互作用, 并且其表面的Mo3d的含量最高. 这可能与其高的催化活性有关. 另外还发现, 在反应过程中Fe-Mo/ZSM-5催化剂表面的氮氧物种主要是吸附态NO, 因此可以推测NO的催化还原反应机理是, 在催化剂表面上, 吸附态NO与吸附NH3物种直接反应生成氮气, 而非经过氧化为NO2的途径.  相似文献   
943.
正交相MoO3的制备、表征及其电化学嵌锂性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化学沉淀-水热法在较低的温度下制备了片状正交相MoO3,由XRD、FT-IR、XPS和SEM表征了产物的相态、结构、成分和形貌。电化学测试表明,在0.1mA.cm-2的电流密度和1.2~3.5V电压范围,其初始放电容量为663mA.h.g-1,有望成为理想的锂离子插层材料。  相似文献   
944.
顾大明  谢颖  史鹏飞  付宏刚 《化学学报》2006,64(12):1223-1227
>为获得综合性能更好的锂离子二次电池正极材料, 分析了Co掺杂对LixNiO2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采用密度泛函DFT理论对LixNiO2和LixNi0.5Co0.5O2的平均放电电压和态密度进行了计算. 同时, 用共沉淀法制备了LixNiO2和LixNi0.5Co0.5O2锂离子二次电池正极材料, 并对其进行了XRD结构分析和恒流充放电测试. 实验和计算结果表明: 随锂离子嵌入正极(电池放电), 电池的电压逐渐降低, 材料的态密度峰向低能量方向移动; 与LixNiO2相比, LixNi0.5Co0.5O2的电压平台相对较高(当0.25≤x≤0.5), 而且在Li嵌/脱时, LixNi0.5Co0.5O2的结构变化相对较小; Co离子的掺入, 减小了NiO6八面体的畸变度, 使材料的电化学稳定性得以提高. 在钴掺杂镍酸锂体系中, NiO6和CoO6具有相互的稳定作用.  相似文献   
945.
In order to find new urea cytokinins, a series of novel fluorinated heteroaromatic ureas have been designed and synthesized. The crystal structure of 3g was further determined by single crystal X-ray diffraction to obtain the structural feature of this class of urea compounds. The preliminary bioassay showed that some title compounds have good cytokinin activity.  相似文献   
946.
槲皮素是一类有着重要药理活性的黄酮类化合物。本文在B3LYP/6-31G**水平上对槲皮素及其14种异构体进行了几何优化,得到各种异构体的结构与性质。由电荷布居数分析出B环是此类多羟基化合物的活性部分,3位-OH的存在抑制了A、C环的活性。同时,表明此类化合物中必有分子内氢键形成。并给出了最稳构型、槲皮素和标准结构三类分子的振动光谱。探讨了它们的构效关系。  相似文献   
947.
 采用柠檬酸络合-有机模板剂分解法制备了(La+Co)/(La+Co+Zr)原子比为0.5的La-Co-Zr-O催化剂,并与传统的共沉淀法制备的La-Co-Zr-O催化剂进行比较. N2物理吸附结果表明,采用模板剂法制备的催化剂样品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96.6~117.6 m2/g)和十分均匀的孔径(3.5~4.3 nm); X射线衍射、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表征结果一致表明,催化剂中活性组分主要为高分散的Co3O4微晶(粒径为23~33 nm), 模板剂法制备的催化剂中所有组分的分散性均优于共沉淀法制备的催化剂. 程序升温还原实验结果表明,采用聚乙二醇辛基苯基醚与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为混合模板剂制备的催化剂中Co3O4更容易被还原. Co-O 键的活动度与催化剂催化氧化反应的活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48.
张磊  谢宝竹  阮源萍 《色谱》2006,24(5):531-532
1,2-二苯基乙二胺(DPEN,见图1)是~种重要的具有C,一对称性的手性试剂。DPEN与脱氢乙酸缩合生成的席夫碱化合物(DPHS,结构见图1)是合成新型烯烃环氧化反应金属催化剂的手性配体”。虽然手性高效液相色谱拆分DPEN衍生物对映体已有文献报道”,但仍未见利用色谱法直接拆分DPEN和DPHS对映体的报道。本文考察了DPEN和DPHS对映体在Chiralcel OD—H和Chiralpak AD—H手性色谱柱上的拆分行为,建立了DPEN和DPHS对映体纯度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949.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蔬菜和茶叶中吡虫啉的残留量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2  
谢文  丁慧瑛  蒋晓英  奚君阳 《色谱》2006,24(6):633-635
介绍了利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快速、准确地测定蔬菜、茶叶产品中吡虫啉残留量的方法。前处理方法为用乙腈提取,再用弗罗里硅土和活性炭混合柱净化。用多反应监测技术确定吡虫啉的两对离子(m/z 256.0/209.3,m/z 256.0/175.2)为定性离子对,m/z 209.3为定量离子。方法的定量限为0.01 mg/kg,线性范围为0.01~0.5 mg/L,加标回收率为76%~90%,相对标准偏差(RSD)为7.4%~11.0%。  相似文献   
950.
中红外波段二阶非线性光学晶体材料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新型无机红外波段二阶非线性光学晶体材料在光电子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对它们的探索是当前非线性光学材料研究领域的难点和前沿方向之一。本文将材料按组成分成三大类(即经典的ABC2型黄铜矿结构化合物,硫属元素其他化合物和AMX3型卤化物),分别就新材料探索、已知材料的单晶生长等综述了近10余年来中红外波段二阶非线性光学晶体材料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