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564篇
  免费   5697篇
  国内免费   6638篇
化学   12308篇
晶体学   711篇
力学   1340篇
综合类   865篇
数学   2643篇
物理学   8758篇
无线电   16274篇
  2024年   165篇
  2023年   453篇
  2022年   1090篇
  2021年   1064篇
  2020年   1020篇
  2019年   861篇
  2018年   879篇
  2017年   1373篇
  2016年   996篇
  2015年   1382篇
  2014年   1704篇
  2013年   2195篇
  2012年   2290篇
  2011年   2452篇
  2010年   2540篇
  2009年   2551篇
  2008年   2798篇
  2007年   2693篇
  2006年   2475篇
  2005年   2218篇
  2004年   1697篇
  2003年   1208篇
  2002年   1123篇
  2001年   1238篇
  2000年   1140篇
  1999年   613篇
  1998年   299篇
  1997年   225篇
  1996年   258篇
  1995年   185篇
  1994年   191篇
  1993年   185篇
  1992年   189篇
  1991年   124篇
  1990年   131篇
  1989年   109篇
  1988年   109篇
  1987年   129篇
  1986年   83篇
  1985年   65篇
  1984年   78篇
  1983年   68篇
  1982年   53篇
  1981年   48篇
  1980年   32篇
  1979年   35篇
  1978年   17篇
  1977年   10篇
  1965年   13篇
  1964年   1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81.
为了探究肉桂酰酪胺的苯环上甲氧基取代、酪胺上羟基和酰胺上胺基被甲基化对衍生物抗血小板聚集活性的影响,以8种苯甲醛衍生物为原料,经过缩合反应及甲基化等反应制得肉桂酰酪胺类似物,经核磁共振波谱仪(NMR)、质谱(MS)、单晶衍射等技术手段表征了目标化合物结构。 基于变温核磁,探讨了化合物4a~4h中旋转异构及酰胺C-N键双键性质对氢核磁谱的影响。 采用Born比浊法对目标化合物进行活性筛选,9个类似物的活性均强于柄果花椒酰胺,特别是化合物2c、4c、4f在200 μmol/L时显示出强的抑制率,分别为50.03%、60.87%、53.33%。 该类化合物的构效关系是4位甲氧基取代对化合物的抗ADP(二磷酸腺苷)诱导血小板聚集活性最为有利,甲基化B环中的羟基和结构中的酰胺氮原子时,在某种程度上可增强化合物活性。  相似文献   
982.
屈小芳  曹亚萍  吴庆  胡庆红  袁泽利 《应用化学》2018,35(11):1317-1324
为构建光动力治疗与化疗协同抗肿瘤先导化合物,基于药效团拼合原理,设计合成了含氮芥双-(亚苄基)环烷酮化合物3a~3c及对比的双-(亚苄基)环烷酮化合物3d~3f,并经核磁共振波谱仪(NMR)、高分辨质谱HRMS(ESI-MS)、X射线衍射仪(XRD)及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等技术手段对其进行了结构和性质表征。采用噻唑蓝(MTT)法考察了他们对A549(人肺腺癌细胞)和Hep G2(人源肝癌细胞)的光毒性。结果表明,大部分化合物对两株受试细胞株表现出了一定的光毒性,尤以化合物3a对Hep G2光毒性的半抑制率(IC50)达到2. 0 nmol/m L,值得进一步研究。运用Gaussian09软件,在B3LYP和6-311G+基组水平上对化合物3a和3d进行了量子化学计算并得到其优化构型和分子轨道能量,从前沿轨道能量分析了化合物的结构特征和抗肿瘤活性的构效关系。  相似文献   
983.
吴中涛  张蕾  邵百旗  刘凯 《应用化学》2018,35(2):123-128
生物固体大分子诸如核酸、蛋白和病毒颗粒,因其尺寸超出了分子间作用力的范围,升温之后会导致它们降解而无法形成生物大分子的液体形态。 因此,发展新型的合成和制备策略,实现无溶剂包覆的生物大分子的流体态及其应用,是一个崭新的研究领域。 结合我们前期工作,简要介绍了核酸、蛋白流体(液晶态和液体态)材料的制备及性质。 借助静电力自组装,上述生物大分子能够与带有相反电荷的表面活性剂结合,形成热致液晶材料,其热致液晶性质使得生物分子具有长程有序性和流动性,在此基础上,可以探索生物大分子在无水环境下的技术应用。  相似文献   
984.
羟基苯甲酸类化合物用途广泛,极性较强,在复杂水溶液体系中这些类似物的分离纯化与分析非常困难。 本文以磁性Fe3O4纳米颗粒为载体,没食子酸(GA)为模板分子,制备了磁性表面分子印迹聚合物(MIP)。 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红外光谱、磁强测定等检测手段对MIP进行了结构表征。 并对其吸附性能进行研究,比较了该MIP对GA及其它3种结构类似物的吸附性能差异。 结果表明,制备的以GA为模板的磁性分子印迹聚合物为核壳球形结构,键合牢固,对GA的吸附动力学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模型,吸附过程属于Langmuir单分子层吸附。 该聚合物对GA表现出优异的选择性识别能力,其吸附量(318 K时37.736 mg/g)远远高于结构类似物。 该磁性分子印迹聚合物对模板分子不仅具有特异识别能力,而且能够磁控分离,分离效率高,可用于固相萃取。  相似文献   
985.
基于氟钛配合物的原位水解以及硝酸镧电位滴定法建立了测定钛合金化铣腐蚀溶液中总氟化物浓度的新方法。在六次甲基四胺(HMTA)缓冲溶液中,氟钛配合物发生原位水解并释放出游离氟离子,以氟离子选择电极(F-ISE)为指示电极进行测定。对影响测定的各项参数(如p H值、HMTA溶液用量、钛离子浓度等)做了条件实验并予以优化。实验结果表明Ti(Ⅳ)浓度在0~20 g/L范围内对于氟离子测定无干扰,方法的相对标准偏差(RSDs,n=6)在0.27%~0.62%之间,加标回收率在99.5%~101.1%之间。此外,本文对氟钛配合物原位水解反应的机理也进行了探讨,溶液中氟钛配合物的主要存在形式为TiF_6~(2-),适宜的酸度是水解反应进行的必要条件,HMTA作为缓冲溶液为水解反应持续进行提供恒定的p H环境,La(NO_3)_3作为氟清除剂降低游离氟离子浓度促进水解反应的进行,伴随滴定过程氟钛配合物发生完全水解。  相似文献   
986.
直接碳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DC-SOFC)是一种潜在的固体碳燃料高效率、低污染发电技术。本研究报道了将工业焦炭直接用作管式DC-SOFC燃料的研究。制备了电极材料为Ag-GDC (钆掺杂氧化铈)的YSZ (钇稳定化氧化锆)电解质支撑型管式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采用拉曼光谱、扫描电镜和X射线能谱仪对焦炭燃料进行了性质表征。结果表明,焦炭燃料呈微米级的颗粒状,并含有大量对Boudouard反应有利的缺陷结构。电池以纯焦炭为燃料在850℃取得的最大功率密度为149mW/cm2,在碳燃料表面负载能提高Boudouard反应速率的Fe催化剂后,最大功率密度提高至217mW/cm2。通过电化学测试和尾气表征,分析了恒电流放电过程中电池的性能衰减机制。测试结果证明了将焦炭直接用作全固态DC-SOFC的燃料产生电能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87.
吴凯 《物理化学学报》2018,34(12):1299-1301
正表面物理化学是物理化学中的重要分支之一,主要涵盖表面化学与物理。表面物理化学探究固体表面物理化学过程的基本原理,在多相催化、电化学、能源化学以及纳米科技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例如,2007年的诺贝尔化学奖得主G. Ertl教授曾指出"整个纳米技术领域实际上就是由表面反应控制的"~1。随着现代表面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理论化学的进步,人们现在可以在原子和分子层次上揭示表面物理化学过程。表面物理化学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是表面催  相似文献   
988.
水热污泥与煤在混燃过程中的协同效应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城市污泥衍生的水热污泥(SS-derived hydrochar)为对象,结合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FT-IR)、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XRF)和X射线衍射分析(XRD)等对比研究了水热污泥与三种不同品阶煤(褐煤、烟煤和无烟煤)在有机/无机结构与燃料特性上的异同;同时,通过热重(TG)与偏差分析(Deviation)考察水热污泥与各阶煤在不同混合比例条件下的协同燃烧行为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污泥经过水热处理后其有机结构和燃烧行为均提升至与煤相似的水平,该过程不仅改善污泥的燃烧特性,并增强其与煤之间的协同燃烧效应。水热污泥中适量的轻质组分与(碱)碱土金属能在混合燃烧过程中加速煤的失重速率,其对三种煤的促进作用可达4.4%-16.1%(褐煤)、1.9%-9.4%(烟煤)和4.8%-12.1%(无烟煤)。总体而言,水热污泥与褐煤混合而成的燃料在燃料性能上具有较大的优势,并且其混合比例以30%(水热污泥):70%(褐煤)与50%(水热污泥):50%(褐煤)为宜。  相似文献   
989.
低共熔溶剂(DESs)因具有合成容易、价格低廉、环境友好、挥发性低、溶解能力强、可生物降解、结构可设计等特点,被认为是一种绿色溶剂。近年来,研究者通过深入研究低共熔溶剂的性质,结合低共熔溶剂的特点,将其替代传统的有机溶剂,在混合物分离过程中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包括:酸性气体(如CO2、CO2和H2S)吸收、生物活性物质萃取、燃料油品中含硫和含氮化合物的脱除、油酚混合物分离、芳烃和脂肪烃混合物的分离、醇水混合物分离、生物柴油合成过程中甘油的脱除等。本文分析了低共熔溶剂的结构、性质和特点,综述了低共熔溶剂在分离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探讨了低共熔溶剂在混合物分离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展望了低共熔溶剂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90.
陈锡华  林晨升 《结构化学》2001,20(5):369-380
1 INTRODUCTIONWith the invention of lasers[1] and the observation of second-harmonic generation in quartz[2], nonlinear optics(NLO), as a cornerstone of photonics, has been booming since 1960's. And intense interest has been aroused to search materials exhibiting appropriate nonlinear optical properties suitabl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practical optical devices for the important techniques such as frequency converting, signal processing and optical computing[3~6]. In order to determine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