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824篇
  免费   21245篇
  国内免费   23589篇
化学   47695篇
晶体学   2707篇
力学   4956篇
综合类   2365篇
数学   10993篇
物理学   31469篇
无线电   60473篇
  2024年   471篇
  2023年   1590篇
  2022年   3947篇
  2021年   3930篇
  2020年   3629篇
  2019年   3398篇
  2018年   3337篇
  2017年   4529篇
  2016年   3870篇
  2015年   5659篇
  2014年   6985篇
  2013年   8659篇
  2012年   9593篇
  2011年   9985篇
  2010年   9662篇
  2009年   9934篇
  2008年   10565篇
  2007年   10163篇
  2006年   9586篇
  2005年   8045篇
  2004年   6175篇
  2003年   4576篇
  2002年   4327篇
  2001年   4199篇
  2000年   3917篇
  1999年   2133篇
  1998年   1011篇
  1997年   774篇
  1996年   736篇
  1995年   632篇
  1994年   629篇
  1993年   590篇
  1992年   540篇
  1991年   370篇
  1990年   330篇
  1989年   351篇
  1988年   315篇
  1987年   247篇
  1986年   224篇
  1985年   159篇
  1984年   153篇
  1983年   137篇
  1982年   104篇
  1981年   80篇
  1980年   79篇
  1979年   93篇
  1978年   37篇
  1977年   22篇
  1965年   36篇
  1959年   1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1 毫秒
51.
以焦炉上升管内壁结焦炭层块为研究对象,采用X射线荧光光谱仪(XRF)、X射线衍射仪(XRD)、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和激光共聚焦拉曼光谱仪(Raman)对结焦炭层的元素组成,以及各结焦炭层的矿物组成、组成结构和分子结构进行测试。分析从结焦炭层块外表面向内表面过渡的各结焦炭层的差异性,揭示焦炉上升管内壁结焦机理。结果表明焦炉上升管内粉尘中Fe,S和Cr极易催化荒煤气中蒽、萘等稠环芳烃化合物成炭,在焦炉上升管内壁形成炭颗粒沉积,为焦油凝结挂壁提供载体,在荒煤气温度降至结焦温度时易结焦积碳。结焦炭层均含有芳香层结构,随着结焦炭层从外表面向内表面过渡,各结焦炭层的面层间距(d002)逐渐降低、层片直径(La)先降低后增加、层片堆砌高度(Lc)和芳香层数(N)先稳定后增加。结焦炭层石墨化过程是由结焦炭层内表面向外表面进行,主要包括其片层外缘的羧基和部分C-O结构的降解剥离,从而形成高度规整的共轭结构。结焦炭层块中C元素是以结晶碳与无定型碳的混合物形式存在。以上研究为解决焦炉上升管内壁结焦及腐蚀问题,提高换热器换热效率,有效回收焦炉荒煤气显热,降低焦化企业能耗提供实验基础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2.
Mesoporous core–shell nanostructures with controllable ultra-large open channels in their nanoshells are of great interest. However, soft template-directed cooperative assembly to mesoporous nanoshells with highly accessible pores larger than 30 nm, or even above 50 nm into macroporous range, remains a significant challenge. Herein we report a general approach for precisely tailored coating of hierarchically macro-/mesoporous polymer and carbon shells, possessing highly accessible radial channels with extremely wide pore size distribution from ca. 10 nm to ca. 200 nm, on diverse functional materials. This strategy creates opportunities to tailor the interfacial assembly of irregular mesostructured nanounits on core materials and generate various core–shell nanomaterials with controllable pore architectures. The obtained Fe,N-doped macro-/mesoporous carbon nanoshells show enhanced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 for the oxygen reduction reaction in alkaline condition.  相似文献   
53.
二极管侧面抽运薄片激光器耦合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计了二极管侧面抽运Nd:YAG薄片激光器,耦合系统由消像差透镜组和空心光波导组成,对二极管快轴和慢轴方向的抽运光进行压缩和均匀化.采用光线追迹法,同时考虑二极管在快轴和慢轴方向的发散特性及薄片侧面的散射特性,模拟并分析了光线在耦合系统内的传输和薄片内抽运光分布的规律.模拟结果表明耦合系统具有98.1%的耦合效率,同时薄片内具有理想的抽运光分布.  相似文献   
54.
一种基于场强差的GSM网络移动台定位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在GSM无线蜂窝网络中利用服务BS(基站)和MS(移动台)测量的场强差值对MS进行定位的方法。通过计算机的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较好地克服多径和不规则地形带来的场强起伏,达到较高的定位精度。通过提出的的算法,可以克服传统的利用GSM蜂窝网络对移动台定位的局限性,从而使利用GSM蜂窝网络对移动台位置定位的实现更简单。  相似文献   
55.
为使异构分层无线网络能服务更多的移动用户,提出了一种基于逗留时间的动态流量均衡算法.该算法首先根据用户移动模型计算其在小区内的逗留时间,然后基于小区呼叫到达率和重叠覆盖小区的流量状态来确定一个周期内呼叫转移的数量,最后依据逗留时间门限值将重负载小区中满足条件的呼叫转移到轻负载的重叠覆盖小区中.为降低切换呼叫掉线率,还对异构网间的呼叫切换策略做了改进.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本算法在新呼叫阻塞率和切换呼叫掉线率等性能指标上比传统方法有显著的提高.  相似文献   
56.
实现嵌入式汇编技术就是直接把汇编语言的代码写到高级语言的代码中并一起进行编译,不需要独立的汇编系统和另外的连接步骤。嵌入式汇编技术在不同的高级语言中语法各不相同。文章主要给出了在Delphi环境中嵌入汇编的具体用法。采用嵌入式汇编技术对Intel8255和8254接口芯片的具体操作,以及介绍了数据采集软件的设计流程和程序的具体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57.
研究了不同于台阶形式的具有连续浮雕结构的衍射聚光透镜的激光直写工艺,简要描述了光致抗蚀剂的曝光和显影,对激光直写工艺的机理和工艺过程进行阐述.利用CLWS-300W/C极坐标激光直写设备制作出了具有良好面形微结构和较高衍射效率的连续型衍射透镜.研究表明,激光直写技术直写精度高,加工工艺灵活,利用计算机的控制,能够根据光学设计产生的浮雕分布数据制作复杂的、任意形状和外形的微型浮雕结构,非常适合于高精度微光学元件的加工制作.  相似文献   
58.
扭臂式静电微驱动器的pulli-n现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扭臂式微驱动器模型出发,分析了器件在静电驱动条件下pulli-n现象的产生条件,并给出公式化结果。讨论了器件的几何结构参数对于pulli-n现象的影响,并对具体结构的器件给出了pulli-n角度和pulli-n电压等方面的分析结果。对于特定的扭臂结构,pulli-n角度为悬臂梁最大扭转角度的44.04%,且与扭臂的结构参数无关。  相似文献   
59.
计量用脉冲Nd:YAG倍频激光器及其电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脉冲Nd:YAG倍频激光器双波长(1064/532nm)3种输出的激光光路。1064nm输出的动静比可达0.40;KTP晶体外腔倍频效率可达0.50。介绍了稳定可靠的调Q电路、逻辑控制电路和开关电源的主电路及其参数计算。  相似文献   
60.
半导体传感器在生物分析科学中的应用(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了半导体生化传感器 (ISFET 和 LA PS)在医学监测、免疫检测、免疫分析、D N A 杂交以及细胞培养等方面应用的进展。为使半导体器件适用于生化检测,对其中所采用的检测手段和取得的研究结果进行了分析。展望了通过与微流体网络相结合,基于半导体传感器的实验室芯片化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