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583篇
  免费   18219篇
  国内免费   21379篇
化学   37917篇
晶体学   2538篇
力学   4424篇
综合类   2148篇
数学   9091篇
物理学   27350篇
无线电   53713篇
  2024年   547篇
  2023年   1530篇
  2022年   3662篇
  2021年   3462篇
  2020年   3225篇
  2019年   2937篇
  2018年   2927篇
  2017年   4180篇
  2016年   3149篇
  2015年   4758篇
  2014年   5913篇
  2013年   7296篇
  2012年   7992篇
  2011年   8343篇
  2010年   8308篇
  2009年   8506篇
  2008年   9064篇
  2007年   8778篇
  2006年   8253篇
  2005年   6893篇
  2004年   5283篇
  2003年   3690篇
  2002年   3318篇
  2001年   3395篇
  2000年   3359篇
  1999年   1720篇
  1998年   790篇
  1997年   591篇
  1996年   580篇
  1995年   518篇
  1994年   523篇
  1993年   530篇
  1992年   490篇
  1991年   321篇
  1990年   296篇
  1989年   315篇
  1988年   291篇
  1987年   235篇
  1986年   216篇
  1985年   147篇
  1984年   151篇
  1983年   133篇
  1982年   104篇
  1981年   86篇
  1980年   77篇
  1979年   89篇
  1978年   23篇
  1977年   19篇
  1965年   35篇
  1959年   1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991.
建立了一种利用改性纳米金粒子富集与毛细管电泳-电化学发光(CE-ECL)法测定水产品中4种氟喹诺酮(环丙沙星、恩诺沙星、氧氟沙星、诺氟沙星)类药物残留的分析方法。实验考察了富集条件与CE分离条件,并基于增强Ru(bpy)23+电化学发光的原理,优化了ECL检测条件。结果表明,在最优条件下,经改性金纳米粒子富集后的4种分析物在0. 05~10. 0μmol/L浓度范围内,其峰高与浓度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S/N=3)可达0. 2μmol/L,4种目标物的富集倍数达104~127倍。该方法用于鳗鱼样品的分析,回收率为94. 5%~112%,相对标准偏差(RSD)均不大于6. 3%。  相似文献   
992.
采用CS-800型碳硫分析仪对硫回收催化剂的积碳和积硫量进行分析,考察了助熔剂和样品用量对分析结果的影响,同时考察了分析方法的准确性.试验结果表明,碳的回收率为96.8%~100%,硫的回收率为98.9%~100%,相对标准偏差小于3%.分析方法准确可靠,重复性好,硫回收催化剂的称样质量为50.0~70.0 mg,能满足分析要求.  相似文献   
993.
ZSM-5分子筛被广泛地应用于催化、吸附分离、离子交换和绿色化工等领域,但目前其合成主要是以无机化学品为硅铝源,从源头来看是非绿色化的过程.我们以热活化的硅藻土和亚熔盐活化的累托土为全部硅铝源,通过调变两种矿物的加入比例调变合成体系的硅铝比,在水热合成体系中制备ZSM-5分子筛.系统地考察模板剂用量、碱度、投料硅铝比、晶化时间等合成条件对产物结构和性质的影响,并对在最优条件下合成的ZSM-5分子筛的物化性质进行了详细地表征,结果表明:以天然矿物为全部硅铝源可以合成出具有较高结晶度、晶粒尺寸约为4 μm的六面体挛晶形貌的ZSM-5分子筛,该分子筛比商业ZSM-5分子筛具有更高的水热稳定性和更优的加氢异构性能.  相似文献   
994.
基于胶体金修饰的玻碳电极,利用电流~时间曲线法建立了一种简便、灵敏的组胺检测方法。优化了底液的pH值和组胺的电化学测试方法及条件,考察了修饰电极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组胺在胶体金修饰电极上的响应电流(-I,μA)与其浓度(c,μmol/L)在0. 1~64μ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0. 033μmol/L,在带鱼和黄花鱼样品中的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4. 4%~106%、91. 8%~106%,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3. 2%、2. 5%。该法操作简单、检测速度快、成本低,适用于带鱼和黄花鱼等鱼样中组胺的测定。  相似文献   
995.
通过3-氟-4-吗啉基苯胺和取代水杨醛缩合反应,合成了14个含吗啉基片段水杨醛席夫碱类化合物(Ⅰa-Ⅰn)。通过核磁共振波谱仪(NMR)、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LC-MS)和元素分析等技术手段研究了产物的结构和淬灭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的活性。 结果表明,在0.02~0.10 g/L,所有化合物均表现出一定的淬灭DPPH自由基活性。 其中,化合物Ⅰd和Ⅰf表现出较为优异的性能,化合物Ⅰd的活性在30%~55%,化合物Ⅰf的活性则大于50%。 随着化合物Ⅰd、Ⅰh、Ⅰj和Ⅰn质量浓度的增大,其淬灭DPPH自由基的活性均呈现增强趋势。  相似文献   
996.
高碱煤含钠矿物沉积层的高温熔融及多相反应过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纯矿物试剂模拟燃用高碱煤时炉内受热面典型的灰沉积层化学组成,利用热机械分析(TMA)、TG-DSC分析、高温煅烧实验结合XRD、SEM-EDS表征方法研究了不同Na2SO4含量灰沉积层的高温熔融过程及矿物间的多相反应机理。结果表明,掺混Na2SO4后沉积层熔化特征温度显著降低,Na2SO4的主要反应途径与掺混比例有关,当掺混比低于20%时,Na2SO4与SiO2、CaO、Al2O3反应主要转变为CaSO4和钠的硅铝酸盐;掺混比大于40%时则主要与CaSO4生成低熔点的钠钙复合硫酸盐。富Na2SO4沉积层颗粒在800℃时开始黏结;900-950℃时,霞石、钠长石等钠的硅铝酸盐发生低温共熔,同时Na2SO4和CaSO4生成的复合硫酸盐开始熔融,逐渐形成液相;1200-1250℃时,镁黄长石与含钙矿物发生强烈共熔,温度超过1300℃后矿物完全熔融成为自由液相。  相似文献   
997.
通过1-乙基-3-甲基咪唑硫酸乙酯离子液体(EMIES)和对甲苯磺酸(p-TsOH)的混合物制备EMIES/p-TsOH型低共熔溶剂。其结构特征通过红外光谱、氢谱和热重技术进行了分析。并以EMIES/p-TsOH作为催化剂与萃取剂,H2O2作为氧化剂研究了其对模拟油中的硫化物的脱除性能。考察了反应温度、n(H2O2)/n(S)比、低共熔溶剂加入量及硫化物类型对脱硫效果的影响。在最佳的条件下,模拟油中二苯并噻吩(DBT)、4,6-二甲基二苯并噻吩(4,6-DMDBT)和苯并噻吩(BT)的脱除率分别为96.2%、92.2%和88.8%。经过五次循环使用后,DBT的脱除率仍达到93.6%。对该脱硫体系进行了动力学分析,其表观活化能为66.4kJ/mol。  相似文献   
998.
蛭石对高钠高钙准东煤结渣特性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一维沉降炉,辅以灰熔点仪的实验方法,将蛭石与高钠高钙准东煤掺混燃烧,研究其对高钠高钙准东煤结渣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蛭石掺烧量的提高,灰熔点温度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当掺烧量为6%时灰熔点温度最低;蛭石掺烧量越高,高钠高钙准东煤结渣情况改善越明显,当掺烧量达到4%时,渣样变得疏松多孔,质地变脆,渣样与沉积探针之间的黏附性较弱,极易通过吹灰除去,建议蛭石掺烧量为4%;煤灰中原始矿物质以石英、钙铝黄长石或钙黄长石以及辉石类的低熔点矿物质为主,掺烧蛭石后,含钠的绿辉石矿物质被转化为韭闪石,含铁的斜辉石、赤铁矿等矿物质被转化为铁橄榄石,渣样中的矿物质均以高熔点的镁橄榄石为主;蛭石具有固钠的作用,取样温度越低,蛭石掺混量越高,其固钠效果越明显。  相似文献   
999.
利用相分离技术制备了非晶三维贯穿大孔氧化铝初始材料,然后通过氨水水热改性处理,使其大孔形态发生了显著改变,孔壁边缘生长有尺寸为50-300 nm的片状聚集体,大孔尺寸由430 nm下降到250 nm,但仍然保持蠕虫状三维贯穿且空间分布均匀的特性。改性后的氧化铝材料经550℃焙烧转化为高结晶度γ氧化铝,比表面积达到331 m2/g,具有8.9 nm及250 nm两种集中的孔径分布,L酸度及抗压强度均有所提高。研究表明,无定形水合羟基铝离子聚合物与氨水发生再水合反应生成薄水铝石中间物,因此,可在较低的焙烧温度下转晶为γ态;大孔孔壁边缘的AlOOH晶粒受NH4+模板诱导作用从里向外重排形成片状聚集体,从而改变了大孔的形态。  相似文献   
1000.
甲烷在层状石墨烯和活性炭上的吸附平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吸附式天然气(ANG)吸附剂的工程应用为目的,以0-10 MPa、283.15-303.15 K甲烷在层状石墨烯(GS(3D),比表面积2062 m2/g)和活性炭SAC-01(比表面积1507 m2/g)上的吸附平衡数据作分析。首先,在77.15 K下由氮气吸附表征样品的孔径大小及分布(PSD)和比表面积。其次,选择极低压力下的吸附平衡数据标定亨利定律常数,确定甲烷在两吸附剂上的极限吸附热,并由维里方程和10-4-3势能函数计算甲烷与两吸附剂壁面之间的相互作用势。最后,依据测试的甲烷在吸附剂上的高压吸附平衡数据,比较了Langmuir系列方程的关联数据后的拟合精度,并由绝对吸附量计算了甲烷的等量吸附热。结果表明,甲烷在GS(3D)和活性炭SAC-01上的平均极限吸附热为23.07、20.67 kJ/mol;283.15 K下甲烷分子与GS(3D)和活性炭SAC-01之间的交互作用势εsf/k为67.19、64.23 K,与洛伦混合法则的计算值64.60 K相近;Toth方程关联甲烷在活性炭SAC-01和GS(3D)上吸附平衡数据的拟合累计相对误差为0.25%和2.29%;甲烷在活性炭SAC-01和GS(3D)上的等量吸附热平均值为16.8和18.3 kJ/mol。相对于活性炭SAC-01,比表面积和微孔容积均较高的GS(3D)对甲烷的吸附更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