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64篇
  免费   641篇
  国内免费   777篇
化学   1368篇
晶体学   67篇
力学   129篇
综合类   104篇
数学   272篇
物理学   1054篇
无线电   1688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47篇
  2022年   97篇
  2021年   100篇
  2020年   75篇
  2019年   71篇
  2018年   75篇
  2017年   129篇
  2016年   100篇
  2015年   146篇
  2014年   188篇
  2013年   274篇
  2012年   260篇
  2011年   284篇
  2010年   270篇
  2009年   328篇
  2008年   291篇
  2007年   291篇
  2006年   294篇
  2005年   261篇
  2004年   189篇
  2003年   137篇
  2002年   141篇
  2001年   138篇
  2000年   108篇
  1999年   57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25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9篇
  1979年   8篇
  1978年   2篇
  1976年   3篇
  1974年   4篇
  193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采用三元胺及二元胺混配方法进行[Co(N)5Cl]2+配合物的合成,分离出分别由三元胺配体和二胺配体构成的2个钴胺配合物。晶体结构测定表明由三元胺配体构成的钴胺配合物中,三元胺为N-(2-Aminoethyl)-1,3-propanediamine(记为2,3-tri),但并未以六胺形式配位[Co(N)6]3+,而以六胺五配位形式形成[Co(N)6Cl]2+,这  相似文献   
92.
采用ab initio RHF,MP2和B3LYP方法以及LanL2DZ和SDD基组计算了四面体锌族卤素阴离子化合物(MX42-,M=Zn(Ⅱ),Cd(Ⅱ),Hg(Ⅱ);X=F-,Cl-,Br-,I-)和钛族卤化物(MX4,M=Ti(Ⅳ),Zr(Ⅳ),Hf(Ⅳ);X=F-,Cl-,Br-,I-)的几何构型和振动频率。计算结果表明,LanL2DZ基组是合适的基组,能得到合理的电荷分布,几何参数以及振动频率。在锌族卤化物的计算中发现,角弯曲振动频率与实测值相当一致,键伸缩振动频率略为偏低,这主要是由于计算的键长略为偏长所致。MP2方法计算的振动频率更接近于实测值。在钛族卤化物的计算中,三种计算方法都相当地再现了实测值,而以B3LYP方法更为满意。  相似文献   
93.
用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了氢原子的污染对于Ru(0001)表面结构的影响. 通过PAW(projector-augmented wave)总能计算研究了p(1×1)、p(1×2)、(3^(1/2)×3^(1/2))R30°和p(2×2)等几种氢原子覆盖度下的吸附结构, 以及在上述结构下Ru(0001)面fcc(面心立方)格点和hcp(六方密堆)格点的氢原子吸附. 所得结果表明, 在p(1×1)-H、p(1×2)-H、(3^(1/2)×3^(1/2))R30°-H和p(2×2)-H几种H原子覆盖度下, 以p(1×1)-H结构单个氢原子吸附能为最大. 在p(1×1)-H吸附结构下,由于氢原子吸附导致的Ru(0001) 表面第一层Ru 原子收缩的理论计算数值分别为-1.11%(hcp 吸附)和-1.55%(fcc 吸附), 因此实际上最有可能的情况是两种吸附方式都有一定的几率. 而实验中观察到的“清洁”Ru(0001)表面实际上是有少量氢原子污染的表面. 不同覆盖度和氢分压下氢原子吸附的污染对Ru(0001)表面结构有极大的影响,其表面的各种特性都会随覆盖度的不同而产生相应的变化.  相似文献   
94.
杜莹  薛赛凤  牟兰  祝黔江  陶朱  张建新 《化学学报》2005,63(19):1847-1852
利用~1H NMR技术、紫外吸收光谱及荧光光谱方法,考察了对六、七以及八元瓜环与多种2,2'-联吡啶衍生物相互作用形成的主客体配合物结构及光学性质.研究结果显示,不同的2,2'-联吡啶衍生物与瓜环作用不仅形成多种不同包结比的稳定包结配合物,且所形成的主客体包结配合物的结构及光谱性质也各不相同;同时用几种方法协同考察起到了互为补充、互为验证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95.
信号边界检出是激光扫描测量系统实现稳定和高精度测量的关键技术之一.本文对标准电平切割法和二次微分法等边界检出方法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和比较.基于光电共轭原理,设计了一种可实现光电共轭信号边界检出的新型电路,并使用仿真软件Multisim对该电路进行了动态仿真,表明该电路采用测量信号的自共轭函数作为参考基准,通过确定两共轭交点可稳定实现信号的边界检出.实验验证了该甄别电路,具有灵敏度高、自适应特性好的优点.  相似文献   
96.
由于法拉第定律是虚构,所以它不具有普适性,感应电流的产生与磁通量变化率无关,产生感应电流的物理本质是完整洛伦兹磁力。  相似文献   
97.
为满足便携式投影仪的市场需求,设计了一种基于LED微型阵列的投影系统。该系统由显示单元和投影物镜构成。采用尺寸为12 mm×9 mm的自发光LED微型阵列作为系统的显示单元,利用光学设计软件设计了投影物镜。投影物镜采用反远距光学结构,全视场角为80°,焦距为8 mm,属于强光、广角镜头。在空间频率20 lp/mm处,该物镜的调制传递函数大于0. 85,畸变小于2%,符合投影系统的设计要求。该投影系统具有体积小,结构简单,投影效果好,易加工等诸多优势,可为第三代投影技术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8.
"智能窗"大规模推广顺应可持续发展潮流,三氧化钨(WO_3)是生产"智能窗"的一种重要电致变色材料,但调控WO_3薄膜电致变色性能机制仍待进一步研究。采用旋涂法制备WO_3薄膜,重点研究了溶液浓度和旋涂次数对调控WO_3薄膜电致变色性能的影响。通过表面轮廓仪测量薄膜厚度,X射线衍射(XRD)测量薄膜结晶情况,原子力显微镜(AFM)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薄膜表面形貌,光谱仪测量薄膜初始态、着色态和褪色态的透射率。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溶液浓度增加(0. 2~1. 0 mol/L),薄膜厚度从9. 7 nm增加到33. 3 nm,透射率调制能力从0%提升到37. 0%;多次旋涂薄膜厚度线性增长,线性拟合优度(R~2)达0. 98,5次旋涂后透射率调制能力达51. 3%。改变溶液浓度和旋涂次数都是调控薄膜透射率调制能力的有效手段,精准调控薄膜透射率调制能力对设计不同应用场景的电致变色器件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99.
选择了市场上口碑好、占有率高的3款便携式水质现场应急检测设备,通过准确度、精密度、检测时长及价格等指标,以权重积分法对3款仪器进行了比选,结果表明德国MN公司的PF-12型便携式多参数分光光度计的综合性能最优.  相似文献   
100.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中的PBE-D方法研究了C2~6直链烯烃以及丁烯异构体在H-ZSM-5分子筛周期性模型上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对于C2~6直链烯烃,随着碳数的增加,烯烃的吸附能以-12 kJ/mol的常数线性增大,体系中色散校正能ED以-13 kJ/mol的常数线性增大,而不考虑范德华力的能量E*随碳数增加变化不大,只在C5和C6时由于空间阻力凸显而减小。ED显著大于E*,说明烯烃在分子筛孔道中吸附时范德华力起主要作用,且碳数增加其影响增大。丁烯异构体吸附能大小顺序为:反式-2-丁烯顺式-2-丁烯正丁烯异丁烯。正丁烯的3种异构体ED相近且都比正丁烯的大,3种异构体的吸附能差异由E*不同引起。差分电荷密度分析表明,烯烃双键与酸性中心之间有电子聚集,且聚集程度与π配位作用相一致,而且酸性中心H原子有质子化趋向,O原子及其周围电子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